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之音】 纯朴的大师灵魂 ——探访郑板桥故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提示:请点上方↑↑↑阅读关怀一键关注!

《阅读关怀》与您相约

一个闲暇的日子,驱车一百多公里,一路向西,来到临近的兴化,目标: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故居,一探大师背后的灵魂。

故居位于兴化城区,坐北朝南,前后两进,规模不大。里面陈列着据说是郑板桥曾经的生活用具,书画的复制品,以及研究资料等。在其堂屋的条台上,立有一尊古铜色的郑板桥塑像。堂屋后面是一处园林建筑,江南风格尤为明显,只是园林的廊壁上张挂着一些关于郑板桥的书画名言等,故居里,竹子似乎成了主打,设计者的用心可以理解。整体上故居面积很小,也许是秉承“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朴素宗旨而设计。

小小的故居未能满足我强烈的好奇,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我徒步500多米,来到位于故居西北方向的兴化市博物馆,这里才让我大开眼界。

那个博物馆是个综合陈列馆,里面有郑板桥纪念馆,有同为兴化人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纪念馆,有兴化当代名人事迹馆等。馆内回廊相接,竹木扶疏,小桥流水,又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

郑板桥纪念馆设在二楼左侧,馆内悬挂有若干块匾额,用文字详实介绍了郑板桥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他的部分文学作品,以及艺术杰作,馆内还有少量塑像,再现了郑板桥曾经的为官情形。这里,我对板桥先生终于有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认识。

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早年出生于兴化的一个书香门第,只是到板桥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因而少年板桥的生活十分拮据,3岁丧母,14岁继母又离开人世,幸亏遇到一位善良、朴实的乳母,给了他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也是板桥早年生活和感情上的重要支撑,对他思想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就是这样一位乳母,曾经背着瘦弱的板桥,到街市上做小贩,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总要先买个烧饼给板桥充饥。以致后来,板桥为官时,乳母也早已不在人世,板桥却一直感念乳母的恩情,曾特意吟诗一首,以示怀念:“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诗作述尽了患难恩抚的感激之情。

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八、九岁时已经能够作文联对。后来康熙年间参加科举,中了秀才,雍正时考中举人,乾隆元年时又科举中了进士。板桥虽然才华盖世,跨越三朝,由于他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的身份,只被朝廷选派为山东范县的一个县令(今属河南省),后来调任潍县知县,始终只是一个七品芝麻官。为官期间,板桥重视农桑,施政为民,深入民间,洞悉百姓疾苦。当时正赶上潍县闹饥荒,板桥力主赈灾,强行要求富豪平价售粮,救济灾民,此举得罪了地方豪强,从而遭到诬陷,而被上司惩戒。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深知“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于是在看破官场伎俩之后,板桥毅然决然辞官归隐。临别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为板桥建立生祠。

由于板桥纯朴为官,清正廉明,两袖清风,因而辞官后随身携带的仅有书籍。得以自由的他,长期居于扬州,为了生计,以书画营生。平时擅画兰、竹、石、松、菊等,尤以画兰、竹成就突出,颇有声誉,代表作《竹石图》,更是世人皆知。图中的竹子画得艰瘦挺拔,屹立向上,直冲云天,在他的笔下,竹子化成了一种品格,傲岸不屈,虚心劲节,俨然成为了他本人崇高气质的写照。图中更是注意了竹、石位置的协调,竹子的纤细清飒,衬托了石头的风情,这又似乎寄予了板桥某种人生理想。用他自己的话说:“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退隐江湖的板桥依然心系民生。另如他诗中所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情直白,心忧苍生,透过历史的烟尘,走到今天,新的世纪,依然被我们党用来作为对官员的告诫,可见其情之切,思想之精。同为“扬州八怪”的金农曾感慨说:相较画品,自愧不如板桥。他的那种林下风度真是常人莫及。一个将艺术与人品相结合的艺人,足以堪称“大家”,板桥不愧“扬州八怪”之首。

板桥不仅诗、画成就斐然,书法也堪称一绝。他将书法融于绘画之中,自创“六分半书”的“板桥体”,其风格潇洒自然,不拘一格。将诗、书、画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三绝”板桥,其艺术形成并无师承,他始终追求的是自然之美,秉承的是自然之趣。馆中所展示的他的书法仿品“难得糊涂”,所传达的其实就是一种悠然的,纯朴自然的处世之道,这是板桥在人生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的心态写照。它始终在启示后人:人活于世,总有些东西,我们看不惯,放不下,与其苦苦挣扎,不如糊涂过去,活他个潇潇洒洒。一剂心灵鸡汤,助多少世人渡过了心灵的劫波。

纪念馆面积不大,馆藏有限,但足够洗礼灵魂。透过岁月的长度,去看板桥生命的厚重,标配的光阴里,纯朴的板桥,足以让我们仰望!

崔海荣  东台市唐洋中学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