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屡次北伐失败,却要坚持继续北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诸葛亮在中国地位非常高,在世人眼中他,他算无遗策、通天晓地、精通军事、运筹帷幄的一个智慧超卓入圣之法家风范完美人物。


那么,就是这么一个完美的人,为什么屡次北伐不成功,还要坚持北伐呢?难道他没有算过帐,每次出兵都是大规模出动,“蜀道难于上青天”要消耗多少物资。一共北伐了5次。诸葛亮如此热衷于此,为什么


我们来看《出师表》里面的诸葛亮就制定了北伐的日标,是十六个字,“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目标就是,扫平曹氏一族,恢复我们的汉室,把我们的首都搬到洛阳,让我们的皇上在那里上班,这就是诸葛亮北伐的目标。




那么这个目标实现了吗,显然没有。为什么没有呢,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曹魏非速亡之国。刘大耳去世以后,,这个时候,曹魏那边是一片欣喜,因为他们始终是把刘备当作头号敌人的,是诸葛亮还可以打打主意。


第二点,益州非进取之地。益州这个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四川和陕西南部地区,易守难攻。周边是崇山峻岭,中间是成都,四季常青,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所以你到了这个地方,你避难可以,守城可以,出击不可以。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你军队都出不去,所以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只能向西去益州,不然你荆州被益州和扬州夹中间,都快成三明治了。这里可以解释,关羽失去荆州之后,刘备为什么一意孤行的东征,就是因为荆州丢不得!丢了等于只能偏霸一方,而非统一寰宇。



第三个原因,诸葛亮非将略之才。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并不像小说演义一样,那么运筹帷幄算无遗策。其实原本是有定论的,陈寿说的很清楚, “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意思是,治理是可以的,但是带兵打仗不是他的长处,他当总理的能力远远优于国防部长的能力。这是陈寿对诸葛亮能力的非常准确的评价。


那么既然如此,难道他没看出来?答案是不可能的,诸葛先生何等聪明怎么可能看不出。为什么诸葛亮还是要坚持北伐呢?



看《出师表》开篇就说:“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姐,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为什么说是危急存亡,刚刚南征孟获他们完,应该很安定才对,怎么说是“危急存亡”这么严重呢?难道曹魏要打过来了吗?难道东吴要打过来了吗?自赤壁之战后,的战争,刘备征汉中,关羽围襄樊,夷陵之战,诸葛出祁山,都是你刘备集团、。这个危急存亡指外患,恐怕是站不住脚的。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蜀汉内部出了问题。、刘璋留下来的益州集团、,所以,诸葛亮之忧,忧在萧墙之争。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只有采取这样的政策,对内依法治国,对外发动战争。战争对于转移注意力,加强凝聚力,,这叫做安内必先攘外。



第二点小国更要图强。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是最弱小的,弱小的国家要生存,只有奋发图强,你不能坐在家里等着人家来打你。都说《后出师表》里面,“诸葛亮”说“不伐贼,王业亦亡,唯坐待亡,孰与伐之。”  意思是说,我们不干他们,我们的恢复汉室的大业也要亡了,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去跟他开干。所以诸葛先生制订了,以弱为强,以攻为守的自保战略方针。


再说了,诸葛亮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身为一个理想主义者,是不会放弃一丁点希望的。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为了抓住机遇,。



但是呢,诸葛亮理想“北定中原,复兴汉室”没有便,但是客观条件变了!早在他跟刘备谈话《隆中对》的时候,就已经说的很明白了:刘备要想统一中原,第一必须跨有荆州益州两地“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立基业”;第二,要待天下有变,两路兵马从荆州益州出击。这是北伐中原的理想化条件。




但是形势变了,曹魏非速亡之国呀,没有“天下有变”的条件啊,那该怎么办?另外荆州让关二哥给丢了和刘皇叔东征又在夷陵流了大姨妈血,形势变了,理想要坚持,就要改变策略,,坚持恢复汉室的立场,坚持北伐扫荡北方,。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