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念是因为自己的角度,还不够宽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图文作者:郑波(细草穿沙)  

文化领域


前日,我在留园观赏腊梅时,一个摄影爱好者拿着微距走过来,很自信且认真的告诉我:拍腊梅要用微距,也只能用微距,才能拍的清楚。

我对他笑了笑,轻声告诉他:我不靠近,就远处拍拍。


其实,生活里,我也常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煞有介事的对别人指导一番。但转过身,也会笑自己多情,毕竟不是别人,又怎么知道,别人怎么看世界,怎么想,又想要什么。




1.

我理解,他是好心,大概看我的站的太远,认为我用长焦容易拍虚,以及拍的不清楚。他的担心不无道理,确实如此。


但事实上,我想此刻已经是残梅,本身就残缺不全,恰恰我不希望拍的太真实。否则,残梅的感觉就更加残败。虚虚实实反而朦胧美,只保留了一点腊梅的意境就好。我并不认为,把一个残败的腊梅,拍的那么清晰,会很美。


所以,很多时候是想法,决定了走的道路和风格。这个想法,通俗解释就是思维意识。


2.

经常看到,一些摄影爱好者,整日文山会海的研究技术教程,脑子里渐渐积累了很多知识和技术资料。如果我说很多技术知识都是没用的,肯定会很多人站出来,反驳我一番。


但那些知识,在我看来的确是把双刃剑。


知识越多,可以让你应用自如,进退轻松。但也可以成为束缚你创造力的枷锁,把你绑在前人经验的柱子上,寸步走不动。


看教程多了,渐渐脑子里都是别人的经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影友根深蒂固的认为,定焦只适合拍人像,广角只适合拍风景的原因。当然,不只是这些,我只是拿这个通俗的普遍的概念,举个例子。


比如,某老年大学摄影班一学员问我,他的24mm还是不够广,是不是需要买一个14mm才能把寺院拍完整。 其实我很想问他:为什么不考虑下,你是不是需要把寺院拍全,为什么一定要拍完整?


事实上,你去问很多人,为什么定焦只适合拍人像,广角只适合拍风景。他也回答不上来,只是看别人用的多了,拍的多了,出的好作品多了,就认为应该是这样。但仔细推敲,这样的逻辑并不成立。 


我问很多人,你坚持这样认为的来源是什么,他们大都会想了想,告诉我,论坛上,某某大神用这个定焦拍人像很好啊。 我反问:如果某一天,你看到了某某大神用这个拍风景很好,是不是也会认为,定焦只适合拍风景。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有一位用85mm定焦拍风景很成功的摄影家,在中国专业的摄影书店,还可以买到他的画册。


有时,执念总是来自自己的角度,还不够宽广


走着,走着,你会发现前面还有自己认知不到的事务,只要不断向前走,就会不断有惊喜。这个向前走,就是眼界的宽度。


我赞同知识的重要性,但在前进中,不断体悟到需求的知识和经验,要比刻意书本上背诵的知识,更容易入心。


3.

其实在生活里,我们也总是如此固执的坚持自己第一印象的东西,而很难走出来。


比如,我们经常会认识一个朋友,发现他是某某星座的,潜意识马上把属于那个星座的东西会套在对方身上。 再或者,经常听到他们说,哪里人不好,哪里人不错。 甚至,连车牌都会被加上负面的,正面的印象。(事实上,在我行车记录仪里,违法实线变道的车牌,本地和外地几乎一样多。)


换个角度想,如果没有星座的知识,你就不会先入为主,反而平等对待每个新认识的人。如果没有走的地方多,听到的传闻多,就不会有地域偏见。


知识,是个很好用的工具,我们很需要。但同时,也要防止,知识带给我们的那些障碍,那会阻碍我们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4.

好多朋友问我,你最近怎么少发片了?我想了想,大概我需要停一停,整理一下,回顾一下,清理掉可以扔掉的包袱,丢掉需要丢掉的执念,再继续向前走。


停一下,是为了避免陷入自己的执念,为了拍而拍,得仔细想想,下面拍什么,拍了,又是为了什么。


最近更新少,各位见谅,因为多年,也会涉及一些摄影周边的话题,毕竟,摄影是为了生活。突然听到十年前那首《烟花三月》的歌曲,兴起分享,今年过年回来,路过扬州,希望再去看看个园,看看瘦西湖。


这是:郑波(@细草穿沙)的个人公众号

图文版权保留,欢迎转发分享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