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览堂说诗(3)——张继《枫桥夜泊》【徐南铁主编 粤海述评第186期】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主编者言】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瑰宝。古诗词的品读欣赏作为文化的传递,也作为人生一大乐事,一代代国人关于社会、人生的感悟以及审美观念,深受其浸润影响。古典文学教授顾农先生应邀在本微信杂志开辟《玄览堂说诗》专栏,引领读者走近古诗词名篇。

作者:顾农

扬州大学教授,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有《从孔融到陶渊明:汉末三国两晋文学史论衡》《文选论丛》《与鲁迅有关》《四望亭文史随笔》等。


唐人张继的七绝《枫桥夜泊》诗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传诵极广,在海内外都很有知名度,而其中疑义甚多。特别是第四句中的“夜半钟声”曾遭到严重的质疑,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讽刺说“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后来有不少人批评欧阳修,说他不了解唐朝时苏州情况,唐诗里提到夜半钟声的例证甚多,甚至到宋代也还有寺庙夜半敲钟(详见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中、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不能说张继“理有不通”。当然也有人说,诗讲究的是意境,管他夜半是不是打钟之时呢。(详见黄生《唐诗摘钞》卷四)



第二句中的“江枫渔火”也有麻烦,据宋人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此句原作“江村渔父对愁眠”;又有人说,唐朝时苏州没有枫树,后来才从福建移植而来。如此则“对愁眠”的乃是打鱼人而非诗人本人;如按通行本,则是诗人愁对江枫渔火而夜不能寐,并且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听到那夜半钟声。


第一句的“月落乌啼霜满天”其实也不容易理解,常识告诉我们,在半夜之前不大可能“霜满天”,这应当是凌晨温度最低时的景象,半夜里乌鹊飞鸣固然是可能有的,但一般总是月光很强的时候,所谓“月皎惊乌栖不定”(周邦彦《蝶恋花》)。这些事实表明这一句所写的应是破晓时分的情形,而以下三句则是倒过去写半夜里的所见所闻所感。


苏州何时有枫树是一个难以考查清楚的问题,“枫桥”这一名称可能出现得比较晚,张继此诗的早期文本题作《夜泊松江》(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或《晚泊》(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范成大《吴郡志》),到后来才改为《枫桥夜泊》,而“江村渔父对愁眠”也就相应地改作“江枫渔火对愁眠”了。清人编定的《全唐诗》卷二四二录入此诗,第二句作“江枫渔父对愁眠”,在“父”字下注明“一作火”,据此亦可知“渔父”比“渔火”更为正宗,近于原貌。但是从意境上看,自然是改本的“江枫渔火”更有味道。清人王端履说:“江南临水多植乌桕,秋叶饱霜鲜红可爱,诗人类指为枫”(《重论文斋笔录》),此说通达,所以即使当年苏州没有枫树,张继诗里说“江枫渔火”亦无不可,何况枫树往往与悲伤相关联。读者的参与和选择对诗歌文本的形成从来就是很有力量的。



至于“夜半钟声”,倒确为张继的原文,中古时代仪轨本有一种旨在救拔地狱亡灵的“幽冥钟”是在半夜里来敲的(详见白化文《法器》,载《汉化参访录》,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85页);唐人经常听到这种夜半钟,不少诗里都提到过,大历时人李子卿且有《夜闻山寺钟赋》(《文苑英华》卷八十)。而到了宋朝大约已经较少采用这种办法,以致连欧阳修都不大清楚了。


诗人张继上元二年(761)前后在苏州,有《阊门即事》诗:“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其时淮南节度使刘展反叛,苏州一带经历了战乱,一片萧条,田园荒芜,人气冷落;寺庙里夜半鸣钟,当是追荐亡灵。所以张继此诗的基调是很悲凉的。在黎明前最黑暗最寒冷的时候,月亮落下去了,满天寒霜,乌鸦悲啼;漂泊中充满愁思的诗人走出船仓,只见点点渔火还有那么一点点生气,江边黑压压的树林令人想起《招魂》中的“湛湛江上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寒山寺那边传来沉重凄凉的“幽冥钟”声,让诗人彻夜难眠——锦绣江南如今已经变成这般模样!


由于时代背景的转换,后代的读者往往不去管什么救拔地狱亡灵的“幽冥钟”,也不管原诗字句在传播过程中的变化,一味欣赏诗中风景的清幽和钟声的悠扬,觉得是写出了繁华姑苏之城外宁静清远的野趣以及游子的孤寂情怀。读者有这样的权利,而诗之本意固不如是也。


至于到了当代,寒山寺的夜半钟往往因迎接新年而敲响,极为中外游客所喜闻乐见,这与张继此诗就更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了。


如欲欣赏更多《玄览堂说诗》专栏,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推荐文章】点击即可阅读

玄览堂说诗(1)——孙绰《情人碧玉歌》

▶玄览堂说诗(2)——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