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水利:入江线,生命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入江线,生命线

金湖是水的世界,是水让金湖有了灵性,充满活力。

可是,肆虐的淮水曾如脱缰的野马,肆意践踏着金湖人民的家园,无情撕裂水乡人的心。多少年间,这里因为水患,哀鸿遍野,民不聊生。前辈们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劳作中等待着,在期盼着......

阵阵春雷中,,于是,在淮河流域,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整治热潮。

今年春天,我巧遇年逾八旬的程姓老人,因为儿子在金湖工作,老人来金湖小住。他和我说的第一句话是:金湖的天更蓝,水更清了,变化真大啊!接着,老人告诉我,他是1969年底,作为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从涟水来到金湖,参加淮河入江水道治理工程的。当时,参加这项浩大工程的无论是干部、技术人员还是民工,都吃住在芦柴捆堆起来的柴房里。据他说,当省革委会治理淮河入江水道的文件传达到县,到公社大队时,老百姓奔走相告,如同过节一般高兴。省委从当时的六合、扬州、淮阴三个专区,金湖、盱眙、宝应、泰兴、宿迁、灌云、沭阳、涟水等20个县调动了20多万人参加施工。47年来,当年的那些场景是历历在目,终生难忘啊!。肩挑人抬,你推我拉,老百姓热情高涨,毫无怨言,就像是支持淮海战役、支持渡江战役一样。老人幽默地说:在淮河入江水道工程上,真应了他老人家“人定胜天”这句话啊!

是啊,,做得民心的事情,老百姓岂能不支持不高兴?,有深明大义的人民群众,什么事情做不了?做不好?

我的老家在金沟,这个被称为“小扬州”的千年古镇因为有条古河叫“金钗涧”。明嘉靖《天长县志》记载:“金沟河,在县东北,乃汴河经金沟集以达邗沟,隋炀帝所筑也。”正因为有“金钗涧”,水上交通发达,有“卢舻相接,灯火十里”之说,使金沟成为远近闻名的水陆交通重镇。而金沟古镇横跨“金钗涧“,金沟河东一片的7个大队,54个生产队,1764户的7247人口都在拆迁整治范围,拆迁人口占到总拆迁人口的62%,金沟东部的迁移户绝大多数被安置到宝应湖芦苇滩地,新成立了淮胜人民公社,从金沟拆迁过去的人口就占新建的淮胜公社总人口的80%。我们的祖辈父辈们舍小家顾大家,是多么的深明大义。那时,国家经济困难,拆迁补助费少,每间房屋拆迁补助费55元,新盖房屋每间折合补助18元,尽管他们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的家园,离开他们所熟悉的一草一木,可远离故土,在拆迁范围内的金沟、塔集、闵桥等地的2700多拆迁户没有一户漫天要价,讨价还价,坚决服从政府的安排,为入江水道治理工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不仅如此,金湖人民觉得远道而来的干部、民工是为自己做事,为金湖人民解决问题,除了按政府规定出人出劳力,参加治理工程外,还像东道主一样,热火朝天、欢天喜地地忙着搭建工棚,清障筑路,保障各县民工和物资到达工地生活有着落,使得整治工程得以顺利施工。

多少年来,来过金湖,与金湖人相处过人的都说金湖人热情好客、温和善良,厚道质朴,回顾这段历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和印证!查阅有关资料,追溯历史,我不得不为金湖人博大的胸襟,包容的品德,不屈的精神赞叹不已。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在金湖境内长达31公里,两年的时间,共完成土方2924.5万立方米,石方46.8万立方米,这是一项多么浩大的工程?在《金湖县志》等资料中看到许多淮河入江水道整治现场的照片,还有长辈们的叙说,那时,没有机械作业,完全是靠人工完成这一壮举。三级干部和老百姓吃住在工地,许多人家一家四五口人在工程劳动,更有不少新婚不久的夫妇、哺乳期的妇女奋战在一线,更多的人轻伤不下火线,为了我们的家园不再受涝,为了子孙后代的平安幸福,他们做出了无怨无悔的付出,做出了福泽千百年的奉献。

年少时的我,常听父母亲说到“入江线”打秧草、去捞鱼摸虾、上大堤防汛,对淮河入江水道的概念很模糊。后来,到金沟中学读书后,常常去入江水道西大堤走走看看,这时才知道“入江线”就是淮河入江水道。等我见到长江后,我发现三河闸泄洪时,感觉淮河入江水道的宽度超过南京长江大桥长江段的宽度。再后来,我读到马国顺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三河,是金湖人民的母亲河”,我对淮河入江水道的认识又一次得到升华。间隔十年左右的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金湖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一次又一次得到展现,他们不分昼夜,出人出钱保护着长堤的安全,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杨金闸、乌龟套闸、王泽......这些水利设施和人物在金湖水利史上留下了沉甸甸的一页,淮河入江水道更庇护着里下河地区1000多万老百姓、13500多平方公里土地的安全。“入江线”不仅是金湖人民的生命线,也是里下河地区人民的生命线!所以,、。随着国家对淮河流域的投入持续加大,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淮河入江水道泄洪3000流量以上已很少见,三座大桥的通行,南水北调金湖站的运行,淮河入江水道焕发出新姿,已然成为湖城一景,成为县域旅游不可或缺的水利旅游景观。

我们常感叹:金湖可真是福地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坏境优美,生态绝佳。可是,你会记得“入江线”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吗?

历史终将铭记,我们更不能忘记,“入江线”,是我们的生命线!

 

投稿邮箱:422260527@qq.com




作者简介:

宗央,本名宗启军,男,江苏省金融作家协会会员,金湖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中国财经报》、《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文学》、《短小说》、《淮安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多篇。现在金湖某银行任职。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