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人数首破200万,硕士文凭含金量被“稀释”了吗? | 热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订阅可查看更多主题文章哦!

截至12月26日下午2点半,2017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初试(笔试)已全部结束。每年的研究生考试都像是一面镜子,既折射出每个考生的努力和奋斗,又反映了高等教育乃至就业市场的风云变幻。


  

考研人数突破200万,女学霸考研的比例更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201万考生参加了考试,比上一年增加20%,这也是全国考研人数首次突破200万。


中国教育在线日前发布的《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多省市研究生报名人数激增,北京、江苏、辽宁等地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均超过20%。


辽宁省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84460人,比2016年增加14200人,增幅为20.2%。其中,沈阳、大连、锦州等地区的考生人数已大幅度超过本地区普通高考的报名人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5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中,女生占了半数以上,女学霸们在考研深造的路上一路奋进。


,2010年,全国女硕士数量首次超过男生,在当年的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占50.36%,比男生多了近万人;而到了2012年,全国143万余硕士研究生中,女生已比男生多4万人。就连一些理工类专业,女研究生人数近年来也呈大幅上升趋势。


新闻链接

扬州大学研究生院透露,从最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女生的确比男生多。以2014届毕业生来说,女生的比例达56%,比男生多200人左右。扬州大学报考点2015年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情况表明,考生中男生占47.4%,女生占52.6%。

一位理科类教授表示,2000年初,男女研究生数基本对半开,男生还略多于女生。但最近三四年,他明显感到女研究生增多,最近2年他都没有招到男研究生。“现在面试时,如果男女生成绩一样,在印象分上,男生肯定要占优势。”这位教授介绍。(《扬子晚报》,2016-12-24)


  

国内知名高校持续受追捧


“既然是考研,大家肯定希望再往上走一走,报考国内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成为同学们的首选。”王悦婷选择了南京大学的中国哲学专业,而她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报考了北师大、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


中国教育在线提供的数据显示,国内知名高校研究生报名人数居高不下,研究生计划报考前10的院校为:南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原“985”高校占比70%。山东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比去年猛增28.8%,南开大学的报考人数比去年增长11.58%。



此外,从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报名人数最多的前10个专业为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金融、公共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汉语国际教育、计算机技术,其中报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数13395人,会计专业报名9369人,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报名7608人。


  

考研人数猛增,就业压力是首因


2017年考研人数猛增,折射出就业市场的巨大压力。考生试图通过读研延缓就业时间,提高就业竞争力。


数据链接

麦可思《2016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从读研动机来看,2015届毕业生的主要驱动力是“就业前景好”(51%)和“职业发展需要”(49%),高于“想做学术研究”(23%)。


事实上,在某些行业研究生确实有助于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例如,研究生在考公务员过程中就占有一定优势。联创世华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研究生学历可报职位比例为64.9%,职位数为10155个;2017年该比例增至67.3%,职位数也增加了332个。从招考人数来看,去年研究生可报职位招考人数占比为60.7%,共招收16891人;今年该比例增长了4.4个百分点,招收人数也增至17628人。且研究生学历尤其在报考高层岗位时优势突出。


本次考研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从2017年招生考试开始,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纳入国家硕士招生考试统筹管理,即全日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考试合并进行。当然,传统统计口径上的增长势头仍在,以北京为例,本次考试报名人数出现了20.8%的增幅,而报考在职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为13.1%。也就是说,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研报名人数仍有明显增加。


  

基数扩大,研究生到底还值不值钱?


研究生扩招始于2003年,当年全国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万人;2016年,全国共招收51.7万名研究生,13年间招生规模翻了一番。正是招生数量的持续增长,让一些人对研究生学历含金量产生了“被稀释”的担忧。然而,可供比较的两组数据是:一者,2009年以来,全国高考录取人数就站上了600万人以上的规模,2014年即达到了698万人;二者,恢复高考以来,1977年全国高考录取人数27万人,1978年为40.2万人。


在每年将近700万的大学毕业生中,实际只有100多万学生报名参加考研,从逐级选拔优秀人才的角度看,这个比例并非高得不可接受。尤其是,以当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势来看,每年招收50万出头的研究生,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去考量,是多还是少呢?显然,相较于改革开放初期对大学生的需求,如今经济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一点儿也不低。而且,随着产业升级、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累进,对研究生的需求只能增加。所谓研究生学历贬值,至少跟目前的招生数量关系不大。


真正的问题,还要回到教育本身。一方面,近年来一些高校在鼓励本科生考研方面做得很努力,但往往忽视了本科阶段基本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有些人考上了研究生却连最基本的实验都不会做。另一方面,建立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的大学知识体系,如何适应信息时代向智能制造的转型需求,同样考验着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质量。如果只是把考研视为另一种应试教育,而非逐级选拔优秀人才的教育机制,那么其应有的含金量就很难凸显出来。


日前,。对研究生教育来讲,这个最大的“常识”就是研究性。不管是对于侧重理论的科学学位还是侧重应用的专业学位,这一属性不仅意味着其教学、科研等各个环节都要以研究为中心,也意味着研究能力是研究生最需要培养和具备的素质。试想一下,多数用人单位之所以愿付给研究生较高的薪水、较好的发展机会,其原因绝不是一纸学位证书,而是因为他们能为组织带来更多绩效预期的研究能力。


来源:本文整理自《光明日报》《扬子晚报》《济南时报》《信息时报》等。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麦可思观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