丑书的世界,孰是孰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有人不屑,说“丑书”是穿行在哗众取宠的路上;


有人反驳,说其实是你不懂得如何欣赏丑书!


孰是孰非?


我们如何去看清事物的本质呢?




晋代 陆机《平复帖》


首先,何为丑书?


在理清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应该了解,一门艺术的审美取向应该各有不同。


有些人抱着传统的风格,在此基础上一点点延伸,亦步亦趋。这或许,可以说是正统的美学。


而有些人想打破传统,寻求更大的突破,通过融合时代新的审美元素,来彰显其创造力。




明代 傅山 书法作品


在评判当代的社会现象时,我们先回顾历史。



中国清代中期的扬州八怪,他们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被讥讽为不入流的“丑八怪”!


何怪之有?不过是他们追求自然,以真实的面目示人罢了。


他们将一些生活化、平民化都搬上了作品,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都揭露了出来,这种行为使传统者的利益受损,所以被称之为“怪”,也在情理之中了。




清代 金农《花卉图册》(浙江省博物馆藏)


居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嗜奇好学,其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


齐白石在书画方面都力追过金农,他曾说:“冬心的书体有他的独创性,最好是用这种字体抄写诗集,又醒眼、又可唱念,更可以玩味。




清代 金农 书法作品


从齐白石《临江垂钓图》中,可看出他追仿金农的痕迹。




近代 齐白石 《临江垂钓图》


而以“六分半书”自称的郑板桥,亦被徐悲鸿盛赞。


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清代 郑板桥 书法作品


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板桥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风骚者。


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有时代背景的必然性。


没有这个土壤,就长不出这个“怪物”来。


他们的怪,在后世都找到了知音。


所谓“五百年后论英雄”,且等盖棺定论。



王献之《中秋帖》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应该有一个相对代表性的审美取向,也就是书法的主体现象。


晋代必提二王,后世的宋四家,元四家,明四家……他们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共性。





怀素《自叙帖》



比如草书,唐代怀素的草书,线条圆转有足够的张力,但是缺乏细微的曲线美。


而宋代黄庭坚弥补了这一点,在不失张力的前提下,注重了曲线之美。从书法美学上,这是黄庭坚对前人的突破。




黄庭坚《砥柱铭》


这就是艺术的发展。


每一个时代,通过很多个体的艺术创造与探索,然后他们之间由碰撞到融合,有取有舍。


最后慢慢构成一个由具有更大智慧、更高眼光的少数人,去实现一个时代共性的融合。


因而,他们也就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言人。





近代 谢无量 书法对联


所以,我们对艺术作品是否给予了足够的包容呢?


有没有生命力,能流传多长时间,这些都需要用时间去验证。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研究者,


最重要的,他们的本意是什么?


或许,夜以继日的创作,经过了诸多的努力,他们的作品没有成功,最后随烟云而消散。


如果,他们的出发点是艺术,是一颗真正的纯洁的心。


他们只是为了艺术去探索,不怕失败。


那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赞赏呢?


正是因为这些人,一次次失败的创新,给后来的成功者提供了相应的经验。


每当我们欣赏历史遗留下的“成功的”经典作品时,是否体会到后面也有失败者的功劳呢?




近代 于右任 书法作品


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何为丑书?


其实随便定义丑书,不太理智。


济公长得不美,穿得又破又脏。为什么有人去赞颂呢?


因为他身上有美的东西。行侠仗义,善行天下。


他的内心和他的表象,并非完全统一。


有些现象是不能够统一的,有些是没必要去统一的。


只在于,我们能否发现所谓写“丑书”的心灵,是美抑或丑?


求新不等于盲目求怪,这是两个概念,为怪而怪,肯定是不可取的。




颜真卿《裴将军帖》


如果他经历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如今在寻找突破。


那么他不过是在做艺术探索,


他的“丑书”,只是你真的看不懂!


如果他都不曾好好“走路”,未浸淫传统,一味的求新求怪,


那么他“跑起来”的样子,


很像小丑作态,真心不好看!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信息】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