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说】扬博大讲堂”走进仪征解读“刘师培的生平与学术”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3月11日,、扬州市博物馆协会、扬州博物馆、仪征市社科联、仪征市博物馆等共同举办的“扬博大讲堂”走进仪征,邀请仪征文史专家万仕国,围绕“刘师培的生平与学术”这一主题,首次以讲座形式分享他多年来对于刘师培的研究成果。万仕国说,他期待更多人研究这位扬州历史文化名人,并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家乡人的文化自信。

刘氏占籍仪征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 刘师培学术研究与家学传承密不可分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号左盦,仪征人,经学大家,是中国学术史上比肩章太炎的国学大师,清末民初一代风云人物。因为同样是仪征人,仪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万仕国,自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刘师培研究,已出版《刘师培年谱》《刘申叔遗书补遗》《道光重修仪征县志》《仪征刘申叔遗书》《天义·衡报》等,并多次获得古籍优秀图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全国、省市级奖项。他长期致力于古文献的研究整理,尤专注于刘师培的研究,成果斐然,是国内研究刘师培的重要学者之一。

  在仪征市博物馆三楼报告厅,万仕国在“扬博大讲堂”上,深入浅出地向现场观众讲述“刘师培的生平与学术”。

  仪征刘氏先祖居溧水,后迁扬州,“占籍”仪征。这是学术界共知的说法。万仕国认为,关于占籍问题,这是中国封建时代户籍管理制度的产物。清代仪征占籍现象非常普遍,这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一定的关联。与其他县相比,仪征学额确实比较多,而且由于盐运发达,仪征县学的学田较多,贫困子弟能够安心学业。

  仪征刘氏的学术研究,由刘文淇开始,上承凌曙,下及刘师培。而刘师培从事学术研究一生能取得重要成就,与家学传承有着密不可缺的关系。万仕国说:“刘师培这一辈的名字都是选取汉儒名字错综而成的。刘师苍字张侯,取名于精通《左传》的北平侯张苍;刘师培字申叔,取名于传授《鲁诗》和《谷梁传》的申公培;刘师慎字许仲,取名于《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刘师颖字容季,取名于经学家颖容。从中也可以看出刘氏家人对这一辈人的学术期许。”

    今读刘氏作品仍觉新意迭出 研究已从起步进入深入阶段

  “刘师培之所以称为‘国学大师’,与他的研究范围广、学术视野宽、研究程度深有很大的关系。”万仕国举例说,他最早用西方分类原理,研究先秦社会现象。刘师培的《周末学术史序》,以中国传统文化史料为基础,放弃了“以人为主”的传统“学案之体”,而代之“以学为主,义主分析”的全新结构,引入西方学科分类的心理学、伦理学、论理学(即逻辑学)、社会学、宗教学、政法学、计学(财政学)、兵学、教育学、理科学、哲理学、术数学、文字学、工艺学、法律学、文章学等概念范畴,重新挖掘其中的学术价值,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即使在百年后的今天,读来仍觉新意迭出。这种深厚国学根底与全新科学视角的全新融合,由全新的视角带来的全新认识,是刘师培能够在短暂一生中取得丰硕学术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刘师培国学研究,万仕国认为主要有这些特点:首先坚持国学一源论,古学均出于史官,六艺是群经、诸子的共同源头,因此,其核心观点是相通的。同时,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源流和传承关系;此外,还注重用归纳的方法界定概念范畴,坚持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高度重视学术间的比较研究等。刘师培的国学比较研究,既有纵向的比较,也有横向的比较,更有中外的比较。

  “刘师培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的早期学术成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万仕国表示,目前,关于刘师培的研究已经开始从起步进入深入阶段,各方面的论文日益多起来,除了传统的历史学者关注外,从经学、伦理学、校勘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的论文也已经出现。

  万仕国也希望通过“扬博大讲堂”走进仪征这一平台,让更多扬州人,尤其是仪征人了解刘师培,“如果有条件,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研究他”。     扬州晚报通讯员 阮荣 记者 陶敏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