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叫他烂片之王,为何又心甘情愿地从兜里掏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昨天晚上到百老汇电影中心参加第五届香港影展,在和台上的游乃海、郑保瑞导演交流互动时,一位观众甩出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今天再也看不到八九十年代香港那些投资小、制作粗糙但又令人情趣盎然的“烂片”


可能有投资环境的问题、自由表达的问题,但我想可能也和生命记忆有关:需知初高中那个时候,最令人记忆深刻的娱乐,不是去录像厅刷夜,就是花上一块钱租一盘盗版VCD回家偷偷观看。


那电影中,有些热血,有些刺激,有些缠绵,也有些三观不正——统统化为了生命中美好而难忘的记忆。高中三年多么苦熬的时刻,好多人和事情我都忘了,但我忘不了和朋友一起看《鹿鼎记:神龙教》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持的日子;以及一手按着彩电插销,随时准备“掐电熄火”,一边略带期待和紧张地把《满清十大酷刑》惴惴塞进碟机的时刻。


很多看电影的记忆,到今天仍然是清晰的。


谈到那些“好看的烂电影”,我想擅长屎尿屁、无厘头和赌片的王晶是绝对不能错过的第一人




大学时我到北京广播学院读影视专业,那会儿有次,王晶竟然受邀到了北大去讲座,而且是在最高大上的光华管理学院。


我从北京最东边的定福庄,跑到最西北的北大,看着那个那个昔日电影内外屎尿屁、没有正经的胖子,穿着西服在光华的大雅之堂上大谈经营之道,在如此近距离的时空对望中,却感觉有些虚幻和不真实。


这让我第一次感觉到,电影内外,人终究是有差异的。现实中的人,远远不如电影中的人有趣、可爱


后来在网上看金像奖颁奖。每年香港金像奖第一个颁的奖项,不是最佳新人就是最佳新导演,代表一种薪火相传的精神。


有一年这两个奖项,是由许鞍华和王晶一同来颁,这二人说起来没什么缘分,倒是有一段恩怨。因为以前许鞍华特别瞧不起王晶拍的电影,私下或公开多有批判,后来有次拍片钱不够,是王晶慷慨解囊,从此两人就成了朋友。


许鞍华那部文艺到不能再文艺的片子《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王晶担任制作人。


这让人似乎也觉察到他狡猾、敏锐又有些市侩气外的另一面



许鞍华与王晶恰好可以代表香港电影的两面,从回归前到回归后,都是如此。


许鞍华一直是得奖专业户,金马奖也好金像奖也好,都是最佳导演最佳影片的常客,也为演员拿下了不少影帝影后大奖。而纵观王晶的得奖记录,唯一只能看见一个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


其实王晶有部分作品很明显地可以感觉到,他在向金像金马奖示好,只是这些奖项,从来不曾对他仁慈过。王晶的父亲王天林,当年是著作等身、样样皆行的大家,但同样不是一个受奖项喜欢的导演,尽管他拍的电影与王晶也是南辕北辙,他和王晶说过:“儿子,拿不拿奖都是命。


王晶自己也说,他的路就是这样了,如果能从来一次,也是要这样走的。



我在最近一次和王晶的交流中,出于电影史研究的爱好,不可避免地还是谈到了他的父亲,同时也是杜琪峰的恩师“天林叔”。


王晶说,虽然生在电影之家,父亲是电懋的大导演,自己也非常喜欢他的《野玫瑰之恋》(1961),但在创作上,却受自己父亲的影响很小。进入邵氏公司后,真正给他启发的是另一位商业片大师楚原。


两人成了忘年交。楚原告诉他的一句话,让他一直铭记:当导演,吃喝嫖赌都不是罪,只有不卖钱是罪


这当然有些玩笑话,但楚原外号“楚千万”,他在强调商业娱乐片的终极本质,就是服务观众,娱乐至上。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王晶拍的作品,都是因循着这一路,拍对大多数观众胃口的纯娱乐电影,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做人人爱吃的“扬州炒饭”。


王晶对我说,自己压根不愿意拍作者电影,因为“表达自己不一定要拍戏”。


除了精神上的导师楚原,电影创作上,他学习的则是嘉禾的“冷面笑将”许冠文,据说他有着对“许氏喜剧编剧法”的系统研究,他不愿意透露内容,说是因为许冠文的原因,但要讲出来,得讲“足足三个月”。


王晶拍戏,完全不靠灵感,因为那一点都不可靠,也效率太低,而是使用编剧理论。从影42年,他都是这么过来的。



王晶毕业于名校香港中文大学,1977年写了第一个剧本《鬼马狂潮》,1981年导了第一部导演作品《千王斗千霸》,算起来也是在香港新浪潮时期开始做导演的。


不同于那些新浪潮的先锋派,王晶可以说是片场商业电影的继承者,这和他的父亲王天林到十分相似。王晶导演作品的大致故事没有跳脱情节剧的节奏,并将不同的类型元素和文化元素杂糅在喜剧的大框架之内,同时辅以两个“烂”来包装,一是烂仔人物,将烂仔人物包装成大人物,甚至神化;二是烂俗笑料,用烂俗笑料来讲一本正经的事情


他可以将这两个“烂”运用在不同的类型片范畴之内,无论是现代爱情还是古装侠客,都畅通无阻。



在人物塑造方面,王晶擅长的喜剧设置就是将单一脸孔化的角色相互碰撞在一起,在《武侠七公主》里就特别明显,张卫健的烂仔,吴孟达的疯狂科学家,刘松仁、杨紫琼的正派侠士,郑裕玲的结婚狂,张曼玉的任性公主,吴君如的男人婆,张敏的妖艳贱货等等。


今天我们想在电影里面看到如此重磅的卡司实在不易,因为明星的身价实在太贵(这里联想到昨晚香港影展交流时有人问游乃海,银河映像为何在《暗花》后再没和梁朝伟合作过,答案也是“太贵”),但王晶却一直能够在调动明星方面很有一套。


在他的电影里,明星总是成群成群的出现


4月份我和杜琪峰导演对谈,他不解地问我:“为何内地观众不爱看银河映像,而王晶的《澳门风云》倒能卖十个亿?”我想,这里面明星的力量以及通俗电影的娱乐力量,是最重要的原因。


能够把发哥、刘天王、张学友、张家辉、刘嘉玲等等一众打包上阵,除了王晶,我还没发现谁有这个能力。这些老戏骨,成了今天他作品卖座的保证。


而在他的电影里也从来不缺席最鲜嫩的时代面孔,1984年的《我爱罗兰度》,由最当红的“唐朝豪放女”夏文汐主演,刚拿下港姐冠军的张曼玉就出演了他执导的《青蛙王子》。新鲜的面孔能够有先入为主的主角光环,让观众固执的认定这个人物是正方的,且无论遭受怎样的磨难,或做出过什么有违普世价值观中道义的事情,最终都能认可他所获得的胜利。



从王晶初入影坛至今都乐此不疲拍摄的一个故事题材,那就是赌片


对于他而言,这并非是炒冷饭,这是王晶的招牌菜


我们如果喜欢上了一个馆子的招牌菜,当然不会天天去吃,天天去吃没几天就要腻的,但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一年两年去吃一次,始终可以保持这个想吃的欲望,那个渴望的味道始终保持着喜欢的热度。


王晶也没有一部接一部的拍赌片,而是隔几部或者隔一年两年来一次,所以大家看到是王晶拍的赌片,还是很想去看一看。


说到底,“赌博”本身也是香港人的集体心理。


从这当中,王晶借由完全娱乐性的电影形式,提炼出了香港这个高度资本主义化的世界城市的核心议题



有人说是王晶的《赌神》开创了香港赌片,这个说法到底是不够严谨。


王晶的第一部《千王斗千霸》就可以说是一个赌片,亦可放在更大的题材范畴里——骗术片。骗术片本就是一个有些年岁的故事类型,在好莱坞有《给小女人的大帮助》、《骗中骗》等,在邵氏亦有不少千王题材。


只能说王晶将骗术框定到了赌桌上,并将“骗”的概念模糊化、合法化,变成了“赌”,也就成了赌片。同时也符合骗术片的精髓,设置巧局,巧局本身也就和相声的抖包袱一样,无数个小包袱,就为了抖出最后那个大的。


赌桌上的输赢,拍起来也好似动作戏一般刺激。说白了这个赌桌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只不过在这里博弈的是最直接的人类本性——赢的欲望



中国人实在太爱讲道理,总要说文以载道,寓教于乐,但骗就是骗,骗有什么道理可以讲?赌就是赌,赌又有什么教义可以教?


王晶在赌片里注入的从来都是最为直接的人类情感和社会秩序,人就是要赢,什么样的人才能赢?强者才能赢!


在《千王斗千霸》中的赌术还是明目张胆的千术,但从《赌神》到《澳门风云》三部曲,赌术的概念其实非常的理想化。赌靠技巧和运气,所谓技巧其实是察言观色和资源优化的技巧,讲白了看透人心和逻辑分析,就赌的技巧,擅于这种技巧的人都是人精。


而运气就比较简单,主角光环嘛。一个赌片里主角无论输多少次,最后那次肯定是要赢的,只要赢,就是皆大欢喜的。


王晶将这种人性和社会的本质拍在了嬉笑怒骂的喜剧之中,可谓是对其的一种高级的反讽。



同样从《赌神》到《澳门风云》三部曲,王晶没有放弃师徒关系的构建,一种类似父子的社会伦常关系,这更侧面的说明赌桌既是社会的比喻


但从赌神高进到魔术手石一坚,这个师父的形象有一个很明显的转变,就是从神到了人,更像是一个老顽童似的角色。


在故事框架上也是不断放大,赌仅仅是一个噱头和引子。



提到香港喜剧,有王晶,自然也要谈到周星驰。王晶和周星驰第一次正式合作也是在赌片——赌神系列的《赌侠》。


在《赌神》中小混混出身的刀仔摇身一变成了赌侠,而这个烂仔的角色就归给了周星驰饰演的赌圣。到了续集《上海滩赌圣》中,周星驰又变成了一个主持正义的人物。


再到《千王之王2000》里,周星驰饰演的黄师虎又成了一个赌神般的人物,到了师父的位置。


周星驰在王晶的电影中放大了他的本身的烂俗因子,并加以他所擅长的无厘头,真正成就了一派“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港式喜剧,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对于经典文本的重构上,如两部《鹿鼎记》。


但是王晶和周星驰估计很难再有机会合作,王晶说周星驰“有才但孤僻”


周星驰因《赌侠》大红大紫

本身《鹿鼎记》在金庸小说中就是一个另类,他的主角并非什么侠士,而是不会武功的青楼混混,但经历一系列奇遇式经历,竟然也能居庙堂之高。


王晶的《鹿鼎记》首先还是把韦小宝定位成一个声色犬马之徒,第一部可以说还是符合原著剧情的,但到了第二部,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动,让韦小宝如同超级英雄获得超能力一般瞬间成为武林高手,并完成了剧情高潮的正邪大战,走了一个商业片常见套路。


可以说,在王晶的《鹿鼎记》里,韦小宝从小太监到鹿鼎公,从手无缚鸡之力到武林高手,从单身狗到妻妾成群,都是一个单线条的成长路线,像游戏通关一样的剧情公式


而在王晶执导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新少林五祖》和《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里,都有对经典文本类似的重构。



说到《魔教教主》,我也问王晶为何只有第一集没有了后续,王晶笑笑说:就是因为不卖钱啦,老板当然就不怕啰。


和王晶聊天,他很难不提到钱字。


很真实,可有时候,也让人对他失去了拔高、艺术神化的冲动。


因为看到了王晶,从他的长相,也总让人不由地和消解宏大意识相结合


《鹿鼎记》大概是因为用了林青霞饰演神龙教圣女,所以在高潮桥段的正邪大战中戏仿了一番《东方不败》。戏仿是王晶常用的喜剧手法,小到一个造型,如林青霞的水母阴姬发型就是戏仿他自己执导的《笑侠楚留香》,大可以大到整部电影都是戏仿,如《鼠胆龙威》戏仿《虎胆龙威》,《逃学威龙之龙过鸡年》戏仿《本能》。


喜笑怒骂,皆是文章。于是观众一边笑骂屎尿屁、肥晶“烂片王”,一边心甘情愿的买票入场——对绝大多数观众来说,看电影不就是图个爽!?




戏仿本就是一种重构,将原本的故事情节拆分,仅仅留下最直接的故事脉络,从中找到可以进行转化的喜剧点,进行放大,再组合起来。


戏仿的对象,总归都是当下流行的东西,这样的及时性才有戏仿的喜剧性,若是仿了太古老的片子,还不如叫致敬。


王晶总是能在影片中把握住时下的流行文化,不仅仅是戏仿,像《魔翡翠》就是应斯皮尔伯格的全球火热而生,既有印第安纳.琼斯又有ET。在《城市猎人》中,用到了永远走红的游戏《街头霸王》,《超级学校霸王》更直接就是一部《街头霸王》真人版。


这真是一种过人的本事。


你看他的片子,即便很烂,有时也会会心一笑:肥晶真得是个聪明仔!



国庆档就要上映的王晶新片《王牌逗王牌》,同样延续了他一直以来的风格。


刘德华对着沈腾唱了一首《咱们屯里人》,而这首歌正是在沈腾主演的电影《夏洛特烦恼》里他写给刘德华的歌,在戏份之外,更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文本呼应


王晶的反应就是这么迅速——这里面应该有“许氏喜剧编剧理论”的作用吧!


而刘德华和黄晓明的联袂出演,也是承接了他电影中一贯有的师徒/双雄模式。这次王晶抛开了《澳门风云》三部曲中赌的噱头,在《未来警察》失利后,再度最直接的进行大片试探


《王牌逗王牌》将是这个国庆档唯一一部喜剧合家欢大片。


在今年这个喜剧缺乏的小年,除了天王逗教主,还有沈腾、王祖蓝、谢依霖,这三个喜剧咖合力笑点担当,它又能翻起什么样的波浪呢?



王晶对我说,他不赌博,但是喜欢赛马和,他说自己赛马有七成的胜率,并常年担任香港电视台的主持嘉宾,而的诀窍则是“看盘”


看着我惊异而略显崇拜的目光,他微微笑说:我看什么都是一样,只有机会率高,就做呗


在这个合拍片时代,王晶北上后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毕竟,他所用的,都是在那个大家深切怀念的港片黄金时代最常用的套路


而大家对他的电影,也是继续了一贯的套路,买票去看,看的笑了,笑完再骂,而下一部,还会买票去看。


 9月24日  
14:00~17:20《边缘人》《行规》
17:20~18:30  四人对谈(需观影)
 座谈地点  
东直门Moma 百老汇电影中心 1厅
香港电影新浪潮干将
翁维铨、章国明
✖️
叶航、沙丹
内地香港电影研究者
长按二维码 格瓦拉购票


预购 |《王牌逗王牌》已开启超前购票通道,想国庆解压的,请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 抢票占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