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 做人应如竹如石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大茅山”可以关注我们哟!


今天要说的是这部最近火得发紫的电视剧

《人民的名义》


这部当代检察反腐题材电视剧

原著是周梅森


这部电视剧的演员阵容包括了

陆毅 张丰毅 吴刚

许亚军 张志坚 柯蓝

侯勇等等演员

可谓名角、老戏骨齐聚飙戏




美颜、气质与演技均纷纷上线

让人欲罢不能

小编入坑的第一晚 就被精彩的剧情所吸引

看到凌晨2点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

讲述了当代检察官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制统一

查办案件的故事


故事一开始就非常震撼

检察官摸到的第一条线索 就炸出了巨贪

观众集体见识实体版本200,000,000元

两亿元!



满满一冰箱+满满一墙面+满满一床

粉粉的现金!

真是震撼人心!


当检察通知银行清算时

花式点钞法也再次刷新我们的认知

毕竟这么多钱

就算以这个手速点钞

也得点很久很久吧...



除了这些劲爆场面

这部电视剧最吸引人的地方

应该说是成功塑造了

各个官员的多面性复杂性


有喜欢打太极的省委副书记

高育良



也有心念GPD却对周边人过于冷漠的

省委常委李达康


侯亮平


更有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领导

陈老


尤其当陈老向官员们讲述战争年代

背炸药包是尖刀班想努力争取的“特权”

仅有一天党龄的小战士光荣牺牲的时候

更是跟当今侵蚀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曾经的故事 和现在事实

让人心痛

也让人警醒


今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昔日的英雄们

用鲜血和生命

为我们铺出的道路



图:乌风洞红军死难烈士纪念碑



大茅山

是弘扬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精神的教育基地

是闽浙赣皖最重要的游击区

梧风洞红军三百烈士就义地

也是中国革命重要历史事件见证地


我们从不该遗忘

我们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大茅山的红色历史背景

教导我们 我们如今的幸福 来自何方


而大茅山的风光气节

则警示我们 应该如何做



古往今来

多有名士 居于竹林中  :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以竹自省:

“未出土时便有节,至凌云处仍虚心”


这些以竹子的品格自我要求的名士 

往往也是人民心中的好官、清官

图:大茅山竹林


著名的郑板桥出身于书香门第


康熙末年中秀

雍正十年中举人

乾隆元年中进士

五十岁起先后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二年


使得他在仕途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

采取了“开仓赈贷”“捐廉代输”等举措

这引起了污吏和恶豪劣绅的不满

遂被贬官


被贬后 他以画谋生 借竹缘情 

托物言志 尽情抒发着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

郑板桥《墨竹图》



他有着

“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


也有着

“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

图:大茅山竹林


他以竹为范

以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要求自己

高雅豪迈等气韵自得一身

图:大茅山竹林





郑板桥画竹独特 画石亦如此

自然界再无情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

如《柱石图》中的石头

郑板桥 《柱石图》


很少有人把石头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


四周皆空没有背景

却有直冲云霄的气概


画上四句七言诗:

“谁与荒斋伴寂寥,

一枝柱石上云霄,

挺然直是陶元亮,

五斗何能折我腰。”


摄于大茅山


诗点破了画题

一下子将石头与人品结合到一块儿

板桥借挺然坚劲的石头

赞美陶渊明


板桥赞美他刚直不阿 品格高尚的人格

同时似乎也有吐露他自己同样遭遇及气度的意思


画中的石头代表了人物形象

蕴藏着刚直不阿 气宇轩昂的品质


摄于大茅山


郑板桥的作为扬州八怪之一

他的“怪”

颇有点济公活佛的味道


“怪”中总含几分真诚 几分幽默 几分酸辣


每当他看到奸民被游街示众时

便画一幅梅兰竹石

挂在犯人身上作为围屏

以此吸引观众

借以警世醒民

图:大茅山冬景



大茅山之竹和石

和郑板桥的画作也有着不谋而合之处


苍劲 刚正 气宇轩昂


或许这正是自然给予我们

生而为人的警示


正如《人们的名义》中所展现的

在物质高速发展的今天

总有人被眼前的好处迷惑

利益熏心

变成了腐败的一环


而少有如郑板桥一般有气节

以竹之气节 石之刚正自我有要求的好官


但随着反腐力量和意志的加强

无论是苍蝇还是老虎

都终将被正义所扫除


作为一个普通百姓

我们也应常怀有自省之心


何不以大茅山气节之竹 刚正之石 

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

作为自己做人的准则

做一个刚正不阿之人


最后附送达康数据的表情包一枚:


P.S: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详见水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