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到一万个,高冷古琴正变热? | 豫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每到周末,郑州博物馆总会迎来一批特殊的访客,他们绕过展馆藏品,直奔后院,只为学习穿越千年的太古遗音——古琴。这些人年龄各异,甚至一家老小三代人同室学琴。古琴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竟引的众人如此向往?


王又又丨文

豫记微信号:yjhltxdjm


就在十多年前,河南学习古琴人的只有十人不到,而如今,仅一个“中州琴派”的门徒,。这个变化,让一直致力于河南古琴普及的丁纪元、宋大年感慨万千——复兴传承千年的中州琴派,让其摆脱高冷和曲高和寡的命运,是这对母子肩负的使命。


鲜有人知的中州琴派


作为古老的汉族乐器,古琴在流传、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琴派。




琴派依存的土壤是地区、师承、传谱、演奏风格等诸多因素。我国地貌丰广,也造成了南北不同俗的人文现象。同一地区的琴人,经常彼此交流,相互学习,同时又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从而形成相近的演奏风格,使琴曲亦有特殊的地方色彩。逐渐的,便形成了“琴派”之说。


有学者研究,唐宋是琴派的发轫期,南北不同的风格已经凸显。但琴派真正的形成时间,要晚于唐宋。


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都是著名的琴派。吴越地区先后还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古琴派系众多,那你是否知道,我们中原大地,也有一个琴派呢。




河南辉煌一时的琴派叫“中州琴派”。东汉蔡邕,著名的琴家,他太出名了,即会做学问,还会教闺女,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或多或少的就忽略了他在其他方面的建树。蔡邕不仅对中州琴派影响深远,在整个琴学史上,都留下重重一笔。


蔡邕,不仅弹的一手好琴,在琴学理论方面也很有见地,著有《琴赋》与《琴操》,开创了中国古琴史上弹琴注重手势、研究手势、绘制图谱的先河,这一点,不仅影响后世琴坛,也为后世中州琴派的复声埋下伏笔。




在他之后,又涌现了阮籍、阮咸等著名琴家,同时代的阮瑀,小时候便是跟随蔡邕学的琴。这些名士对古琴的热爱,也带来了中州琴学历史上的第一次辉煌时期。


到了北宋,中州琴学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当是时,全民尚琴,上到皇帝,下到普通文人百姓。撇去宋徽宗和李师师之间因古琴而结缘的雅趣之事是不是真的,就那一间藏琴的屋子“万琴堂”,也足以看出这位热爱文艺的皇帝有多么钟爱古琴。




北宋还有一位琴家很重要,便是宋太宗的琴师朱文济,这位琴师的徒子徒孙更是遍布北宋。北宋时期产生了大量的琴曲琴论,直接影响到明清时期中州琴学的研究与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中州琴学迎来了第三次发展高峰。特别是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王善、李郊、崔应阶等那个时期的大琴家纷纷涌现。这些人不仅弹琴,还著书,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记录了很多古曲,也创制很多新曲谱,王善写的《治心斋琴学练要》一书中,也曾明确提到:曲中的“指法字母,予第取中州调之应用者……”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州琴派还是生机一片,,随着最后一位琴人的去世,中州琴派差点成为绝响。

直到2002年,从河南大学退休的古琴大师丁纪元组建“中州琴会”并整理了十多首中州派古琴曲,成立了河南省古琴培训中心,这是河南省第一家专业做古琴普及教育的地方。

其后几年光景,河南出现了三十多家古琴培训机构,正是这个培训中心,开启了河南古琴普及工作的大门,他们以古琴培训中心为支点,撬动了整个河南琴坛。


一件古老高冷的乐器


古琴,顾名思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琴类乐器。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具有现代性的叫法:20世纪后,为了区别钢琴、小提琴、风琴等西洋琴,古琴才加了一个“古”字。在此之前的中国古籍里但凡提到“琴”,那一定是古琴。


《诗经》开篇的那首“关关雎鸠”里,君子为了博得窈窕淑女的垂青,找来琴瑟助攻。“高山流水”的故事里,通过弹琴和听琴,俞伯牙和钟子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做“知音”。同样用来撩妹的还有司马相如,弹着一曲《凤求凰》,搞定了文君妹子。




而他们弹奏的,都是古琴。


古琴,相传是尧、舜所造,那时候,古琴是五弦琴,到了周朝,文王给琴增加了一弦,武王增加了一弦,古琴变成了七弦琴。古琴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约六寸,琴面有十三个表示音阶的徽位,大多用玉石、贝壳所做。


然而,作为琴棋书画之首的古琴,从来都不是娱人的乐器。


最初,古琴是上古巫术仪式上的一种法器。周礼时期,乐官是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当时管理国家教育的正是乐官之长大司乐。那时,士阶层还没有正式形成,乐官可谓是士的前身,负责教育和乐谏,而“乐谏”最常见的道具便是古琴。




春秋战国时期,战火频繁,士阶层崛起,更多的人继承了精研礼乐诗书的传统。在那个时候,古琴成为了一类人必修的技艺和一个阶层身份的象征。我们所熟知的诗经,在那个年代便可伴着琴乐唱出来。


孔子说,诗经三百首都可以伴着古琴唱出来。古琴内敛的音色,打开了人们探索精神世界的大门,好的琴师,通过弹琴便可沟通自然宇宙。


 古琴普及依然任重道远


中州琴派能够自成一体,是因为它独特的技巧性和审美性。如今人们在演奏古琴时一般只重视左手的指法,而常将右手忽略。有学者研究,中州琴人对右手指法的要求十分严格。李郊在《颖阳琴谱》解说中州琴派时,甚至指出了演奏中右手触弦时应在的位置,还规定了触弦时音色要求“清、凉”。




在不同的琴派里,即使同一首曲子的演奏风格也是大相径庭,而中州琴派讲求一个“和”字。


“和”字可以有太多的解释,甚至可以说我们古典文化的精髓就是这一个“和”字。“和”的落脚点在人,当人们达到一定的自身养性与自我完善时,才是古琴审美的关键。


听众欣赏的也许不是表演者演奏出来的琴曲有多么美,而是他本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品德有多么的高尚。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只有提升了自身的修养,那么演奏或创作出来的作品才可以在美的方面更进一步。




琴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琴学”、“琴道”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学习,国际上,古琴一度被翻译成“东方的鲁特琴”(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在欧洲使用的一类古乐器)。然而,“求内”的自身特点使得古琴永远也不会向其它乐器一样风靡,它依然是我们社会乐器教学当中的小众群体,并未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普及。


所幸,2003年,古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更加促进了传统文化爱好者对古琴的了解。在快时代的生活中,那一声清雅的琴音,也能触动到内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阅读:

地震带上千年震不倒的安阳文峰塔,为何这么神?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