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陵之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又到了一年一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结果揭晓的时候。为什么每年获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中极少出现帝王陵, 或者说几乎没有呢?对于帝王陵墓的考古规定通俗来讲就是“能不动土就不动土,能推后挖掘就推后挖掘”,这是因为看到60年前发掘明定陵的巨大悲剧,甚至,明代万历帝与帝后的遗骨都在后来的运动中烧弃。


秦始皇陵地面景观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是考古这一行业的基本常识,凡是学过考古专业或受过培训者,几乎人人都知道这里面的行规。然而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也并非从来就有,而是经历过1950年代明定陵挖掘的惨痛教训之后才逐步形成的。


海昏侯墓的盗洞


那么考古上挖掘过的帝王陵墓有多少呢?基本上是屈指可数,考古工作者带着学术目的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迄今为止就两处,一处是殷墟商王陵墓,一处是明定陵。而像海昏侯墓、隋炀帝墓的发掘主要因为陵墓被盗了或者在基建中偶然被发现了,国家文物局出于保护的目的不得不批准发掘,考古上把这种做法叫做“抢救性考古发掘”,应该另当别论。


房地产建筑工地上的隋炀帝陵,墓室上部券顶已被破坏

定陵地宫中殿


1950年代对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的主动发掘,造成大量文物难以保护,正是汲取了这次惨痛教训,我国才有了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的文物保护理念。


发掘过程中的定陵地宫中殿


,有计划、有组织、主动发掘的帝王陵墓。其背景可追溯至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包括郭沫若、沈雁冰、吴晗在内的一批文化官员提出关于明长陵的发掘计划,但是因为其规模太大,难度太高,就选定规模较小的定陵先进行试掘。


定陵发掘现场


从科学考古的角度而言,世界上很少有这样大规模开启帝王陵墓的先例,既缺乏发掘经验,也存在很多技术难题。虽然发掘帝王陵墓的计划遭到包括郑振铎、夏鼐在内的考古学界人士的反对,但是并未奏效。


万历皇帝的骨架呈现身体侧卧的屈肢葬法,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


定陵发掘收获很多,比如发现了明代皇帝在棺材里并不是仰卧平躺的,而是身体侧卧的屈肢葬法,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这是此前所未见的。地宫打开后,不少有机质的珍贵随葬品如丝织品等,在接触到空气之后出现了霉变、板结、损坏严重等问题,装殓皇帝和两位皇后用的三口用金丝楠木做成的红漆棺椁,被人遗弃而毁坏,就连好不容易清理出来的皇帝和皇后的遗骨,也在后来的运动中被烧了。


考古人员在清理孝靖皇后棺椁


明定陵的发掘是考古史上的一场悲剧,某种程度上它也是个正剧,因为它的前车之鉴,之后被喊停的武则天墓乾陵,便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武则天墓的无字碑


众所周知,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然而从唐朝末年一直到民国初年,不断有人在打乾陵的主意,但因其采用“因山为陵”的建造方式,在山上开凿洞穴,然后封死墓道进出口,所以始终未能得逞。1958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随后陕西省成立了“乾陵发掘委员会”,计划发掘乾陵。此事发生时距离定陵挖掘后暴露出很多负面结果不久,,乾陵的发掘方才作罢。


乾陵六十一蕃臣像

乾陵远景

乾陵全景


过去大家一直说历史上中国只有一次是主动挖掘帝王陵墓的,就是挖掘明定陵。但实际上,安阳殷墟商代王陵的考古发掘才是我国最早的挖掘帝王陵墓。从1928年开始,持续了15年,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中止。


殷墟遗址发掘现场


安阳殷墟的挖掘是一次带着学术目的的主动挖掘,主要为了寻找甲骨文以及商代都城。还有一个学术背景是想借用当时从国外传进来的最新考古学方法,通过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的手段,去寻找一些地下的新资料,以改变中国传统的治史理念和方法。


殷墟遗址墓葬展厅

殷墟远眺


我国的帝王陵墓很多都曾盗墓,是一个基本事实。据不确切统计,我国古代帝王和一些王侯将相的陵墓90%都被盗掘过。从先秦起盗墓就非常普遍。《吕氏春秋》里记载的战国七雄王室墓几乎个个被盗。秦始皇陵一带也多次被盗。而安阳殷墟10余座王陵也全都被盗过了,有的墓葬上还不乏古往今来的盗洞,甚至多达百八十个盗洞不止。


殷墟博物院内的甲骨文碑林


从我国引入西方的考古学至今,历史上挖过的帝陵屈指可数。除了上述主动挖掘的殷墟王陵和明定陵,包括后来曹操墓、西汉废帝海昏侯刘贺墓、隋炀帝杨广和萧皇后的陵墓等都属于抢救性的考古发掘,比如海昏侯墓是古墓遭盗掘接报后,考古部门前去清理后发现的;隋炀帝墓的考古则是起因于扬州的一处房地产建设项目在施工中无意发现的被迫清理之举。


殷墟遗址鸟瞰

海昏侯墓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