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定丨犹闻同里接榜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不到同里不知何为水乡,不看水乡不懂江南风情。

游罢南京、苏州后,女儿说:我们前边看的都是大城、名域,接下来,咱们换换味儿,松弛松弛,来个“乡村游”——看看同里,领略下水乡风情。

说去就去,于是我们驱车直奔距苏州仅15公里的吴江市同里镇。

对于同里,我孤陋寡闻,很陌生,以为是个普普通通的村落。没多在意,跟着女儿晕晕乎乎地来到了同里。

走进村里,抬头一看:“哇,真漂亮。怎么还有交通警察呢。”让我大吃一惊。可见同里并不一般,有看头。

同里,为了保护好古老村镇建筑文化设施,新村老村是分开的。刚才进来看到的是新村,老村外来车辆是不准入内的。我和老伴年纪大,不能跑远路,请求“通融”,可把门“将军”就是不肯。无奈,接我们的店老板只好骑着摩托车前面开道,我们在后面紧紧跟随,绕了很大一圈,才从“后门”进入老村。老村街道狭窄,轿车仍然不能到达,只得徒步走一段路程,翻过一座拱桥,才到住地。

我们下榻的旅社叫“昇平客栈”,因紧邻昇平桥而得名。桥与客栈名称起得都很好,给人以“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感觉。记得宋朝诗人朱淑真的《元夜》中有这样的描写:“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平生。”这些都预感着我们的参观是一路平安,一路温馨。

昇平客栈居村镇中心,参观很省力、很方便。客栈为二层小楼。一楼主人住宿,二楼是客房,属“家庭旅社”。店老板40多岁,名怀良生,精明能干,热情善言,还会做一手好菜。我们吃住都在他家,很亲切温馨。他是村中老户,知根知底,对同里的辉煌史了如指掌。住下后,闲谈中,他带着自豪感,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地给我们介绍村情民风。

他说:同里原名“富土”,已有数千年历史,是吴越最富庶之地。先秦时期就已成为村市,汉唐更加繁荣。初唐,因其名字太奢,遂将村名改为“同里”。即将富字一分为二,上将宝盖去点,两边拉长变为“同”,下将田与土字连接拼成“里”,如此这般,便将“富土”隐藏于同里之中,“同里”也就变成了“富土”的代名词。

同里,地处京杭大运河畔,有15条小河把同里分割成7座小岛。所以,同里是河道纵横,四面环水,古建成群,风景秀丽,居民所住楼舍都是临河而建。家家临水,户户通舟,鳞次栉比,错落有致,百花齐放,各领风骚。这些古建筑所以能够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水网地带,很少遭受兵患与村民自我保护珍爱所致。

同里的街道名称别具一格,大都带个“埭”字,如:东埭、西埭、南埭、谢家埭、竹行埭、红塔埭等。“埭”,是土坝的意思。这与河多有关,河多修筑堤坝就多;人们依坝而居,居住的户家多了,形成了街,“埭”就成了街道名。

同里桥多是有名的,共有49座,。古桥不仅连着人、连着心,也紧紧连着古代文化的传承。。这些桥多为拱桥,不仅建得坚固,、美观、实用,且名字起得也高雅韵味,如:思本桥、昇平桥、普安桥、泰安桥、永兴桥、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富观桥等。“思本桥”取“国以民为本, 民以食为天”之意;太平、吉利、长庆三桥有“走之桥”之美谈。据说,男女结婚,花轿必须经过这三桥,预示婚姻美满,大吉大利。更有意义的是普安桥,普安桥又称“读书桥”。“读书桥”因桥壁上的楹联而著名。楹联是“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从桥联内容可知当年两岸学生与文人雅士们,在皎洁的月光下读书、吟诗的情景。由于同里人古往今来勤奋好学,自宋代以来涌现出状元1名,进士45名,举人90多名。小小同里能够涌现出如此众多的才子,是与他们崇尚文化分不开的。常言道:江南才子多。这话一点也不错。

读书人多,才子就多;才子多,名人就多。同里先后涌现出了像计成、叶茵、朱鹤龄、陈去病、费巩等一大批高官、专家、学者与文人雅士。

计成,明代杰出造园艺术家,经他手设计建造的有“东第园”、常州“吴园”、扬州“影园”、仪征“寤园”等著名园林。

叶茵,宋代著名诗人。著有《顺适堂诗稿》五卷,现存有《笠泽丛书》、《甫里集》等。

朱赫龄,著名诗人、文学家。著有《禺安诗集》、《松陵文集》、《寒山集》、《杜工部集辑注》、《春秋集说》《易广议略》、《尚书埤传》等。

陈王道,明嘉靖进士,曾任南京道监察御史。清正廉明,政绩卓著。朝廷为表彰他为官清正,死后为其树立牌楼,上书“清朝侍御”四个大字。有一著名戏剧《珠珠塔》就是写他女儿陈翠娥与其表侄方卿的爱情故事,他支持他们的恋爱婚姻。

陈恢,清代民初江南著名画家。

金松岑,教育家,桃李满天下,全国著名人士,费孝通等都是他的弟子。他与陈去病、柳亚子合成吴江“三杰”。

陈去病,中国近代爱国诗人,“南社”创始人之一。早年参加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是民国风云人物,。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教授、江苏革命博物馆馆长等。病逝于故乡同里。同里现存有“陈去病故居”,为文物保护单位。

金国宝,曾任复旦大学、暨南大学教授,是经济学家。著有《统计学大纲》、《中国经济问题》《工业统计学原理》等,是上海市。

费巩,浙江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政治史》、《政治经济学原理》等,。1978年上海市政府正式追认他为烈士。他的名字被载入《中国人名大词典》和《民国人物辞典》。

这些著名人物,都为国家出了大力,为同里增了光添了彩。

同里的古宅第也是出名的,且名字起的高雅、温馨、有品味,如退思园、嘉荫堂、崇本堂、耕本堂、三谢堂、花间堂、恩泽堂等。园园有辉煌历史,堂堂有精彩故事。我们重点看了退思园和崇本堂、嘉荫堂。

退思园,占地不足10亩,始建于光绪11年,园主是清末兵部备道任兰生。被革职后购地筑园。“退思”是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退思园有一半紧贴水面,富有特色,是全国仅存唯一一座古园林水面建筑。小巧玲珑、紧凑自然、布局合理、诗情画意。园内有坐春望月楼、退思草堂、闹红一轲等建筑。园内景观众多,步移景异,目不暇接。

嘉荫堂、崇木堂主要以雕梁画栋取胜,建筑门、窗、梁、栋均为木工精雕细琢的民间故事与《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中的精彩片段,艺术价值很高,很珍贵。

走出一园二堂,在一广场意外的看到一方形石柱,雕工精美。走近一看:上面刻有:“中国同里•影视摄影基地”,石柱周围地坪铺着很多不太规则的大理石板块。初视,以为是边角废料铺的地板,仔细看看,每块石板上都刻有笔体各异的字迹,如“包氏父子”、“话说运河”、“林冲”、“戏说乾隆”、“水上人家”等,大小不一,约有几十块。仔细琢磨:“啊,明白了,这些可能是拍摄标志。”每在此拍摄一部影视剧,就刻一块石板铺在这里,以示纪念。

有人将同里比作“东方威尼斯”,也有说:“同里是天然摄影棚”。这话我看都不过分。据说有50多家国内外影视组常住这里取景拍摄,他们说:“同里是处处秀丽、步步有景,为江南水乡之最。

我们在同里整整看了一天,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同里。

看同里,感受多多,不仅感受到了水乡风情,而更重要的是浓浓读书氛围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同里半年多了,耳边似乎仍能听到同里人在月光下的琅琅书声,仍能嗅到同里村浓浓的文化气息。那些高雅深邃的古桥名、园林名、宅第名不时地眺进眼睑,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真乃是:富土书声越千里,同里犹闻接榜歌。

此次江南游,我们看了南京的乌衣巷、中华门、雨花台、中山陵、苏州的寒山寺、留园、吴江市的同里和上海市的外滩、世博会中国馆等景色,顺便看了太湖风景与灵山寺。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但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丰,开心至极。特别是那乌衣巷、中华门、雨花台的故事,留园天堂般的美景,同里水乡的古建村落与浓浓的读书氛围等,都让人难以忘怀。记下片段,略述感受,披露出来与未去看过的读者分享。

祖国壮丽山河,古代文化遗产,看不尽、赏不完。如有机会、有条件,走一走,看一看,是必要的,值得的。对开阔眼界、放大胸怀,加深对祖国的了解,对祖国的热爱,鼓舞士气,激励奋进是大有裨益的。

朋友们,放开脚步走出去吧,祖国的壮丽山河,古今文化美景在等着您去欣赏、品读呢!

附:江南游粗诗四首作为江南游的结束语。

 

江南游(四首)

 

江南游,首游是南京。

乌衣巷内会王谢,中华门前寻朱升。

文武竞相迎。

 

江南游,瞻仰雨花台。

英雄豪气贯长虹,屠刀之下志不改。

虽逝忠魂在。

 

江南游,次游是苏州。

寒山寺内赏诗碑,留园美景看不够。

天堂尽享受。

 

江南游,水乡同里行。

月光之下诗书琅,百多才子榜有名。

古镇笑春风。


作 者 简 介

杨天定,学名世俊。生于1931年6月,原籍河南省汝州市。河南省作协会员。1948年参加工作,1949年参军渡江南下,1963年专业。曾任广州军区司令部参谋,舞钢市乡镇企业局副局长等。1949年开始写作,60年如一日笔耕不辍。曾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报》、《羊城晚报》、《大河报》等军内外30多家报刊发表作品。出版文集《征途放歌》、《秋韵》、《再回首》等。





欢迎关注《行走文学》新媒体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启迪心灵智慧的散文、小说、诗歌

本公众号欢迎短小、精悍的文章

投稿请发电子版到13733877216@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