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展预告▕ 『 竹 无 倦 』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常熟博物馆” 可以订阅哦!




常熟博物馆年度大展

“ 竹 无 倦 ”

即将在12月16日开展

敬请期待!





中国是竹的国度。《山海经》中“多竹”二字出现达21次之多,《尚书•禹贡》说“筱簜既敷”,意为大大小小的竹子遍布各地。中国的竹子不仅品类最多,而且分布广泛,是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分布中心。中国同样是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最早的国家。“箭”、“笔”、“简”、“籥”、“簋”、“箕”、“笠”、“箪”、“簟”、“笱”等不胜枚举的古老竹部汉字,说明很久很久以前,竹制品就广泛地运用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竹与我们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伟大的文人苏东坡留下了这样动情的文字: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篾,爨者竹薪,衣者竹被,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有意思的是,还是这个苏东坡,曾经吟道:“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于是,竹,又从中国人物质生活中不可须臾离的伙伴,一跃而为精神世界里不可一日无的佳侣。


竹之为文人所重,不仅因其形态优美、色质双绝的观赏性,更为她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性,使文人士大夫借以反观自照,映现出自身追求的精神与品德。虚怀、直节、坚贞、素洁,千载以还,已不知是竹之比德于君子,还是君子比德于竹了。中国文人们运用着一切他们最拿手的方式,表达对这一伟大植物的爱慕之情:诗词歌赋、丹青翰墨。古往今来,以竹为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恒河沙数,不可思议!


为弘扬中华传统竹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常熟博物馆特推出此次展览,展品以第一部分“有物曰竹”、第二部分“居有竹”、第三部分“文人与竹”,分别以竹子的类别、竹与人们的生活、竹与文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阐述中华竹文化。展览将与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常熟无倦居、台湾罐子书屋、上海衡斋合作,展品以竹刻、竹编、竹画、竹木牙雕瓷器之中竹元素文物等辅以场景展示,力求达到最佳的展览效果。




竹无倦

先睹为快

书画篇



明 归昌世《墨竹图》卷

纸本 墨笔  纵30厘米  横409厘米

1965年刘国钧先生捐赠


归昌世(1573—1644),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寄寓常熟。明代诗人、书画家、篆刻家。诗文得家法,为散文大家归有光嫡孙。书宗晋唐,尤擅草书,兼工篆刻。画山水法倪、黄,萧散疏淡;尤擅绘兰竹,松灵沉着,神趣横溢。


此长卷以浓淡墨笔绘丛竹与坡石。竹竿笔势挺拔,随风斜覆,竹叶下垂,好似挂满雨水,翠竹颇有风雨中摇曳之姿。《无声诗史》称归昌世写竹“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此墨竹为其1633年晚岁之作,笔意纵横,神韵满卷。尾纸有云韵、褚宗元、、夏敬观题跋。

(钱珂撰文)




请横屏欣赏






清 王翚、杨晋《瘦竹棲鸟图》轴

纸本  墨笔  纵86.5厘米  横42.7厘米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清初四王”,是“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较突出的画家。为“虞山画派”创始人。


杨晋(1644—1728),字子鹤,号西亭,自号鹤道人,江苏常熟人。王翚高足。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所不能,为虞山画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此图绘棘枝俯垂斜伸,贯穿整个画面,三只山雀正栖枝头,枯棘下的秀竹昂扬向上,交错穿插。整幅画面构图疏朗,笔墨清劲,棘枝、山雀、修竹均以浓淡墨色皴染,特别是鸟的神态,禽羽的层次、质感无不毕肖。此画作于1695年,恰是王翚自1691年奉诏入京,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长卷时期,当时弟子杨晋随师入京同绘。这幅师徒二人合写之作,笔势清逸劲挺,着意表现宋元的意态而自具新意。

(钱珂撰文)


点击图片看大图





清 虚谷《竹石图》扇页

洒金笺 设色 纵17.7厘米 横51.6厘米


虚谷(1824—1896),俗姓朱,名怀仁,出家后名虚白,字虚谷,别号倦鹤、,安徽歙县人。世居扬州,同光年间寓居上海。是晚清“海上画派”的代表画家之一。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画花果、禽鱼、山水著名,亦擅写真,工隶书。所作之画有苍秀之趣,落笔冷隽,极具鲜明的个人风格。


此扇面下图绘秀石横卧,石旁丛篁斜出,枝叶参差错落,穿插有致,自有一派盎然生机。秀石线条粗笔顿挫,并以淡色敷染,竹叶湿笔纵横,浓淡相间,笔下竹石不拘泥于形而着重写其神,极富一种耐人寻味的拙趣。此画落款“觉非庵”可推当属虚谷晚年用意之作。

(钱珂撰文)


▼点击图片看大图





清 蒲华《渭川千亩图》轴

纸本 墨笔 纵144.7厘米 横69.7厘米

1958年1月朱孟谋先生捐赠


蒲华(1830—1911),原名成,字作英。号胥山野史、种竹道人,浙江嘉兴人。晚清著名书画家。早年绝意科举后,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曾游日本,名噪海外。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与海上名家交游甚密,同吴昌硕尤为至交,其私章多出缶翁手。能书、善诗,工花卉,尤爱画竹,有“蒲竹”之誉。


此幅《渭川千亩图》轴绘一湖石挺立,石后老竹粗竿三管,苍劲有力。新竹倚石丛生,梢头上挺,枝叶交加。石下一大一小两株稚笋,破土而出,春意盎然。整幅作品均以书入画,行笔迅疾,笔意奔放。充分显现蒲华善用湿笔,水墨酣畅淋漓的特质。画尾款书“渭川千亩”自抒胸臆,以三两挺拔之竹,绘渭川千亩之绿,小中见大,可谓寓意无穷。

(钱珂撰文)


点击图片看大图





清 任颐《白凤朱竹图》轴

绢本 设色 纵163厘米 横48.5厘米


任颐(1840—1896),字伯年,号小楼,浙江绍兴人。与任熊、任熏、任预并称“四任”,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之杰出代表。自幼随父习画,后得到任熊、任薰悉心指导,寓居上海后以卖画为生。他的绘画技法全面,人物、山水、花鸟、走兽、虫鱼都能涉笔成趣、形神兼备,书法亦参画意。


此轴绘一白凤栖于梧桐树上,缩头敛羽,神态自若,旁有红竹数竿,笔墨纵逸泼辣,设色明丽,形成工写相溶、富丽典雅的格调。朱竹、白凤的色彩对比匠心独运,相映生辉。该画取材凤栖梧桐,有寓意贤才择主而栖,以朱砂写竹,兼有高贵、吉祥之气。这类题材因可兆吉庆,又极富装饰性,而深受民众喜爱。

(钱珂撰文)


点击图片看大图






预告




『竹无倦』展览

开展时间:2016年12月16日

展览地点:常熟博物馆A2展厅



常熟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


微信订阅号:

csmuseum

新浪微博:

常熟博物馆文化表情


长按识别二维码

马上关注我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