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萃之地——扬州(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清代的扬州,随着它的经济发展到高峰,它的文学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清乾隆至嘉庆年间是中国经济较为繁盛的时期,这期间的学术也最有成就。就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产生了扬州学派。

 

扬州学派即以扬州地域为中心,研究的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学、文字学和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其特点在于博学多思,融会贯通,治学严谨,辨伪能创。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王念孙、汪中、焦循、凌廷堪等。学术界把扬学与吴学、徽学并称为乾嘉学派。当代学者张舜徽认为:“吴学最专,徽学最精,扬州之学最通。无吴、皖之专精,则清学不能盛;无扬州之通学,则清学不能大。”从实际效果来看,扬学学者最多,成果最丰,影响也最大。



 

阮元,扬州人。祖上世代习武,而他从小体弱多病,家里遂让他弃武从文。26岁中进士,28岁参加朝廷大考翰詹,得第一名,获乾隆赞赏。官职从学政、侍郎到巡视、总督,晚年任大学士、太傅。知识广博,在经史、文学、哲学、天算、舆地、金石、文字、训诂等方面有极高造诣。为官廉正爱民,政绩卓著,德高望重;学府五斗,著述宏丰,堪称一代宗师。一生著书600卷,编刻书籍数千卷,在汉学研究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任何清代学者都无法与之比肩。中国历代以来,能像阮元这样,为官、治学两者兼收,且成就卓著,又善始善终,是甚为罕见的。

 

汪中,扬州人。出身寒门,自幼勤奋读书,但考场累不得志,与仕途无缘。这反倒激将了他埋头自奋,专于治学,在浩瀚的书林中孜孜以求。他博学善思,广研深究,融会贯通。他虽笃信好古,却能实事求是,力求创新,最终成为清代杰出的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学术成果和著作十分丰富,经史学方面的代表作有《经义知新记》《春秋述义》《荀卿子通论》《广陵通典》,文学方面的代表作有《衰盐船文》《广陵对》《黄鹤楼铭》等。

 


王氏父子,即王念孙、王引之,扬州高邮人。他们虽为父子,但同朝为官,在政治上同心协力,在治学上形同师徒,兼学互著。在官场上,父子二人曾经做过一件震撼朝野的大事,即合力参倒和珅。和珅曾为乾隆的宠臣,以权谋私,陷害忠良,无恶不作。乾隆死后,王氏父子及时抓住机遇,巧妙地参劾和珅,被嘉庆帝采纳,赐和珅死。此事在当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在学术领域,王氏父子的成就远远超过从政,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对训诂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代表作有:《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经义释文》《经传释词》。


所谓训诂学,就是古汉语词义学,换句话说,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古代汉语的词义,进而正确地读懂、领会古文的要义。训诂学早已有之,清以后特别兴盛是有原因的。宋、明之际,有许多学者对古代文字的声韵及其含义没有真正理解,就对儒家经典妄加评论和篡改,并由此出现了许多歪批或荒诞的性理之谈。到了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以王氏父子为代表的一大批学者,重考据,求实证,对儒学经书进行正本清源,还它们以本来面目。应该说,这是学术研究当中十分严肃而又科学的态度。当今有人对训诂学持批评态度,认为它只知释经说义,机械教条,不懂创新思变。这其实是对训诂学的曲解。


 

训诂学研究的对象是古文,它的目的就是探究古文的本义,在此基础上找到古文的规律,从而为今人或后人熟读古文、了解历史提供一整套科学方法。以王氏父子为例,他们从古汉语的音韵变化探究不同的义,逐步推演,触类旁通,最终得出了音义关系学说。正因为他们的努力,今天我们明白了许多古汉字的本义,并且在阅读古文时省了很多麻烦。因此,他们不仅是当之无愧的训诂学的一代宗师,也为汉语研究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相比之下,今天有很多自称为学者的人,读不懂古文,甚至有没有读过原文都值得怀疑,就胡乱评论、戏说,这些才是真正的伪科学、伪君子。


清代中期,扬州还出现了以金农、郑燮为首的“扬州八怪”。 


 

中国绘画自唐宋开始兴盛,至清代尤为活跃。清初出现了众多画派,影响较大的是虞山、娄东画派和扬州画派,前者以“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为首,后者以“扬州八怪”为代表。“扬州八怪”并非人怪,而是怪于画风。明末清初,画坛盛行临摹之风,恪守传统画法,如虞山、娄东派的代表人物王珲提出作画要“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而“八怪”视这种“正统”为迂腐,立意创新,另辟蹊径。他们师承石涛、徐渭、朱耷等大师,而又以石涛对他们的影响最大。石涛为清初国画大师,多年寓居扬州。他最先倡导绘画革新,提出“笔墨当随时代”“无法而法”,反对“泥古不化”,要求画家到大自然中汲取素材,创作有个性的作品。


正是受他的影响,“八怪”不追古,不媚俗,而是大胆标新立异,创作“无古无今之画”。他们的绘画源于自然,立意新颖,主题鲜明,自成一体,热情奔放,挥洒自如,因而当时被认为旁门左道,画法怪异。然而,今天当我们回眸历史,检视几百年来的中国绘画,正是因为有石涛等绘画大师和“扬州八怪”这一中国历史上鲜见的杰出绘画群体,打破了清初绘画创作的僵化局面,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生,孕育了后来像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使近代中国画坛绽放了奇花异果。


 

说到清朝扬州,我们不能不想到一位特殊的文学家,他就是吴敬梓。吴敬梓祖籍江苏六合,虽出生于安徽全椒,但一生中多次寓居扬州,最后也把扬州作为人生的终点。他的小说《儒林外史》就创作于扬州。该书以小说的形式抨击现实,针砭时弊,可谓中国讽刺艺术的精华。

 

扬州自西汉大儒董仲舒任江都相,至近代作为轰动一时的文学流派“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之一,两千多年来一直有着良好的人文环境,不管时势变迁,荣辱兴衰,却总是人才辈出,佳作如林。除了前面提到的文化名人和作品以外,还有许多在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巨匠,如曹宪、徐铉徐锴兄弟、鲍照、李邕、白居易、张若虚、冯延巳、王令、施耐庵、汤显祖、孔尚任、曹雪芹、蒲松龄、魏源、龚自珍、沈复、李涵秋、朱自清、汪曾祺等,他们的生活或著作与扬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因为有他们,扬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文荟萃之地。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