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戏那点事】“九龙口”和打鼓佬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京戏那点事
“九龙口”和打鼓佬




文/于建刚


关于这“九龙口”的解释,例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因为场面靠打鼓佬(等于现在乐队指挥)领着,据说光绪皇帝打过鼓,后来称打鼓佬坐处,叫‘九龙口’。也有的说,正台外口演员念引子处为‘九龙口’。第三种说法是比较普遍的,指演员出场亮相处为‘九龙口’。”(现在一般说“九龙口”,都是指舞台上的一个位置,“走出上场门外的三步,内行叫九龙口”。)齐如山的解释更多与“打鼓佬”有关。“九龙口者,打鼓者所坐处也。按唐朝宫中诸人奏乐,则打鼓者,必为唐明皇。如紫云回、凌波二曲制成,就按于清元小殿,宁王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马仙期方响,李龟年筚篥,张野狐箜篌,贺怀智拍是也。因打鼓处,曾经皇帝坐过,故名曰九龙口。

根据齐如山的考证,京剧鼓师所用的单皮鼓,当来自于唐代的羯鼓。“单皮鼓大概是来源于唐朝之羯鼓,唐明皇曾说: 羯鼓为众乐之领袖。现在单皮鼓在戏中,还完全是这个资格,不过鼓之形式,比原来有了变化就是了。按《旧唐书·音乐志》及《羯鼓录》两书中都说,击唐鼓小鼓,俱用两杖。宋璟谓‘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为羯鼓能手,此与现在打单皮鼓之情形,还极相似。

按照京剧界之传说,这“九龙口”的来源也与唐明皇有关,而且还称唐明皇为打鼓之祖。“由于传说唐明皇是戏曲的祖师,他又能打鼓,所以当时鼓佬的座位地点就叫‘九龙口’。演员出场整冠就在打鼓佬座位的前面,等场面搬到舞台内去伴奏后,演员仍然在‘九龙口’前面整冠,九龙口就是这样叫出来的。”当然,这也只能作为传说来看待。但通过这样的传说,可以传达出戏班对打鼓者尊重的信息。“如俗称司鼓板者座位为‘九龙口’,即示尊之为首之意。”或者说,将打鼓者所坐的位置,称为“九龙口”,将其等·同于戏班中之皇帝,体现出在京剧舞台上打鼓者的重要性。”.

根据齐如山的考证,“数百年来,一直到民国十几年前后,鼓师永远坐于上场门外,“靠里,离上场门约三尺,此处名日九龙口,鼓师入座,方能开戏,演员出了台帘,不过九龙口,还不算是出场……”,还有一个佐证,源出《扬州画舫录》:“鼓板之座在上鬼门,椅前有小搭脚仔凳。椅后屏上系鼓架,高二尺二寸七分,四脚方一寸二分。……单皮鼓例在椅或下枋,荸荠鼓与板例在椅屏间。大鼓箭二、小鼓箭一,在椅垫下……弦子之座,后于鼓板。”打鼓者的座位,在乐队席的前面,其他乐手则序其后。当然,这里记述的是清时昆曲班乐队的座次,但皮黄班亦延其传统。即使是乐池由原来的上场门附近移至下场门一角,打鼓者的首席位置却一直未变。从座次安排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打鼓者在乐队中的地位之高。在戏班中,打鼓人的地位也很高,被尊称为“鼓师”。京剧戏班中还有一个习俗,也可以体现鼓师地位的重要,即“九龙口言公”。“旧时京剧鼓师的座位在九龙口,故以‘九龙口’代称鼓师。若台上出现差错,演员之间互相指责、推诿,则需要由鼓师评判、调解。因各角色的一举一动,鼓师尽收眼底,最有发言权。”


摘自《中国京剧习俗研究》


京剧道场


走进京剧,感受京剧

本平台以传播京剧艺术为宗旨,平台文章欢迎转载,在明显位置注明来源。“原创”稿件必须授权转载。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