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征稿 | 扬州,是杜牧的扬州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UMD征稿
相约周二
扬州,是杜牧的扬州
相约周二征稿!一个有料有温度有情怀的微信公众号需要有你的参与,现面向全体重大师生征集优秀原创文字作品。 每周二由研工部公众号发布。

征稿要求:主题切合青年学生的爱国、感情、学业、人生等,形式不限:书评、影评、杂文均可,内容积极乐观向上,且必须为原创作品,如若抄袭后果自负。

关于稿费,为了感谢长期以来广大小研的厚爱,你的文章一旦录用,稿费多多,,并于月初统一发放(稿费计算公式:稿费=50+(阅读量-粉丝量*10%),最低50元,最高300元哦)。

唯一投稿邮箱:UMD@cqu.edu.cn(投稿稿件请添加到附件中,并以文章题目命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扬州,是杜牧的扬州。
一直认为千百诗家中,没有一人对扬州的感情是能够超过杜牧的。杜牧与扬州之间更有另一层情愫,没有扬州就没有杜牧的诗名;若如果没有杜牧,扬州也不会如此百媚婉转。
李白有过“烟花三月下扬州”这般靓丽的句子,却在一百多年后被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给生生比了下去。自然不是说李白的才赋不及杜牧,而是因为扬州本就是杜牧的扬州,任何人都盗不去。


远处青山的轮廓隐隐约约,只能凭着上面依稀的灯火断定前方有山。水流潺潺,飘满了花瓣,拾起一片来瞧,原来是琼花。看来离扬州已经不远,我已是迫不及待了。
虽说秋日已过大半,但江南的草木却没有凋零的迹象,仍然郁郁青葱,看来江南的水滋润出的不仅是江南温婉的人儿,还有这不尽目草木。
今夜的明月高挂,我独步上桥,一片寂静。桥边的红药仍然开得灿烂,河岸的杨柳仍然低头垂泪。可曾在桥上的韩绰如今在何处吹箫呢?


有诗者从杜牧这里窃了些意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说到无赖,总是会想起少女娇俏可以的模样,像是恋爱中的人撒娇。看到月光,总会想起扬州。大概月光的性格是随心情而得的,孤独的时候月光是清冷的;热恋的时候月光是温暖的,月夜下的二十四桥,会有什么样的邂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此句原本是说杜牧偶遇一位十三岁豆蔻女子,青春曼丽。寻遍十里扬州城,也没有一位粉黛卷起珠帘美妙如她。在这里不如说是万千诗篇,不及杜牧一瓢。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和所有文人一样,丝毫不缺乏轶事。因为仕途不振,他在扬州蹉跎了十年,期间生活很不检点,拥翠抱红。十年很长,一觉只是一瞬间,梦很虚幻,青楼薄幸不过是个薄情郎君。杜牧霎时悔悟,用了十年时间醉生梦死,醒悟却只需瞬间。一事无成,反倒落了个轻薄负心郎的名声。这“赢得”二字,更是嘲讽,其中辛酸悔恨,虽未言明,却也流露。他不怨青楼之萍絮无情,而反躬自嗟其薄幸,非特忏除绮障,亦诗人忠厚之旨。


姜夔在《扬州慢》中道: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这首词感慨国家岌岌可危,不复盛世。我断章只取了下半阙,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如今都已经风流云散。杜郎即杜牧,若再到扬州该吃惊了,繁华不再,二十四桥还在,只剩下了波心点点荡漾,曾经玉人吹箫之景不复存在了。
与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比起来,王国维说姜夔写得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落第二手。”想是姜夔在他另一首词里也说:
三生杜牧,十里扬州,前事休说
三生人世,悲凉看尽处,旧景恍如隔世,莫再言前事了。如果再有十年二十年,还会不会选择在扬州,选择这一场风流。
如此,杜牧与扬州确是道不尽的前尘暗愫了。
往期原创作品回顾
重庆大学UMD研究生网络文化工作室
作者 | 生物工程学院 Seventeen
编辑 | 文井
审核 | 元子
指导 | 惠颖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