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坛点将录 丨 手残志坚的写意派印人高凤翰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天衡艺术讲坛”

获取更多资讯



手残志坚的写意派印人高凤翰

作者:韩天衡  张炜羽


每位艺术家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如果那天突致残废,等于无情地宣告了他艺术生命的终结。然而在清代乾隆时,就有一位处在创作黄金期的书画篆刻家,右手不幸病痹,但他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以非凡的意志与顽强的毅力,改用左手创作,独创一种生涩拙拗、阔略豪纵的艺术风格。这位“扼住命运的喉咙”,不轻言放弃的“艺苑壮士”就是——高凤翰



高凤翰篆刻“家在齐鲁之间”

高凤翰(1683—1748),字西园,号南村、南阜。乾隆二年(丁巳1737)因右臂病废,改号半亭、废道人、尚左生、丁巳残人。山东胶县人。高凤翰才气横溢,却仕途坎懔,四十多岁时才被授歙县县丞、绩溪令,后被诬告受牵连遂绝意官场,流寓扬州,以鬻艺为生。高凤翰擅长诗文,亦精书画。花卉、山水脱胎于宋元,又与“扬州画派”著名书画家郑板桥、金农、高翔、李方膺等相交往。尤爱砚成癖,藏砚达千余方,曾从中挑选一百六十五方,亲自琢刻铭文,拟作《砚史》四卷,后因病臂未能完成。


高凤翰篆刻早年受其伯兄高愧逸的发蒙,后得到山东知名篆刻家张在辛的指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他痴迷于搜集印章,珍藏秦汉玺印达五千钮。自谓:“平生耽印癖,金石成巨囊。上或搜秦汉,下及同侪行。所购无穷期,一一唯其良。”因长期浸染在传统经典之中,高凤翰的篆刻创作以汉人为师,并对当时芜杂、俗的印坛风貌有清醒的认识。他在与外甥冷仲宸书札中曾言:“觉向南北所见时贤名手,皆有习气。故近与刻家论印,每以洗去图书气为第一”。高凤翰五十五岁,正值其创作的鼎盛时期,却遭遇飞来横祸,使用习惯的右臂病残,艺术创作被迫终止。但深爱艺术,又性格坚韧、倔强的高凤翰敢于向命运挑战,在逆境中他尝试着用左手创作,不想这反而成就了他,之后高凤翰创造出了一种不拘成法、粗头乱服的写意风格,直抒胸臆,被世人所推重。


高凤翰篆刻“丁巳年”

郑板桥在高凤翰《雪梅图》曾赞言:“不齐整处更风骚”, 篆刻亦然。在改用左手握刀冲刻,总会使人感到别扭、生硬,走刀的轨迹也不会如以前那样精准到位,而高凤翰在以冲刀为主的直向运刀中,参以曲线运行的手段,直中寓曲,曲中有直,使线条有积点成线的复合感。他的后期篆刻初看像门外汉所为,包含逆、生、愣、迟等特点,而这些正是他大智若愚之处,其中逆中有顺,生中寓巧,愣中含智、迟而不滞,自具一种痴憨、朴实、天然之态,可谓深藏若虚。运刀若逆水行舟,奇拙互生,于拙中得势,在不经意中见功力。他在“有意无意间所表达的用刀风格,开拓了用刀上乃至风格上铜锤花脸般雄恣壮伟的先河。”


印学家汪启淑在《飞鸿堂印人传·高西园传》中给予高凤翰很高评价,称其:“究心缪篆,印章全法秦汉,苍古朴茂,罕与俦匹”。他所开创的豪迈、写意印风,对近代吴昌硕等均有感染。


“扬州八怪”,本非仅指八家,史有将高凤翰列于八怪者。他的绘画一如其印风,跌宕豪迈,富有金石韵味,他是一位打通了书画篆刻通衢的高人。

原文载于《新民晚报》2013年10月12日


韩天衡美术馆


地址: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特展除外)

公共交通:轨交11号线至嘉定西站转公交嘉定11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长按二维码关注“天衡艺术讲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景浏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