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专家支招和田玉收藏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当代“山籽雕第一人”顾永骏接受收藏周刊专访支招和田玉收藏:玉雕收藏要看气度 特别是书卷气文人气

顾永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代表)传承人

古言“玉不琢不成器”,一件好的和田玉作品,自然离不开玉雕师的辛苦雕琢。近日,当代“山籽雕第一人”、已迈入古稀之年的顾永骏大师和中青年玉雕大师林金波来广东参展,并接受了新快报收藏周刊的专访,除了谈及行内情况外,还为和田玉爱好者、初入门槛的藏家指点迷津。

技艺若没传统的根

琢出的作品就是“四不像”

出身江苏扬州书香门第的顾永骏,幼年受家学的影响,对美术、戏曲等充满喜爱。1962年9月,20岁的他来到扬州玉器厂当学徒。半生的琢玉之路由此打开。 “当时看到玉雕作品,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感觉它们很新鲜、很美。”顾永骏说,于是从那时起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去学琢玉,而且越学兴致越高。但是当年琢玉条件很辛苦,皆用最原始的方式,用金刚砂打磨玉石,也很危险,“一不小心,手就划破了。直到今天,满手伤痕,也有金刚砂埋在手上。”

而为了提高个人的综合文艺功底与素养,顾永骏更抽出业余时间临摹名家画作。如山水画,临摹唐伯虎、仇英等人的作品;人物尤以仕女为重,临摹了王叔晖先生的《西厢记》、上海画家刘旦宅的红楼梦人物画等。“我临摹画作,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为了更好地创作。”顾永骏多次强调,在他看来,古代玉文化相当深厚。“中国古典文学是传统,是根基,琢玉有了根,才能往下传承。”

所幸的是,顾永骏透露,源远流长的中国琢玉技艺,不管哪一流派,皆有后人在传承着。为何不能摈弃传统?他认为,古人一定有他们的“道”。以常见的古玉“知了”为例,在汉代,八刀就出来了。因此就有了“汉八刀”这一说法,足见古人琢玉功夫的高超。顾永骏直言,假如当代琢玉技艺没有传统,琢出来的作品,就是“四不像”。

山籽雕有创新

扬州玉雕向小件转型

提到琢玉技艺的传承,绕不开清末最流行的山籽雕。遥想当年遍布京城的和田玉摆件、把玩件,最俏的工,无不出自扬州山籽雕。然随着清朝衰落,民国动荡不安,山籽雕一度中断200年。1978年,当时的扬州玉器厂负责人认为,这一扬州绝活应复兴。因此,复兴山籽雕的重任落在顾永骏等玉雕师身上。

“那时,为了恢复这一技艺,我们常去故宫写生,研究那里古代山籽雕的刀法、构图等技巧,还跑到扬州文物店借些老作品回来,用石膏做成模型,近距离研究它的章法、刀法和构图。多年坚持下来,我慢慢摸索到了一条自己的路。”顾永骏表示,他的技法与古代的山籽雕相比,是有区别的,“我主要是用我所学的山水画、人物仕女画的理念来创作。”这门技艺恢复以后,他创作了一些作品。其中1986年由他设计的大型碧玉创作山籽雕《聚珍图》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珍品收藏。

谈及当代扬州玉雕的发展现状,顾永骏透露,自古以来,扬州玉雕多以大件摆件为主,目前受当代收藏者偏好的转变,扬州玉雕业正尝试着转型。主要有两点:一是技艺上不断创新。如有玉雕师琢出来的玉碗,薄胎如青花瓷器的胎一样的薄,重量很轻,可以在水上漂。这个功夫,不得了;二是创作上,从大摆件转向小挂件、小把玩件,其中转型的队伍以当地中青年玉雕师为主,因为小件更便于玩家把玩。

顾永骏给入门藏家的三点建议

1 让作品本身说话。和田玉作品是玉文化的缩影,最代表国人的个性,中庸而温润。若收藏的话,不应局限于是否好东西、是否名家的作品。一些实力派中青年的东西,若有眼缘,一看就很喜欢,加上东西很好,如收的话,将来会升值。

2 原料不能忽略。所收藏的作品,其原料尽量在和田玉行列当中。其次,温润度要好,够白、结构好、玉质细腻者、造型好看,尤其是手把件,上述皆具备者为精品。

3 看工艺,即雕工的技艺。首先,线条是否流畅,收藏者都要考虑到。再者,看整件作品的创作,是否有气度,而不能停留在民间的俗气上,同时还应有书卷气、文人气,甚至是大气。


提供将各种流通性强的有价值的动产或不动产与等价艺术品置换服务

联系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送仙桥古玩城C座276藏玉阁
联系电话:028-87345111
--------成都藏玉阁--------

公交出行

  • 線路一:乘坐1024路 草堂路 下车步行75米至浣花北路22號送仙桥古玩城C區276號

  • 線路二:乘坐1075路170路 草堂小学南门 下车步行384米至浣花北路22號送仙桥古玩城C座276

  • 線路三:乘坐58路  319路 到 送仙橋 下車步行150米至浣花北路22號送仙桥古玩城C座276

地鐵出行

 地鐵二號線往中醫大省醫院步行约1.3公里,到达送仙桥古玩城C座276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