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推荐|面对血腥凶案,我们到底应该关注什么,反思什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9日上午,接到两位好友的信息,内容主旨都是关于武汉武昌火车站“一碗面条引发的血案”,媒体朋友希望闲散写写,,前者的理由是太过明目张胆的残忍血腥,而后者的理由也是太多明目张胆的残忍血腥。


写或不写,就能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看来媒体也好,警方也罢,都大大高估了文字的力量。这不,就在19日当天,又有悲剧发生,在扬州一所高校门口,两位男生的口角又转化为血案,据警方通报:2月19日13时30分至14时,扬州市区润扬南路扬州工职院西门口附近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致4人受伤。行凶者被捕时,还在扬州市区某网吧悠闲地上网。

虽说文字的力量有限,但是关于凶案的频发,闲散是已经有文字写了的,就在前两天,闲散写了《面对“暴行”,我们只在意“利益”,忽视了“生命”》,只要把文章开头的案件换成最近的任何一场血腥悲剧,后面的内容一字不改都是可以的。


只不过,这些年,我们太过关注血案暴行的本身,太过八卦行凶者的身份、背景、动机,却越发忽视残忍血腥背后,社会大众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人性的呼唤。


所以,围观了,唾骂了,惨案还是在不断地发生,只是行凶者的身份变化了,背景变化了,动机变化了,残忍程度,对于生命的漠视程度却往往是有过之而不及。面对血淋淋的现场镜头,我们开始麻木,甚至在内心深处还在期待着更为暴力、凶残的感观刺激,信息冲击。


与频发的惨案相比,这几天闲散更为关注一些其他的东西,可以叫做温情的东西,或者叫做人性的东西,这里不妨推荐两则:


一则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患有先天性肌病、慢性肺部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症女孩子施佳英给该院护理部主任陆群峰寄去了一封温情暖暖的慰问信:“陆老师,我真的非常想念你,我知道你也很想我的,只不过你工作很忙……如果你不能来看我也没关系,我不会不开心,你忙你的事情吧,但是你千万不要累坏身体哦,如果你生病的话就麻烦了,一定要当心才行呢。”



另外一则来自山西吕梁临县,10岁的女孩子靖靖写了一篇感人涕下的作文《救救妈妈》,文中讲道,“我是姐姐,我要照顾弟弟,可我不会做饭,妈妈会做饭,不如把我卖了,换钱给妈妈治病。”


当我们将视线从血泊中转移到这两个孩子身上,立刻就会感受到人性的光辉、生命的伟岸。没有经过社会“污染”的孩子身上,依旧保留着作为“人”,有别“禽兽”的情感与认知,他们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甚至知道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最爱的亲人的生命。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时代又何尝不是如此?


可惜,一旦这些孩子进入社会的大染缸,面对学校教育的“丛林法则”,人性就开始逐渐产生变化。以学校教育为例,在以“人才选拔”为终极目的,以“应对高考”为学习目标的现行教育模式下,教育的本身已经从人文性的“育人”变为机械性的“塑人”,从精神上的感化变为技能上的训练,孩子们被格式化、储备化,进而均质化、共质化,最终伤害的是人格,毁灭的是天性。


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而如今,在我们冰冷的教育之下,在题海中沉浮十余年之后,我们的孩子心中还剩下多少“同心情”、“谦让心”、“是非心”。


学校教育的“优胜劣汰”、“丛林法则”,让孩子们在成长的历程中,学会了“适者生存”、“弱者淘汰”的“真理”,更让他们亲眼见证了“强者”的“无敌”与“弱者”的“卑微”。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人性被淡化了,生命的敬畏感随之消逝,我们何尝不是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出一批又一批狼性十足的未来的人。


很是欣赏前面故事中的那位护士主任陆群峰,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了这么一段话:“无论医疗技术和设备多么先进,永远替代不了医患之间的人文关怀。”这段话可以演绎成很多个版本,例如“无论师资力量和硬件设置多么优异,永远替代不了师生之间的人文关怀。”“无论高楼大厦和娱乐场所多么繁华,永远替代不了底层群众的人文关怀。”……


孟子还说过一句话,“饱食暖衣, 逸居而无教, 则近于禽兽。”先贤们对于当今社会的问题早有先见之明,面对血腥惨案,我们需要的“教”在何方?我们需要的“人文关怀”在何方?我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又在何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