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国丨粽叶造桥千年不倒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 王建《雨过山村》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刘禹锡《乌衣巷》
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都有一个桥字,可见古人把自己的情感和智慧都寄托在了桥上,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庆元县的古桥又蕴涵着古人怎样的智慧呢。
桥指的是为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桥有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也有各种各样的材质,其中,取材方便,加工简单的木桥,最先被人们所利用。
可是,木桥质量轻、易腐蚀的特点,让它们很难长久保存,特别是在降雨量大,洪水多发的山区谷地,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木桥被山洪冲垮的事件。
然而,浙江省的庆元县,同样位于阴雨潮湿、洪水频发的山谷之中,却保留下来很多古老的木质桥梁,其中,有的木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却依然能在洪水的冲击下屹立不倒。
据说,这些木桥之所以如此坚固,是因为其中隐藏了风水玄机,因而,在庆元,当地人都将这些木桥视为上天庇佑之地,从而流传下来拜桥的习俗。
究竟
这些桥有什么玄机得以如此长久的保留呢?
原来
庆元的古人们之所以建造如此多的廊桥,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而选择木头作为材料,也是无奈之举。但是,在保护木材方面,庆元先人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他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在桥面上铺垫三样东西:粽叶、木炭和石砖。粽叶可以将水与木材隔离;石炭可以吸收水蒸气、防潮;而石砖可以防止人们行走时对桥面的磨损消耗。
此外,庆元先人在选择桥址时颇为用心,巧妙地避开了水流较大、桥基不稳的地方,并且设计出桥与河面的角度、通风窗等,帮助桥体抵御洪流、飓风。正是这些巧妙的设计使得木桥可以使用千年。
最初,庆元先民修建廊桥,是为了方便出行,他们用智慧和技巧,赋予了这些木质建筑以生命,而这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廊桥,也记录了庆元人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见证了庆元千百年来的沧桑巨变。让我们跟随《地理中国》一起去感受古人在这木质古桥上的智慧。
《风雨古桥》《地理中国》
播出时间:3月8日 17:42


“预约回看”你喜欢的节目

猛戳 阅读原文↓↓↓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