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260年的传奇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2-04-20 16:26:34

 

最近,大伙都在热议一条微信,说的是咱白水尧禾街上冯姓人家的家风。他家以仁、义、礼、智为儿子命名,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家风,好家风代代相传,辈辈坚守,而今家业兴旺,人才辈出,令人羡慕。

小编由此想起白水古时候一家人的家风,此家风书写了一个家族260年的传奇史。

 

清时期,白水门公村有一奚姓人家,其家风是好学上进,急公好义八个大字。

 

弘治年间奚家出了个叫奚钦的后生,幼时即聪慧好学,被地方教育部门推荐到朝廷举办的国子监上学,有了贡生的出身。好比现在的推荐上大学,是很荣耀的事。后来他被任命为扬州知事。这个官,官不大,好像是八品官,可能分管剿匪事宜。他任事负责、勇敢,亲赴瓜州这个水上土匪最猖獗的地方,亲自带队,冲锋在前,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剿平了持续多年的匪患。为了表彰的他的剿匪功绩,当地老百姓在绅士们的带领下,为他立碑、建立祠堂,长久敬拜。在当地老百姓的心中,奚钦就是他们的保护神。

 


奚钦的孙子奚子厚,和他的爷爷一样,自幼好学,取得贡生身份,后来被朝廷任命为浮山县知县。他为政期间爱民如子,惩恶扬善。那时的浮山县,社会平安,百姓富足,莺歌而燕舞。因政绩卓著,朝廷升任他为巨津州知州,他因身体健康原因辞职未去。浮山县百姓对他感恩戴德,建立了专门的祠堂,像祭祀祖先一样敬拜他。


 

奚子厚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奚玮,另一个叫奚珙,都很出色。

奚玮因学业优异,成为万历年间的太学生,就是在国子监读书。每遇荒年,他总是急公好义,拿出自家的粮食,赈济饥民,深受一方百姓爱戴,人称奚大善人

奚珙虽是弟弟,但学业不让兄长,中了明万历28年乡试副榜,也有了去国子监读书的资格。后来他官居束鹿县知县。

 

有三个儿子,长子奚洪周,二儿子奚洪斗,三儿子奚洪鼎。

奚洪周是崇祯年间的贡生,曾出任林晋县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他事儿干得比较阔气,书法也不错,尤其是行书楷书,也很出名。

奚洪斗是秀才出身,写一手好文章,特别是文如其人,有骨气、有气节,为时人津津乐道。可惜,因病英年早逝。

奚洪鼎是贡生出身,曾任阌乡县训导,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副局长。他的书法也为世人称道。

 

奚洪周之子名奚恂如,是增广生员出身,也是秀才。他特别孝顺。母亲去世后,他在坟墓附近搭建简易房子,一住就是三年。当时的知县蒋如瑶先生,亲自登门予以表彰。

 

奚恂如的儿子奚湛,康熙二十三年(1684)乡试荣获前五名,以“经魁”高中举人;三十九年(1700)会试高中,成为贡士;四十二年(1703)殿试成进士。可惜,由于胳臂顽疾,他未能做官。奚恂如好学上进,他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成为这个家族最耀眼的人物。

 

奚湛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奚秦楠,老二叫奚秦楷。这两儿子都是秀才出身,老二秦楷还以擅长书法而为时人称道。

 

奚湛的侄子奚秦模,也是秀才出身。

 

上面讲的这个真实故事,发生在明弘治年间到清乾隆年间,时间跨度大约260年。这家八代人,代代传承、辈辈践行良好家风,有的孝顺老人,有的赈济穷人,有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学上进,最高的取得了当时的最高功名——进士,最低的都有秀才功名。

 

神鹰云:好家教,子女成龙成凤;好家风,荫及子孙、泽被后世。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