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成:笔下有真情 守望在童心(扬州文化名人访谈录)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人物名片

王巨成,江苏扬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扬州市文广新局剧目工作室作家。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我们的青葱岁月》《王巨成名作精品集》《震动》(系列)等作品60多部,共计700多万字。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奖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金近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扬州市“五个一工程奖”等。《震动》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五十种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工程等。根据同名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改编的电视电影获得“小百花奖”一等奖。



26年乡村教师生涯,厚厚积累了他对农村儿童的观察和深爱;700余万字儿童文学作品,深深打动一大批读者,也为扬州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常常用“著作等身”来形容一位高产的作家,对于王巨成来说,这个成语的使用,是真实而恰当的。60多部书,700多万字,摞叠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了。从1991年发表作品至今,王巨成用他独特的目光,关注着校园中一代代孩子们的成长,他也用温暖而细腻的笔触,去描写孩子们的欢笑和幸福、苦闷和忧伤。

    有人说,在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中,王巨成是最与孩子贴近的,他笔下的故事,也是最贴近孩子成长的。王巨成说,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鼓励。他自己也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他笔下的那些孩子们,绝大多数都有生活原型,从现实到文学,这些孩子们的模样,永远都是如此鲜活的。


人生经历

自幼艰苦喜欢安静读书    26年教师生涯积累素材

  很多人都说,读王巨成的文字,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他笔下的那些孩子,似乎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书中那些孩子们的喜好、习惯,都是如此真实。这当然和作者的经历有关,在成为专业作家之前,王巨成曾做了26年乡村教师,整整26年的时间,他都和孩子们在一起。他走进孩子们的生活,他总是俯下身去,用心去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所以,在王巨成的笔下,孩子们的每一次欢笑,每一次哭泣,都是如此真切感人,让人感同身受。

    王巨成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他的记忆中,童年是和饥饿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足够的粮食果腹,那种每一天每一天都是腹中空空的感觉,是如此锥心刺骨,也是现在的孩子们所无法想像的。饥饿,让他懂得了珍惜,也培养出了他喜静的性格。他童年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

    当时王巨成能够读到的书,都是一些连环画,俗称“小人书”。这位日后专业作家最初的文学启蒙,就来自它们。后来,在小学四五年级,他已经囫囵吞枣地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这些古典名著。到上中学时,他又读了《红岩》《红日》《金光大道》等在当时比较有影响的书。其中许多书,都是跟同学借来的。

    成年后,王巨成做了代课老师,当时他只有十九岁。一点微薄的工资收入,他几乎全部用来买书了。当时学校里订阅了一份《新华日报》,报纸上有一个副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有一段时间,王巨成迷恋上了抄副刊上的那些文章,抄了足足十多本。他还把教科书找出来,把那些喜欢的文章剪下来,装订成册。

    那时候,王巨成还没有想到要写作,更没有想到做一个作家。抄那些文章也好,剪教科书也好,就是喜欢读它们,可以读了一遍再读一遍。其实,这些阅读,都是一种经历和过程,以至于当王巨成开始写作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谈到对于儿童文学的创作,王巨成说,要感谢两本杂志,成了写作的“催化剂”。一本是《少年文艺》,一本是《儿童文学》。那是王巨成在仪征县城的汽车站门口地摊上发现的,属于旧杂志,价格很便宜。王巨成毫不犹豫地买了它们。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儿童文学。读完这两本杂志,王巨成心想:“哦,这就是写给孩子们读的文章呀!就是写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故事啊,我也可以写呀”。

    于是,在教学之余,在节假日,王巨成开始偷偷写作了。王巨成笑称,他实在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他一直这样“劳而无功”地写了近十年时间,写过小说、散文、童话、诗歌,报告文学,直到三十岁那年才发表第一篇小说。后来,经常有人问他,十年中是怎么坚持下来的?王巨成都回答说,这是学生给了他动力,自己写的许多文字都来自学生,他们每天生动地生活在他的面前,把他们写进他的文字里,使他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他更走近了孩子们的内心。

一炮而红

首部长篇关注留守儿童    斩获扬州首个文学大奖

 2010年,对于扬州文学界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一年,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出,王巨成的长篇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获奖,这是扬州文学界在新中国成立后,斩获的首个全国性大奖。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也是王巨成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尽管,在此之前,王巨成已经获得了冰心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首届紫金山文学奖等,他在儿童文学领域也已经颇有名气。但是,这部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对于王巨成本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今,当我们再次阅读这部《穿过忧伤的花季》时,依然会被打动。在这部作品中,弥漫着的那股淡淡的忧伤,是如此打动人心。这是一部以贫瘠的山村和普通的乡镇中学为背景,讲述了一群农村留守少年的花季故事。在这部小说里,王巨成以宏阔的视野和细腻的笔触,真实而全面地展现了一幅农村留守少年生活的画卷。 

    其实,在现代社会的进程中,小说中的陆家庄和陈庄是很多中国农村的缩影。这里贫瘠而落后,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使得土地更加荒芜。处于花季的留守青少年,在缺少父辈的关心与支持后,必须自己面对成长中的各种艰难和困惑。如此一来,他们稚嫩的肩膀如何挑得起生活的重担?脆弱的心灵又怎能经得起现实的风雨?人生的航船缺少了父辈的引航,就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了危险的偏移,甚至面临着触礁、沉没的险景……

    “在一些县镇学校里面,一些小学生、中学生的家长们都在外面打工,这些留守青少年们的生活面貌、内心的苦闷欲望以及那种想念所带来的痛苦,都是难以言说的。所以题目中就有‘忧伤’二字,但是小说的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一方面是希望引起教育者以及社会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另一方面是抚慰这些留守青少年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回想起这部作品时,王巨成说。

    和王巨成很多文学作品一样,这部小说里的主角,也是有着生活原型的。“我有次上课,发现一位女同学迟到了,我的语气稍微严厉了一些,她的眼泪就下来了。一节课结束后,她又要请假外出,我就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这才告诉我,夜里她的奶奶发病了,凌晨三四点钟,她搀扶着奶奶,一步步挪到医院里……我了解她的家庭,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爷爷已经去世了,平时就是她和奶奶两个人相依为命。她的故事,也深深触动了我,关于留守儿童的苦闷和忧伤,我应该要去写一写了。”

    说来也巧,有次王巨成参加一个笔会,遇见明天出版社的总编辑刘海栖,刘海栖就问他,有没有关注当时的社会热点留守儿童?这个应该是很好的写作题材。于是,这部在脑海中构思了六七年的长篇小说,王巨成只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写作和修改。写好后,刚传给明天出版社,出版社的编辑就告诉他,这部书将作为重点图书出版。2008年11月,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首次出版,立刻就受到了广泛欢迎,此后不断再版,还被评选为优秀读书书目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

    此后,这部小说还被改编成电视电影剧本,并在央视电影频道进行了首播。在王巨成看来,小说改编成电视电影后,更为直观。整部电影格调清新,画面优美,特别是留守儿童和老人们之间的亲情,显得格外感人。除了画面,电影的音乐也是值得称道,极好渲染了整部电影的基调,在一丝淡淡忧伤中,孕育着对生活对未来的希望。这部电影,还在第13届电视电影“百合奖”中,获得优秀故事片一等奖。

创下纪录

汶川地震引出《震动》系列   给孩子生命增添“钙质”

正如在《穿过忧伤的花季》中所描述的那样,王巨成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家,只是简单地描述世界的美好。在他的笔下,展示的是真实的世界。哪怕是在儿童的世界里,也不可能永远都是阳光和煦,春暖花开,也会有阴风冷雨,也会有天灾人祸。用王巨成自己的话来说,“写儿童文学,写童话,很容易迎合孩子们的心理,比如哈利波特,骑着扫帚满天飞,孩子们当然喜欢看。但是,我想写的儿童文学,不是这样的,我想写的都是真实的,或者是源于真实的故事。我不去主动迎合孩子们的喜好,但是我有这样的自信,只要孩子们读了,他们都会喜欢。”

    当2008年,举世震惊的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巨成的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每天打开电视,泪水一次次模糊了双眼:为那些创造的生命奇迹,为那些感天动地的大爱,为那些在灾难中表现出来的顽强。王巨成非常想前往当地,看看那些废墟上发生着的奇迹,感受那些灾难中发生着的大爱。可惜先后两次努力,都没有成行。于是,作为一名儿童文学作家,王巨成开始另一种努力,那就是把心中的情感,全部付诸笔端。只用了2个月的时间,他的一部《震动》,就写好了。

    “我几乎没有想过为什么要写它,我只是写啊,写啊,把我的感动诉于激情的文字。那时候,我感觉我不是在写作,而是文字自动跳出来。”等书稿画上最后一个句号,王巨成再回头看时,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为什么写这样的文字,那是用小说来弥补遗憾,更想通过这部小说,把自己的感动传递给读者,让大家一起认识灾难,面对灾难,学会坚强。“灾难文学是儿童文学中的‘钙’。在我们的儿童文学书架上,应该有关于灾难的文学。而在读者的书单上,除了那些流行的淘气包、假小子,更应该有关于灾难的文学。这是不可缺少的阅读,灾难文学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验生命,珍惜现在,学会感动,最大限度地释放生命的绚丽。希望这部小说,能够给孩子们的未来,注入一定的钙质,让他们的身板和思想,在面对未来,在面对灾难时,都能够更加坚硬一些。”

    当这部《震动》问世后,书的封面上有一条特别提醒:“一本需要带手绢阅读的书。”在这部小说中,6名少男少女在地震发后被困在了郊外,回不了镇上。在缺水缺食,又有人受伤的环境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和复杂,这几个少年,性格和人生经历都完全不同,其中还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他们能否同舟共济,挺过难关?而这6名孩子的遭遇,只是大地震中的一个缩影。在小说中,还涉及到以地震为背景的更为宏大的社会场景,人性本善的光芒在这个特殊的生存背景下熠熠生辉。这是一部灾难小说,也可以看成是一部成长小说,灾难并没有把他们摧毁,却成了馈赠给他们的礼物。这些在灾难中经过灵魂洗礼的少年,当他们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时,他们已经不是过去的他们,一个个展现出的是陌生而崭新的“我”。 

    这部《震动》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后,首印2万册在一周之内销售一空,不断再版,现在早已突破10万册的发行量。此后,王巨成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接连以《震动》中的人物为主角,一连写出了好几部作品,如今,《震动6》的文字刚刚交给出版社,而前5部的发行量,已经超过56万册,这在儿童文学出版史上,创下了现实题材的一项纪录。

    《震动》系列的持续畅销,还在于王巨成对于现实社会的真切描写,而他的描写,往往是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敢涉猎的。比如在《震动3》中,主线故事就是一个13岁的女孩,险些遭到两个十七八岁大男孩的。在《震动5》中,主角男孩的父母,。

    “开始的时候,出版社编辑也和我商量,在儿童文学中,写到,,这些都是给少儿们看的,这样的内容合适吗?这些都是在其他儿童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我就对编辑说,我们有必要有分寸地让孩子知道真实的社会,而我写的这些内容,的确是社会上真实发生着的,孩子们也有权利知道这一切。当然了,在写作的时候,还是要讲究技巧的,不可能写得那么直接。”王巨成说道,“好在,这些作品问世后,读者们的反映都很好,说明这样的内容对于读者们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


佳作连连

几部作品推陈出新   创作涉及多个领域

像《震动》这样的系列作品,这些年来,王巨成已经写了好几个。比如《校园成长系列》,他已经写了9部。再如《暖心系列》,他已经出了5部。这些作品,看似独立,其实连在一起读,就是当今中国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史。而他的每一部作品,一经面世,立刻风行。因为在王巨成的作品中,总是能发人深省。正如王巨成自己说的那样:“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童年应该是什么样的;让老师认识孩子,教育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让家长认识童年,学会如何对待孩子的童年。”

    王巨成的作品广受好评,源于他笔下的故事,实在太真实了。以刚刚出版的《十五岁的夏天》为例,故事的主角是位中学生,他出生于普通的家庭,父亲是位看门的。但是,当他看着同班的那些“富二代”时,他的心理有些不平衡。他就开始谎称,自己的父亲是列车长。而他为了圆这个谎,又做了很多荒唐的事,而他内心的挣扎和慌乱,欲望与良知,交锋得格外激烈。

    王巨成说,他写这个故事的由头,就是看到现在社会上有些不太好的风气,比如“炫富”,比如各种“财富排行榜”,这些“炫富”不仅对成人,对于孩子们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当读者读到这样的作品时,很难在心中不引起强烈的共鸣。王巨成的作品,之所以如此畅销,就是因为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如此接地气,还能与时俱进。

    在王巨成的60多部书单中,也有不少是他第一次涉及的内容。今年刚完成的《看你们往哪里跑》,。“有次我去云南腾冲采风,参观当地一家博物馆,,有过很多激烈的战争,流传着很多英雄的故事。忽然,我看到了一个雕塑,是一个小孩。我就询问当地人,他们说,这个孩子身上有着非常机智的故事,当年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迎击全副武装的日本鬼子。”王巨成说道。得到这个线索后,王巨成就不想走了,他在当地呆了20多天的时间,。回到扬州,当把素材全都整理好,已是半年之后。王巨成开始动笔,很快就完成了小说。这部小说,不仅很快销售一空,。 

    王巨成也写童话故事,他写过一部《故事呼啦啦地飞》,这是他的首部长篇幻想作品,在这部作品中,王巨成写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并把这些故事串联了起来。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在推介词中如此写道:“这是一部富有内涵的幻想文学作品,作者以孩子纯净的,不掺杂世俗偏见的眼光,与现实中的成人观点进行抗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阅读这部作品,相信小读者们能像读王巨成的校园小说一样,从中感受到爱的温度,感受到勇敢探索真相的力量。”而另一位儿童文学评论家吴其南则说:“《故事呼啦啦地飞》是一篇以怪诞的故事折射出社会现实的作品。作品寓庄于谐,于嬉笑中显荒唐,既有幻想文学的丰富想象又显出批判现实的思想深度。”对,这就是王巨成的作品特色,哪怕是写的幻想作品,也会和现实社会有所关联。

    王巨成还专门为一二年级的“低幼”儿童创作了几部作品,在这个年龄段,如果读到一两本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孩子的未来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为了写好这些孩子,王巨成每天清晨,都会到学校门口,观察那些家长正在送校的孩子们,观察他们的衣着、言语、举止,他一定会让自己笔下的孩子,鲜活地如同刚从校门口走出来的一样。

    王巨成也被别人的故事所打动着,宝应有位老师许芩,组建了一个名为“星星点灯”的留守儿童合唱团,那里的孩子,都叫许芩“许妈妈”。王巨成一次次从仪征赶到宝应,去走访那里的乡亲们,去用心感受许芩的大爱。不同于一般的儿童文学,他的这一部纪实报告文学《星星点灯》,做到了文中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这部作品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每一位读到作品的人,都被深深感动了,为了许芩的付出,也为了王巨成的努力。

    这就是王巨成,他是一位永远和孩子们走得最近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身段永远向下低俯,去听孩子们内心的声音。他的笔端永远向前延伸,去为孩子们写一条洒满阳光的文学之道。

    

访谈


要用干净的文字去滋润孩子



  记者:写了这么多年的儿童文学,您如何理解这个文学门类?

    王巨成:现在社会上有些新闻,听上去非常耸人听闻。一些岁数还很小的孩子,就做出非常残忍的事情。比如虐待小动物,甚至往流浪汉身上泼汽油,这些事情都让人惊悚,现在的孩子究竟怎么了?在我看来,这些孩子应该没有读过儿童文学,或者说,他们接触到好的儿童文学的机会并不多。如今,城里的孩子经常可以去图书馆,但是在很多农村偏远地区,很多孩子都是没有课外读物的。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有好的儿童文学进行陪伴。儿童文学是与孩子最贴近的文学,是引领孩子走向远方,走向未来的文学。儿童文学会让孩子更纯真,更纯净。儿童文学是把孩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引向精神的高地。

    孩子的心智、性格、道德品质,都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这时在他们的心灵里播种下什么,那么他们的未来就收获什么。当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作品到达孩子的手上时,这种播种就已经开始了。在优秀的儿童作品里,蕴涵着诸如勇敢、善良、感动、道义、良知、怜悯、敬畏、崇高、是非观……它们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行,是整个人生的基石。

    一个内心温暖的人才会去温暖别人,温暖社会;一个能被感动的人才会去感动别人,感动社会。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成为领袖、没有成为天才、没有成为亿万富翁,但他们可以是一个好的工人,一个好的农民,一个好的军人,一个好的警察,一个好的医生,一个好的老师……至少是一个有善良、有情调、内心有力量的人。

    儿童文学对孩子而言,就像阳光雨露滋润植物。我希望我能不断地写出这样的儿童文学,要用干净的文字,去滋润孩子,去净化孩子,去感动孩子。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都是坚持自己,写真实的故事,不跟风,不追时尚,一直在校园文学的园地里默默耕耘。这是不是您成功的秘诀?

    王巨成:我是从业余作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成功的秘诀说不上,只能算是我的体会吧。文学从来是需要张扬个性、张扬自我的特殊劳动。说白了,文学就是写自己,写自己心中的文学。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如果要把儿童文学当作自己一生的追求,只有坚守。在坚守中虚心学习,采百家之长,潜心创作;在坚守中,找准自己的文学方向,发现自己的创作优势;在坚守中,拒绝市场诱惑,拒绝名利诱惑,拒绝流行诱惑,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坚守其实是许多作家的“法宝”。安徒生如果没有坚守,怎么会成为跨国界、跨时代的伟大作家?就拿国内儿童文学大家来说,沈石溪如果不是长期在动物小说的园地里孜孜不倦地耕耘,会成为动物小说大王?一个作家的坚守,终究将赢得读者。

    尽管我现在做了专业作家,但与孩子们的接触、交流还在。我喜欢关注那些孩子,有时也会走到他们的中间,听听他们的心声,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有时也回答学生关于写作的话题。可以说,我与孩子的距离最近。这也是我始终坚守校园文学园地的主要原因。一个老师身份的儿童文学作家,注定了他的写作要有责任感。我希望我追求的文字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是所谓“小校园,大世界”,真实而多方面地反映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包括他们的困惑、痛苦、希望、欢乐以及成长中的不足、缺陷,既有诗意的、浪漫的表达,又有尖锐的剖析。我希望我的文字能成为少年儿童成长的一面镜子,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成长,为他们的健康茁壮成长助一“笔”之力。


    记者:您写作的速度是不是很快?看您每年都出版好几本书。

    王巨成:我不知道我写得是快还是慢。在我做老师的时候,我常常利用双休日、寒暑假、节日,以及晚上的时间进行写作,坚持每天写一点。一个人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不觉得累的。现在我成了专业作家,写作就比较有规律了,没有特殊情况,大概一天三千字左右。如果不写作,我会觉得特别的无聊,甚至觉得这一天白过了。可以说,写作对于我成了生理需要。现在和我邀约书稿的也比较多,已经排到2018年了。


    记者: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压力都很大,您觉得家长们会同意,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多读一些儿童文学,而不是去上各种辅导班吗?

    王巨成:这正是我想呼吁的,对今天的孩子,我一直觉得不能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他们被成人世界赋予了过多的希望,过多的压力,几乎所有的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快快成熟起来,快快长大起来。

    于是,问题少年出现了。于是,那些让我们心惊肉跳的少年犯罪出现了。难道我们就不能让孩子自然、奔放地成长吗,就像那一棵棵长在风雨里的树?让孩子更像孩子!我一再想通过文字告诉成人和孩子们这一点。

记者 王鑫 摄影 张卓君 

新媒体编辑 周晶

(本报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与小编联系获得授权)

俺们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

小编工资涨5毛!

求点求鼓励!

你有什么想告诉小编的,请在右下方“写留言”

精彩推荐

天哪!1瓶饮料熬出4根棒棒糖!看完这个实验,你还敢拿它当水喝?

扬天公路一客车撞了,15人送医3人重伤!乘客说,当时司机在干这事

什么!仰卧起坐会导致瘫痪?国外已叫停,我们的中小学呢?家长们赶紧看过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