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篡国与短命西晋 捣毁汉帝国四百年立国之本 3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帝国:强盛与衰弱之间

  ——中国历史的启示

  之十九(中)、司马氏篡位:捣毁帝国四百年立国之本

  在曹操时期,,也未能获得重用,这主要是因为其加入曹操创业集团不像颍川诸世族那样早,且曹操那时即将完成统一大业,。在曹操去世、,司马懿作为曹丕的亲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纲纪丧事,,曹丕也擢拔他为丞相长史丞相长史是曹氏幕府中的核心幕僚,权位极重,曹丕将司马懿安插在此位置,自然是把控全局,为全面篡夺东汉的皇权做着必要的准备。

  在文帝时期,司马懿的仕途一帆风顺,历任尚书右仆射、抚军大将军、常奉命留镇许昌。黄初七年公元226年与陈群、曹真同受托孤之顾命,辅佐魏明帝曹睿。,这同于汉帝国东汉以来豪族崛起时的一般手段之一。其子娶夏侯尚之女夏侯徽,夏侯尚少与文帝曹丕为布衣之交,后又娶魏德阳乡主为妻,“虽云异姓,其犹骨肉,是以入我腹心,出当爪牙”(《三国志卷九《夏侯尚传》),与曹丕关系十分密切。司马懿通过婚姻,与曹氏建立起曹氏——夏侯氏一系建立起了更为亲密的关系,。

  在曹丕临终安排的四位顾命大臣中,陈群与司马懿一样,也是曹丕的亲信,而曹休、曹真则代表宗室,。但是曹休、曹真、陈群分别于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太和五年和青龙四年公元236年离世,司马懿成为了唯一的顾命大臣。,曹真班位在司马懿之前,早在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就出任上军大将军、假节钺、都督中外诸军事,是曹魏宗室中的干才,也是文帝、明帝时代控制军权的核心人物。明帝时,曹真又以大将军的身份都督关中陇右军事,对抗采取易攻代守战略的蜀汉。然而随着曹真病重,关中留下了一个关键的人事空缺,魏明帝需要一个足以稳定关中形势,对抗诸葛亮军事威胁的军事统帅,这个战略性的局势统帅的人选,在曹魏当时除了司马懿,再不可能有第二人选,为此,魏明帝曹睿不得不打破常规,将西北方面的军事重责授予司马懿:“(诸葛)亮围祁山,招鲜卑柯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应亮。于是魏大司马曹真有疾,司马宣王自荆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负者。’乃使西屯长安,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三国志》卷三五《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

  司马懿此时的介入,打破了曹操时代以来军权一直操在拆曹氏、夏侯氏一系手中的传统,,也成为司马懿个人权势以及野心扩张和膨胀的一个重要机遇。

  之所以说是机遇,,是因为蜀汉诸葛亮的战略布局。为了应对诸葛亮的外部威胁以及不断的战役攻势,。而司马懿总督陕西之方面重任多年,关中和陇右诸将许多皆系他的擢拔提携,他在关中的人际网络,。事实上,在淮南三叛的那些时候,关陇地区择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局面使得司马氏没有陷入腹背受敌的格局,就是这个道理。

上图:魏明帝曹睿图片来源于网络

  又言之,魏明帝曹睿何尝没有察觉都宗室与权臣之间势力失衡的局面的危险,他曾对自己的亲信孙资透漏过这样的想法,说:“图万年后计,莫过使亲人广据职势,兵任又重”,,遗憾的是,整个曹氏集团却找不出可以替代司马懿军事和战役指挥能力的干才。魏明帝还不得不依赖司马懿率军攻打一直首鼠两端、,而这个东征的成功,更令司马懿获得巨大的威望,。

  其时公孙氏盘踞辽东已近半个世纪,,公孙渊也两面讨好与曹魏与东吴之间,以求自保。,但是受到这个异心的势力的牵制是必然的。如此,一旦在蜀汉的军事压力稍解,解决公孙渊的格局势力,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仅仅以军事与战役指挥能力论,,还确实是无人可以替代司马懿。

  ,咋爱魏明帝时期,司马懿的社会网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在婚姻方面,司马懿分别安排二子司马师、司马昭与泰山羊氏、东海王肃联姻,羊氏、王氏都是当下中国名族,这在讲究郡望门第的当时代而言,也是盛事。在夏侯徽死后,司马师先娶司马懿的故交吴质之女,这段短婚破裂之后,再娶上党太守羊衜(dao)之女。羊衜本人官位不高,但是泰山羊氏的门第很高,系汉帝国两汉朝的名族;羊衜的父亲羊续,“字兴祖,太山平阳人也。其先七世二千石卿校。祖父侵,安帝时司隶校尉。父儒,桓帝时为太常。”(《后汉书》卷三一《羊续传》)整个汉帝国四百年,羊氏七世担任二千石以上的官职,门第的显赫自然而然。羊续本人为大将军窦武所辟召,后来遭遇党锢之祸被禁锢,系当时的名士。羊氏与司马懿相交应当始于羊续之子羊秘,羊秘任侍御史时,曾与司马懿联名劝进曹丕嬗代。羊衜(dao)为羊续次子,先后娶二妻,前妻为孔融之女,续妻乃蔡邕之女,联姻的对象范围,都是魏晋时代最有声望的名士,可见当时羊氏门第的高贵。,司马懿在这方面也做的不错。司马家族通过与羊氏的联姻使其跻身于汉末一流名士的通婚网络中,表明了司马氏家族社会地位的提高,司马昭娶王肃之女,王肃之父是王朗,同样是汉末名士,魏司徒,就是《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安排被诸葛亮骂死阵前的那位,也就是《三国志》中陈寿安排被曹操从孙策营中征召回汉朝的那位。而王肃受业于荆州学派的宋忠,广注群经,是三国时代的大儒,魏晋嬗代后新朝的礼制,大都出自王肃之议。“司马氏与泰山羊氏、东海王氏的联姻,,其家族的婚姻网络已经超越前期的同郡范围,有助于提升司马氏家族声望的两汉名族、经学世家成为这一时期联姻的主要对象。

上图:羊氏为汉帝国两汉朝的名士,门第名列天下前五,图片来源于网络

  魏明帝的时代,随着司马懿权势的上升,他获得了开府辟举之权力,非同小可。“东京三公,本自无权。徒以辟召之柄,能收士心。”(明代于慎行著作《读史漫录》),汉帝国的两汉朝,,是一个极其看重门生故吏之谊的帝国时代,这种社会风气下,辟举之权,,所以说是权力,,正是这辟举之权力。同样,司马懿如今获得的辟举权,也成为他此时营构自己权势网络的重要渠道了。

  值得注意的是,齐王芳继位之后,司马懿虽然受到曹爽的排挤,,但是他的辟举权力并未受到影响,这个时期他仍然运用辟举权力,征辟士人,他所拔擢的人才有广平太守郑袤、军师杜袭、中书中郎王基、从事中郎王观、司马懿军中掾属邓艾、校尉胡奋、散骑侍郎荀敳、从事中郎傅嘏、阮籍、卢钦等。其中的不少人物后来都成为了曹魏重臣,例如王昶、王基、邓艾等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进一步提高了司马懿在曹魏军队中的影响力。;傅嘏是司马师执政时期最重要的谋士,荀敳(ai)、郑袤、卢钦、胡奋皆成为晋初名臣。“总之,。——当然,司马懿拓展权势网络的基点,是从自己原有的人际网络出发,注意网罗曹魏功臣的后裔,这些人的父辈多是司马懿的至交、同僚或者部属,司马懿利用自己的权位成功地从一个人际网络的‘受惠者’变成‘施惠者’。在他拔擢的名单中,荀敳之父荀彧曾经向曹操推荐过司马懿,而胡奋之父胡遵是司马懿的部将。其中尤以司马懿辟卢钦一事最为典型,卢钦之父卢毓与司马懿关系密切,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即命卢毓担任司隶校尉,稳定洛阳局势。但卢钦本人与曹爽颇有牵连,因而免官。”(仇鹿鸣著作,同上)当时因为曹爽免官者众多,但是卢钦不久之后就被司马懿辟为从事中郎,司马懿对卢钦德尔善待自然有其父与司马懿的特殊旧谊有关。

  (三)淮南三叛:不平的豪族在行动

  ,司马懿自然要迅速地建立司马氏家族集团统治的秩序,也必然会引发一些同样有实力的豪族集团的不平,不尝试,焉知取代曹魏豪族集团统治的,不是自己的家族已经自己代表的豪族集团?淮南三叛,也就是王淩、等的反叛,不是什麽恢复汉室、更不是什麽恢复曹室,,也就是争夺曹魏建立的新皇权控制权的反叛。

  司马懿立即通过发布诏命,召回曹爽不久前为褫夺君权派去取代自己的夏侯玄,并且逼走了夏侯霸,逼的他投降了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的蜀国。司马懿发现,自己在关中陇右的几十年经营,已有的势力毕竟仍然强大,,进而实现魏晋嬗代的宏伟事业。司马懿迅速而敏捷的关中人事调整和部署,。

  淮南三叛,都来自淮南地区与东吴对峙的前线。跟关中陇右是与蜀国对峙的前线一样,这里是与东吴对峙的前线,长期经略这个与关中陇右同样系战略要地的,自然不是司马懿豪族集团,统领这个战略要地、重兵集团的,一直是宗室曹休,曹休的头衔是征东将军、使持节、领扬州刺史,行都督督军,曹休去世后,。曹休生前,满宠的军事地位是前将军、豫州刺史,一直跟随曹休防备和攻击东吴。在这个满宠因老迈而被召回后,负责这方面的方面军事统帅是王淩,这就改变了淮南军政大权一直直接受控于曹氏豪族集团的形势,王淩在正始初年由豫州刺史一变而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淮南的豪族反叛大幕,先由王淩拉开。

  王淩出身于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其叔父正是三国演义中谋画连环计杀掉董卓的赫赫有名的王允,王允是东汉末士大夫的领袖,就因为设计除掉令天下人厌恶的贼臣董卓,而为天下任所重。太原王氏已经王允,在东汉末的豪族和士人中的威望以及影响力,远远地超越司马懿的河内家族。王允后来被乱世贼子董卓的余党李傕、郭祀杀害并且被满门抄斩后,仅其兄子王晨、和我们当前的这个王淩侥幸得脱,避祸乱于乡里;袁绍败亡后,王淩被当时的并州刺史梁习(提到梁习,我们顺便说一句,曾经的曹操集团,因为其创业争锋、霸图一统的宏伟蓝图激励,人才济济,不少都是汉帝国两汉朝时循吏一般的人物!按照钱穆先生的论断,曹魏创业最终未能达成一个像样的帝国规模,,根本的原因,是缺失一种光明的理想,他把曹魏以及西晋的概括为一切都是与篡夺!荡气回肠的三国演义,最后却是不断的与篡夺,并且拉开三百年汉族沉沦,令人唏嘘不已,感叹非常!)所举荐,当上中山太守,再被曹操辟为丞相掾属,属于官渡之战后加入曹魏豪族集团的河北士人,当时曹操霸业已然初成,较晚加入的河北士人作用有限,到目前为之,王淩一直并不引人瞩目。

  这样看来,,与司马懿有不少相似之处,同为丞相府掾属的司马懿同样也是在曹操的幕府中并不引人注目。不同的是司马懿傍上了曹操事业的接班人曹丕,而曹丕完成对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汉帝国的篡夺,;王淩则与杨修、贾逵并为曹植的主簿。曹丕称帝之后,王淩被外放为兖州刺史,其后迁转青州、扬州、豫州刺史,以上他担任刺史的这些大州,他都留下不错的官声,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吏干之才。只是因为跟错了主人,因此他的地位不如司马懿的那样显赫。当前来看,他在几十年间往来于关东兖州、青州、扬州、豫州几乎全部的大州为刺史,对关东这些地方地理民情的熟悉,无人能出其右。另外,《隋书•经籍志》记载有魏武、王淩集解《孙子兵法》一卷,可知王淩继承了太原王氏豪族多出军事人才的传统优势。

  进入正始年中,控制朝政的曹爽将其智囊桓范从兖州刺史的任上征为大司农后,任命王淩的外甥令狐愚接任兖州刺史,眼见得王淩的势力得到了加强,兖州系曹操创业时得到的第一个州,发迹之地,相当于是创业的第一桶金,象征意义非凡,且兖州的许下屯田,更是朝廷、军队的经济命脉所在,令狐愚的任命到来,使得王淩舅甥并典重兵的局面得以成型。

  除此之外,王淩凭借其太原王氏传统的家族声望,以及长期仕宦生涯形成的人脉圈子,也积累了非凡的人事资源,其中尤其值得提起的是郭淮、王昶、王基三人的关系。征西将军郭淮是太原世族圈内,中古太原士族群体闻名于天下,太原郭氏也是与王氏同等的汉末名族,其祖郭全为大司农,父郭縕(wen)为雁门太守,著名的人物品评领袖郭林宗就出自这个豪族。王淩的妹妹嫁给了郭淮,借助通婚关系的连接,壮大家族势力和实力,本来就是东汉以来豪族(世族、士族)发展的必要途径。王淩与郭淮的关系如今不仅仅是乡里之旧,因联姻而更加紧密。

  王昶亦出自赫赫有名的太原王氏豪族,年少时就与王淩齐名,王淩年长,王昶兄事之。正始年间王昶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豫州诸军事,。

  王基少孤苦,王淩为青州刺史时特表请王基位别驾,对其有提携之恩情。后来王基虽然受曹爽牵连,一度被免官,但同年即被重新启用为荆州刺史,加扬烈将军,可见王基也是一个不俗的吏干之才。

  通过与郭淮、王昶、王基三人的密切交往,,尤其是征东、征南、征西(郭淮为征西将军)三将,地处吴、蜀前线重兵集团集结地区,皆手握足以随意转换政局的重兵集团,。

  因此,,,也因此,司马懿不敢大意,主政后立即进王淩为太尉,以安抚其心。

  。他的这张诱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只是一种基于个人恩义的人事结合,其余三人与司马懿的豪族集团也颇有渊源。而当司马懿在名分上占据了如同之前曹操哪般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德制高点时,。出现这种局面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王淩发动对司马懿的反叛后,将战争转化为相持不下并且旷日持久,王淩才可以在此过程中从容运用旧日情谊,动摇关中、荆州前线众将领的心意。

  当前决定反叛司马懿豪族集团的的王淩,所能凭借的力量,现实地说,就只能是淮南和兖州,不巧的是,令狐愚在此极为重要的时刻,竟然意外地病死去世啦!兖州刺史之位空缺,司马懿大喜过望,立即任命自己人黄华为兖州刺史,使王淩计划中的力量大打折扣。并且,王淩在淮南的根本之地扬州尽管战略地位重要,然而其疆土狭促,仅辖淮南、庐江两郡,还面临着曹爽势力的有力牵制,庐江太守文钦是曹爽私人,而在寿春,扬州刺史诸葛诞是其绕不开的擎制力量。尽管曹爽势力已经被司马懿家族剿灭,但是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为其所用。

  仇鹿鸣说,、立即从关中召回夏侯玄的举动完全不同,司马懿在处置淮南局面时,不但没有对曹爽之前植入淮南的文钦、诸葛诞两人加以触动,反而加官进爵以安抚其心。利用王淩与文钦、诸葛诞之间的矛盾牵制王淩的行动。文钦、诸葛诞并不是王淩的同道,曹爽覆灭后,文钦、诸葛诞两人在在淮南的处境很困难,而正是在这个困难时期,他们两人收到司马懿抛来的橄榄枝,自然很容易地选择将功赎罪、,所以他们成为帮助司马懿平息王淩反叛的急先锋。

  令狐愚之意外病死离世,不但延迟了淮南叛乱的爆发,为司马懿获得稳定政局的难得时间,同时也使得王淩计划中的反叛倍感艰难。一直拖延至嘉平二年公元251年,王淩试图借备吴之名起兵,并派将军杨弘联络兖州刺史黄华共同举事,而黄华则迅速将这一情报告知司马懿。其时司马懿也已经老迈,身体状况也已然是每况日下,就是在如此情形下,老迈多病的司马懿还是毫不迟疑地亲率大军掩袭淮南,这跟他那次著名的几千里长途掩袭诸葛亮的内应孟达于新城郡,如出一辙。王淩在司马懿出其不意的兵临城下时,只有不战而降的选择。

  魏明帝王睿生前并没有子嗣,他去世前立下的继承人曹芳,是其养子,身世可疑,,而王淩在反叛司马懿的开始就祭出十分错缪的一招,他拥立的是楚王彪,彪是曹操之子,是曹芳的叔祖,以祖代孙,是为不伦,。王淩没有在曹丕子孙中加以选择,极为不智。一个常识正是,曹魏立国之后,,王淩没有运用这最大的人际关系,。

  如此,王淩豪族集团对司马懿豪族集团的反叛,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果。

  在平定王淩的反叛之后,司马懿并没有对淮南的人事进行根本性的调整,而是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文钦为扬州刺史。一是为论功行赏,打赏他两人在平定王淩反叛时的力挺;二是为利用这些久历战阵的宿将,保持淮南前线的稳定。其后,由于东关战役的失利,司马师将诸葛诞调离淮南,有毋丘俭接任。

  毋丘俭,河东闻喜人,其父毋丘兴,黄初中为武威太守,毋丘俭是袭父爵,为平原候文学,是魏明帝的东宫旧臣,因此仕途顺利。他与司马懿也有渊源,曾经跟随司马懿平定辽东。毋丘俭出镇扬州之后,在新城战役中,苦战击败诸葛恪,为稳定淮南局面和形势立下大功。但在李丰、夏侯玄被司马师诛杀后,引起了与这被杀两人相善的毋丘俭的不安,遂与文钦联合共同反叛司马师,此时司马懿已经因为年老体病远程奔袭王淩的战斗太辛苦而一命归西。毋丘俭也曾试图说服镇南将军、都督豫州豫州刺史的诸葛诞共同起兵,诸葛诞本于夏侯玄相善,但是却与文钦不和,因此诸葛诞斩来使,并且把他们起兵的消息发散,且为了表达忠诚,甘愿充当攻打淮南的先锋,并且率先打进寿春,因此赢得再次出镇淮南的机会。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