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莲居|王家葵:近代书林品藻录(委曲)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17 委曲


/


委曲


为文平铺直叙则少趣味,委婉曲折始能引人入胜境,近世书家得臻此境界者唯吴缶翁一人。缶翁行草连绵曲折,浓淡、虚实、断续错落于字里行间,势急急而意徐徐,如品古玉,如赏木樨,流连其间愈久,色变愈美,香韵愈长。此五人皆用缶翁法而各有造诣,稍稍弱于缶翁者,乃在对“道不自器,与之圆方”体会未深,略嫌造作,五人不及沙孟海者亦在于此。



王一亭(1867-1938)



  民国居士分为两途,杨仁山、欧阳竟无、范古农、黄忏华、王恩洋、吕秋逸等皆比如维摩诘大士,随缘应化触机说法便引得天花乱坠,振兴法相唯识使正法不堕迷信,功德匪浅。至若施省之、王一亭、熊秉三等,止杀放生,赈济孤贫,给孤独长老差可比拟,太虚大师倡导人间,诸居士皆是躬行实践者。王一亭囊有多金,却是净信伊蒲塞,布施孤寒无稍懈怠,先后建立中国救济妇孺会、同仁辅元堂、普善山庄等。吴昌硕作《白龙山人小传》云:“以慈善事业引为己任,绘图乞赈,夙夜彷徨,不辞辛苦,于是四方之灾黎得以存活者无算。”民国八年豫鄂皖苏浙五省被水患,受灾黎民以百万计,一亭作流民图册页,吴苦铁依次题句,并以诗代跋文云:“世间何事为真实,惟有念佛法第一。人人是佛勿怀疑,直下承当莫惊怵。还须戒杀与放生,更要慈祥积阴骘。贪嗔痴贼力斩除,回头即岸苦海出。勿言等待且迟迟,过了一日少一日。失却人身难再得,此身急修休纵逸。能知自利复利他,勤行般若波罗蜜。顿超三界脱轮回,大事因缘方了毕。”


王一亭 行草唐诗、草书鹤寿


  王一亭辗转徐小仓、任伯年之门,最后以吴苦铁为依止。缶庐艺术在生前所以能邀誉东瀛,门弟子钱瘦铁、王个簃书画展览扶桑,王一亭从中斡旋协调,与有力焉。按一亭以日清汽船株式会社买办起家,周旋日本商界政界,关东大地震又曾竭力赈济,,而其最晚年遭遇中日战争,,拉拢一亭出为上海商会会长,一亭峻拒之,其梓园私邸遂遭窃掠,,欲转道香港入内地,未果而卒。弘一上人曾云“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此十二字似专为一亭所设者,大节如此,讨论其艺事之高低转属多余。


赞曰:

五蕴尽空,六贼调伏。

现商贾身,如给孤独。

安吉山阴,书画娱目。

凛拒寒风,鲜鲜霜菊。

王一亭 行书苏诗、行书对联



陈师曾(1876-1923)



  陈师曾所以在旧京画坛成为领袖人物,家世渊源与品格高尚乃是主要原因。师曾之卒也,年未及知命,才未克尽逞,学界伤之。蔡孑民撰《哀陈师曾》云:“陈师曾君在南京病故,此人品性高洁,诗书画皆能表现特性,而画尤胜。曾在日本美术学校习欧洲画时,参入旧式画中,有志修中国图画史,在现代画家中,可谓难得之才,竟不永年,惜哉。”梁任公在追思会上致讲演辞云:“师曾之死,其影响于中国艺术界者,殆甚于日本之大地震。地震之所损失,不过物质,而此损失,乃为无可补偿之精神。”并撰挽联云:“道旁踯躅一诗癯,京国十年,赠画忽怜难再得;天上凄凉此秋夕,钟山一老,寄书不忍问何如。”陈弢庵是师曾尊人散原老人座师,亦有挽诗云:“笔耕代禄养衰亲,清白儿孙故耐贫。三绝能为殊俗重,一瞑谁谓彼苍仁。戴星力疾轻千里,品画来过欠五旬。我为寿耄犹涕下,可堪老蘖对萧辰。”

陈师曾题画


陈师曾拓片题记


  师曾绘事第一,花卉由缶庐而上追复堂、青藤,尝梦入徐青藤之室,相与切磋,因以天池后身自比。自评“兰竹为尤”,盖菊梅杂卉尚未摆脱缶翁影响也。于山水欣赏所谓“五石”,曰石田、石天、石虎、石涛、石谿,曾以“五石堂”颜所居,独排王石谷,然其大帧山水尚待琢磨,未能自立,小品则粲然可观矣。人物作传统一格者佳构不多,《北京风俗图》以西洋写生法,用笔寥寥而寓意深刻,传神写照于古贤未遑多让。叶遐庵题词“留存天壤间,将永不能灭”,可称定论。师曾书法亦未成熟,按其襟怀,是欲绘自家画,作自家书,咏自家诗者,毕竟人工难与天争竞,中年而殂,遂令竖子成名,宜后世治艺术史者扼腕感叹。


赞曰:

来天池处,栖破荷亭。

风流文采,焕然丹青。

责备造物,未赐修龄。

朽者不朽,化长庚星。

陈师曾 集石鼓文联、行草诗轴



王个簃(1896-1989)



  窃意吴派书画印艺似皆不宜作为初学之阶,否则习气一旦沾染,轻者如淡巴菰,重者若阿芙蓉,沉湎其中,终身难于摆脱。但对所谓带艺投师者,缶门又不失为提高之助。赵古泥已有翁松禅书法为基础,刻石则受沈石友熏陶,既得缶指点,卓然成家,而书法始终不与缶相侔也;钱瘦铁书法出郑大鹤、绘事出俞语霜,皆能规避缶倾向,治印则未能摆脱宿命也;沙孟海书由梅调鼎之正宗帖学入手,继从沈寐叟上溯黄石斋,至此始与缶翁轨迹相重合,篆刻心法得自二弩精舍,亦无干于缶也。本类五人,王一亭、陈师曾皆属竭力规避缶影响而稍能有所差别者;赵子云、王个簃是株守之代表,所以取王个簃者,时间近,资料多也;谭建丞、陶博吾则是由缶吸取营养而有所变化者。


王个簃 行草诗、临石鼓文


  个簃入缶门甚晚,而师生感情最笃。缶翁临卒之当年,由沪赴杭,寓西泠印社观乐楼,与个簃合摄一影,亲笔题诗云:“手扶藤杖陟山级,个簃从之防我跌,龙泓莞尔而笑曰,印不藏锋书退笔,老而不死是为贼。”个簃《哭缶师》有句“公爱我甚为可教,善诱循循期深造,公今一病遂长瞑,师恩无量将何报”。纪实也。王个簃终身未出缶窠臼,晚年门人黄葆芳在星岛举办吴王画展,并出版《吴昌硕王个簃画集》,潘受撰序言,其略云:个簃艺术风格一如其师,同奉重拙大三字为圭臬,所微不同者,缶庐狠辣跌宕,个簃隽润婀娜。个簃金石可乱师作,一印刻成,虚实相生,仿佛汉物。论画缶庐磅礴淋漓,个簃洒落酣畅。书法与诗,个簃绝句清雅有法,小行书自得之处多于得自缶庐者,偶见其一二石鼓楹帖,亦咄咄逼老师,只是缶庐加恣肆,加郁勃而已。


赞曰:

四绝书印诗画,杖屦付嘱当年。

保守师心不坠,门生白发宛然。

缶法长住,功不唐捐。

王个簃集散氏盘联



谭建丞(1898-1995)



  昔阅邓散木印谱,“谭钧印”白文、“建丞”朱文,寸半径方,神采焕然,水平高出前后诸作许多,从此留意谭钧其人。钧字建丞,后以字行,改号澄园,湖州人,学问多门,先后就学东南大学文学系、法政大学法律系。性癖书画,五龄搦管弄翰,十三岁写兰蕙,吴缶老许为可造之才。曾东游日本,由名画师桥本关雪之介入东京美术专科学校,返国后虽供职商界、学界,不废游艺。王一亭任湖州电灯公司董事长,建丞作常务董事,切磋请益,谊在师友之间。尝与王一亭、庞左玉、吴东迈、沈迈士、陆培之等发起创办清远艺社,商榷艺事都无暇日。建丞书画印皆所擅场,1979年加入西泠印社。余作《印坛点将录》本拟列入,而遍检当时手边所有之《西泠印社社员印集》、《浙江篆刻选》、《民国篆刻艺术》等,皆付阙如,不得已用他人代替。成稿后又得《近代印人传》、《二十世纪篆刻名家作品选》诸书,大小名家荟萃,亦以澄园付缺。马达堂印传尚收有霜荼阁弟子吾川刘伯年,论水平、行辈皆在建丞之亚,舍彼而取此,原因实所未知。


谭建丞行书诗


  建丞钤有《澄园印存》,印例见林乾良《西泠群星》,有九二高龄所镌白文“草堂风雪看吴钩”,气韵雄浑而能沉稳内敛,长寿征兆也。建丞为人低调,有自叙云:“冷老(张宗祥)评予画徘徊二石之间。二石者,石涛、石谿也。徘徊者,未登堂入室观望不进也。今之言篆刻亦然,仓石乎,白石乎,皆吾所好,亦皆所师也,惟限于徘徊,故所得只此。”至于多年蹭蹬,乃至在街办企业工美社用简笔字刻木戳,自叙中一笔带过:“以雕虫小道视吾五千年文明传统之一小节目,终不可乎。”是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赞曰:

拱手湘潭,长揖安吉。

苦老曾夸,江南第一。

诸艺圆通,正心秉笔。

道贯中庸,华野文质。

谭建丞集甲骨文



陶博吾(1900-1996)



  陈传席《画坛点将录》称陶博吾为“大文人画家”,引其自挽联云:“智既不能,愚亦弗及,碌碌庸庸,天地苍茫何处去;生无可乐,死又奚悲,悠悠忽忽,飘流魂魄断归来。”又“尝遍苦辣酸甜,几番东扑西颠,浊骨敢追超脱者;历尽风霜雨雪,纵使千磨百折,黄泉不作可怜魂。”陈以沉重二字概括其艺术,所见甚是,至于“文人画”云云,则非所同意者。


陶博吾 集散氏盘、行书对联


  判断文人画,画面是否题诗文,是否以书法演画法,皆属皮相,关键在作者之创作思想是否与传统士人之内心世界产生共鸣。雅俗是文人画之是非标准,美丑则是一切艺术之是非标准。两标准同中有异。一方面,艺术评论家可以贬损四王,乃至从技法上抹煞元四家,而嗜痂名士大有人在;另一方面,当年旧京遗老斥齐白石变乱古法,低级庸俗,亦无害其艺术史上千秋英名。四僧、四王固然是文人画,扬州八怪亦是文人画,其品赏对象虽然以商人为主流,而所谓“附庸风雅” 者,足见风雅亦是当时维扬盐商之梦寐追求。海派之欣赏对象仍是商贾,但口岸既开,风气已转,故四任而至吴缶,作品中旧文化符号渐次淡化,以迎合新消费群体之口味需求,前论蒲作英之不合时宜正在于此。齐白石之所以享名,乃在于竭力摆脱文人画,使绘事回归图画艺术本身,其所迎合者,是五四以后西化文人之艺术审美,而非旧式文人之雅俗观念。白石殁后又三十年,有陶博吾、陈子庄等为当世评论家所赏誉,其所执标准较陈师曾、徐悲鸿赏誉齐白石时所采用者,尤增西化。论其图画艺术之美,吾无间言,欲褒以旧文明定义中之雅,吾不苟同,所谓“大文人画家”如果成立,则今日之文人可知矣。孟子言“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信不诬也。


赞曰:

效彭泽令,爱东篱花。

生死忧乐看惯,丑美雅俗谁夸。

仙人无种,非关胡麻。

陶博吾 集石鼓文联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