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古汴河拾遗·杨柳的故事(文/张泽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古汴河拾遗·杨柳的故事

作者:张泽宇(江苏泗洪)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隋堤柳》诗中写到:“西至黄河东至淮,绿影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赞美汴河隋堤的胜景。当年隋堤之上盛植杨柳,叠翠成行,风吹柳絮,腾起似烟。你知道为什么柳树又称之为杨柳吗?这要从隋炀帝下扬州说起了。

隋炀帝登基后,对通济渠、邗沟、永济渠等进行开挖疏通,人工运河沟通了洛阳、扬州、北京、杭州等地,为当时的江南粮食物资往中原运输开辟了水上通道,也为他自己三下扬州提供了便利。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于农历八月十五率三宫六院,文武群臣乘近万艘龙舟组成的庞大的船队前往扬州,船队首尾相连,绵延不绝,竟然长达一百多里。




起初,为隋炀帝拉纤的全部是军队的士兵,但是,对于荒淫无度的杨广来说,满足不了他的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便采纳了随行大臣王弘的建议,在吴越民间征集了十五六岁的女子五百人为自己的龙舟拉纤,谓之“殿脚女”。她们都是吴越一带选拔出来的美女,画着宫妆,穿着绫罗绸缎做成的衣裙,俨然是运河两岸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第二年年中,隋炀帝返回洛阳,三月从扬州出发,天气越来越热,宫女们穿着薄衫,头顶烈日,香汗淋淋,步履艰难,不少体质较弱的女子晕倒在河边,这更减缓了龙舟行进的速度。杨广站在龙舟的第四层的正殿外,眺望两岸,见宫女们被炎炎烈日晒的精疲力尽、步履蹒跚,骄横跋扈的他也动了恻隐之心,便让群臣献计如何解决宫女们在烈日下既不被日晒又能加快行进速度的办法。随行一大臣献计道:“陛下何不命沿河州府在岸边种植柳树,一可遮日、二可固堤,岂不两全”。隋炀帝一听很高兴,便下令沿河的所有州府广种柳树,待来年重游时必须柳树成荫。



一晃几年过去了,等隋炀帝再一次巡游江南时又过了五年,五年来,运河两岸的柳树早已成荫。杨广站在船头,看着柳树为宫女们遮挡的烈日,宫女们的薄衫在微风下裙摆飘扬,甚是高兴,便高声吩咐:“此柳有功,赐国姓!”。因隋炀帝姓杨,从此以后,柳树便被称为“杨柳”。




  

作者简介


张泽宇,男,江苏省泗洪县运输管理所副所长,爱好文学,闲暇时喜欢写上几笔,多篇文章发表于《中国道路运输》、《中国水运》、《江苏交通》等杂志。中外文艺平台、当代文摘平台特邀专栏作家。

©2016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授权,务必注明出处)
主  编:黄 山 松(中 国)

朗诵主播:晓 菁(新疆)、冰 瑶(大连)、晓 晖(山西)、篁竹瑾(沈阳)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