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 | 张贯之:曾经用过的那些名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扬州文艺创作研究”可订阅哦!
曾经用过的那些名字

       因为工作需要,现在的QQ和微信在单位上使用非常频繁,QQ与微信昵称成了熟识同事间相互招呼的代称。我的昵称是“张贯之”,越来越多的同事也便以“贯之”称呼我,感觉还是蛮亲切。
       说到称呼,不由得想起小学时的与取名相关的一件荒唐事情。70后的我们,三个字的姓名全部统一的格式,姓氏、排行加上兵、军、国、民这样的字眼,女孩的名字也是如此。那时候感觉,这样的名字要多土有多土,总想换一个时髦又寓意深刻的。我的同桌以及前排后座与我有相同的想法,几个人凑在一起谋划着为自己改个名字。少年心性,总是崇拜英雄,希望自己文能治国武能安邦,于是前排的女生改名徐英,后排的两位男生一个叫刘文、一个叫韩武,同桌最后敲定叫圣斌。而我呢,决定改名叫张雄。可见,当时的我们只是觉得自己的名字土,却也取不出更时髦的名字来,甚至还是没有跳出那个时代的框框。
       名字敲定,相互之间称呼得热闹,追逐打闹间呼喝起名字来觉得很是带劲。于是我们决定正式改名。但我们几个都不是翻墙掀瓦的顽皮孩子,并没有站在讲台上、挤在人群里大声吆喝的勇气。既要广而告之,又不让自己抛头露面,想来想去,最后我的主意被大家采纳:把新名字写在作业本上,借助老师的嘴宣布我们的新名字。
       虽然,大家觉得这样的办法最后还是要与老师同学直面,或许会有难堪与尴尬,但是在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的情况下,特别是要将自己“时髦和寓意深刻”的名字公诸于众的兴奋与激动的情绪鼓舞下,我们还是克服了各种担忧,在作业本的封面姓名栏里写上了自己的新名字。
        我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当时的班主任是个秀顶的男教师,姓吕,平时虽然不怎么凶,发起火来满脸充血,颈脖的青筋暴突,很是恐怖。对我们擅自改名的事情暴跳如雷,花了半堂课的时间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批评了我们。具体怎么批评的也不大记得,只有一句话我每次想起就感觉心尖颤抖:“什么张雄,还不如叫狗熊呢!”应该是众多批评的语句中的一句,但真的是猛击了我的自尊心,让我第一次有了非常强烈的挫败感。不过分地说,这句话也影响了我今后的处世态度和性格特征——不敢变通,随遇而安。
       初中、高中在我的记忆中是灰色的,除了学业上的负担,性格上的孤僻也是重要原因。好在自己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努力跳出自己封闭的世界,并给自己取了个别名,叫“向新”,希望自己能走出自己,拥有全新的生活。但这个名字,不曾有机会,也不想去与别人分享,只是写在自己日记的扉页上与日记中的那些呓语伴着日月。
       进入大学,我觉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与室友在509室卧谈八卦,与名家在报告厅里交流感悟,与文友在文学社里分享习作;在学校图书馆里流连,在尚湖美景里徜徉,在言子墓前怀想,我觉得未来有无限种可能,于是我给自己又取了个名字——“也许”。大学里的空气是清新而自由的,我再也不用藏着掖着。我将这个名字写在教材的封面上,登载在社刊《沁园文艺》的文章下,并请学篆刻的同学刻了枚印章,将鲜红的“也许”铭在我所有的藏书里。
       毕业后,工作生活一直安稳。我习惯于做手边的事却没有未来的规划;业务提升和专业成长成为必需却欠缺强烈的进取心;热爱文学,喜欢写作却又没有坚持的韧性……加之,生活如麻,机会与诱惑,绝望与希望,成功与失败,真善美与假恶丑……扑朔迷离,难辨对错是非。我希望自己既要积极进取,坚韧前行,又能坚持本我,不忘初心,于是从我本名中的“恒”字想到“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给自己取了个“贯之”的网名,并将之用作QQ和微信的昵称。
        一个名字一段心路历程,一个名字一份自我期许。曾经用过的这些名字见证了我的成长,铭刻了我的痛苦和挣扎,让我的每一次努力和挑战,每一次失落和痛苦,每一次成功和喜悦都有案可稽。未来或许还有别的名字,我相信,他们会与我一起浅斟低吟,共度流年。


作者简介
张贯之:
       本名张恒兵,2001年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毕业,中职语文教师。


征稿
欢迎各艺术门类的
创作作品和研究
成果文章



扬州文艺创作研究

主    管: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办:扬州市文艺创作研究会
邮    箱:yzwyczyjh@163.com
小    编:13328126511(大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