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有话《子母鸡图》背后的故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画中有话.《子母鸡图》背后的故事  

文/华干林

       在宋人院体画中,有一张非常特别的工笔画——《子母鸡图》。说这张画特别:

       其一,在它的设色,整个画面的背景为黑色。黑色的背景下,画了一只母鸡和五只小鸡。鸡身颜色为黄色,即民间所谓的“黄老母鸡”,这使得整个画面十分“抢眼”。无论这幅画挂在何处,你会一眼盯上它。

       其二,在于它的用笔,宋人院体画以工笔见长,这幅画的工笔可以说达到极致的程度。那只老母鸡的羽毛、鸡冠、神态,无不栩栩如生。五只小鸡神态各异,活灵活现,手一触摸,都会有毛绒绒的感觉。

       其三,它是一幅佚名画,即没有作者名字。宋代尚美,宫廷中养了一批画家,这些画家的任务就是为宫廷画画,除了少数人之外,绝大多数都只如木匠、铁匠、铜匠一般,就是个画匠而已。向朝廷交画,就是他们的工作任务。交不了画,轻者受罚,重者治罪。

       因此,宋代留传后世的作品有许多“佚名”之作。

       然而今天我们见到的这幅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子母鸡图》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明代成化皇帝、明宪宗朱见深收藏过这幅画,并在画上题了一首七律:

南牖喁喁自别群,草根土窟力能分。

偎窼伏子无昏昼,覆体呼儿伴日曛。

养就翎毛凭饮啄,卫防雏稚总功勋。

披图见尔频堪羡,德企慈乌与世闻。

       如果从意境上看,这首诗实在不敢恭维,但诗句中所流露情感却很真实。成化皇帝为何对这幅画如此钟爱?透过历史的云烟,我们去寻找答案。

       明宪宗皇帝朱见深,有个宠妃叫万贞儿,青州(山东)诸城人,年仅四岁便被选入孙太后宫中,充入掖庭为奴。朱见深两岁时被孙太后立为太子,并差遣十九岁的万贞儿做他的贴身侍女。

公元1465年,英宗皇帝去世,宪宗继承皇位,改元成化,成为明朝第八位皇帝。成化二年,万贞儿为宪宗生下一子,宪宗大喜,遂封万贞儿为贵妃,并派出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为皇子祈福。可惜天不遂人愿,皇子早年夭折。成化十二年,宪宗封万贞儿为皇贵妃,让其做妃子之首。

       “成化”年号,是在公元1465年,这一年为农历鸡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鸡有着特殊的寓意,称誉鸡有五德:文、武、勇、仁、信。

       一德曰文:头顶红冠,鲜亮吉祥。公鸡华冠高耸,火红艳丽。古代以此比喻文星高照,必获官帽,寓意鸿运当头,青云直上步步高。因为“公鸡会鸣叫”,取其汉字谐音相关之义则是“功名”;

       二德曰武:脚踏斗距,虎步生风。是英勇刚强的象征。流行于我国民间的“斗鸡纹图”便成了“英勇威武”的代名词,“公鸡”便是“武将”的符号;

       三德曰勇:见敌应战,威武善斗。相传,桃都山上有一只大公鸡,名号“天鸡”。在“天鸡”两旁有两位守护神,一名“郁”,一名“垒”,手执苇索,若遇不祥之物,奋勇迎敌,擒拿不祥之物并将其杀灭。后世沿用此法,刻制两位桃人立于门旁,用公鸡羽毛放置索中,系于门环之上。其用意即源于“勇敢者的化身”之传说。有时在民间还可以看到大门上画有一只大公鸡,也是祈福驱邪之意。

       四德曰仁:遇食分享,共品美餐。传说,公鸡乃是玉衡星的化身,是阳气的象征。每当捕捉猎物或有食物,决不会独个吞食而不顾后来者。

       五德曰信:守信按点,唱时报晓。民间传说,在桃都山上长有一棵参天大桃木,盘曲三千里,桃木上屹立一只大公鸡,名叫“天鸡”。每当“日神”出巡,金光四射,照耀着大桃木,此时,“天鸡”唱晓,普天之下男女老幼起床更衣,各就各位,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从此,便有了“天鸡报晓天下知”的传说。

       故而成化皇帝朱见深对鸡有着特别的情节。成化年间,又是中国官窑陶瓷出品最发达的年代之一,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成化年间的彩绘陶瓷,许多都是以鸡为主题的。

       成化皇帝生情柔弱,十八岁即位后,即为比他年长十八岁的万贵妃所左右。万贵妃作为宠妃,对朱见深的照顾情如生母,朱见深对万贵妃除了宠爱有加之外,更多的是生活中的依赖。但万氏自从儿子夭折之后就没有了生育能力,为了争宠,她还不准其他嫔妃怀孕生育,但凡有宫女怀孕者,一律被她处死。以致朱见深年老之后,憾无子嗣。有一天,宫人张敏在为朱见深梳头时,朱见深叹道:“老将至而无子”。张敏忙伏地道:“臣死罪,万岁有子!”原来宫中有一女史纪妃,一次偶然,得宪宗临幸而怀孕。宠妃万氏得知后,逼迫纪氏打胎。可是派去办事的人,保护了纪氏,假称纪氏病痞,并未怀孕。纪氏后被送到安乐堂生下一个男孩,又恐罹祸,便让太监张敏将孩子抱去溺死。张敏便秘密将孩子抚养起来,直到五岁,才说出真相。当时孩子就被接到周皇太后的仁寿宫,给男孩取名为朱祐樘,并册立为皇太子。而几乎是同时,太子生母纪氏在宫中暴卒,太监张敏也吞金。

       这样一个宫廷传奇故事,是否可以成为成化皇帝题写《子母鸡图》的心灵背景呢?

       中国绘画,特别是院体画,起源于两宋。南宋末年至明代初年,虽有文人起而非之,但至明代,宫廷画师仍然很多。而成化年间,则是明代院体画最为兴盛的年代,成化皇帝朱见深本人亦通画理,善丹青。当内心柔弱,情感丰富而又具备了一副不寻常的审美眼光的朱见深,目睹了《子母鸡图》中母鸡领小鸡的画面之后,我们能想象出他内心深刻而复杂的情感,欣然命笔为之题跋,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成化二十三年春,万贞儿病逝,享年57岁。去世的那天,天有异象,宪宗在郊外祭祀天地,恰巧看到。她去世时的情形是:“上郊祀回,值天大雾,人皆讶之。翌日,庆成宴罢,上还宫。忽报万妃薨逝矣 。”

       万贞儿死后,宪宗怃然曰:"万妃长去,吾亦安能久矣"。为万贞儿辍朝七日,并主持她的葬礼一如皇后之例。谥万贞儿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葬天寿山。数月之后,宪宗悲伤过度而亡,年四十一。

       皇太子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弘治”,是为明孝宗。然而宪宗留下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在这个上天有意安排的千疮百孔的舞台上,孝宗皇帝用自己的宽容与勤奋力挽狂澜,让明朝得到了中兴。

作者简介:

       华干林,男,原扬州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扬州大学副研员,现兼任扬州市文艺家志愿者协会主席、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扬州文化学者。

       华干林先生长期从事文化史教学与研究,积极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扬州文化,开设文化讲座数百场次,深受欢迎。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