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与爱情相关的植物之一——杨柳依依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聆听花木之语”
爱上我~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多么美妙的一幅画面:男主出门时还是春天,随风曼舞的柳枝飘摇着,碧玉妆成的绿丝绦下一位曼妙的女子梨花带雨挥着衣袖。

     而在男主回来的路途中已经是雨雪交加。在这一年里,他究竟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为了那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又算得了什么呢?雪中踽踽独行只为远方家乡的亲人为他守侯的那一盏明灯。

      “依依”二字,总给人旖旎的遐想,仿佛令人感受到春风轻柔,阳光和煦,仿佛一位杨柳般娉婷的女子在春光中浅吟低唱。难怪人们都喜欢给女孩儿取名叫作“依依”呢。

     其实,杨树就是杨树,柳树就是柳树,并不是一种东西。不过,如今的植物学家已经将杨树与柳树都划归为近亲,共同归于“杨柳科”,杨和柳的差别也还是蛮大的,至于它们又近在哪儿,我们下回再述。

     古人常言的“杨柳”,大多是指柳树。柳树又分旱柳和垂柳,而符合“依依”这一特质的,显然是垂柳。

垂柳为落叶乔木,高10~18m,树皮黑褐色,不规则开裂,树条下垂,叶互生,叶片狭长,雌雄异株,柔荑花序,花黄绿色,蒴果。原产于长江流域及黄河流域,现已在我国各地广泛栽种。垂柳在春季开花,春末果实成熟,便会从雌柳树中飞出白色的毛毛——人们熟识的柳絮,也就是柳树的种子。

旱柳与垂柳外形近似,最为显著的区别在于,旱柳的枝条并不下垂,整个树冠近似于圆球形。旱柳常见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省区,是平原地区的常见树种。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诗句中不失优雅地点明了垂柳的诸般特性:枝条下垂,叶片狭长,农历二月间便已绿满枝头。冬末柳梢已然开始吐绿。于是便有了欧阳修描述旧时元宵节幽会的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由此可见:古时的元宵节便也是情人节了。到了春季,嫩绿的新叶,鹅黄的柳花,永远是春意融融的景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间谚语中说道,“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说的正是春游踏青时节,自古至今永远为人们所乐此不疲的项目——赏柳,无论在风光秀美的西子湖畔,还是在凄风烈烈的嘉峪关口。

    然而,自古就被文人墨客不断吟唱的杨柳,所代表的意境却并非全部是美好的春光。 《世说新语》中记录了这段故事:恒温北征,经过金城,见到昔日亲手栽种的柳树,如今已然十围,今昔对比,于是感叹,树已老矣,何况人乎,因此有名句流传,曰:“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以柳树喻人,表述感逝伤怀的情绪。而令柳树沾染上哀伤的颜色,还有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柳”与“留”的谐音。古人送别,折柳相赠,在唐朝长安更演化出灞桥折柳的习俗。李白《忆秦娥》词中写道:“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于是,灞桥柳便指代了分离与别绪,以致世间柳树,久而久之,也都如灞桥一般,和分离之意纠缠在一起。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荆州宜荆,蓟州宜蓟,扬州宜杨。”然而扬州却没有成片成片的高大挺拔的杨树。扬州近水,河湖两岸,多是下垂的柳枝——显然沈括把杨与柳当成了一种东西。而古人也常给柳树冠个“杨”字姓氏,相传与隋炀帝杨广的江南游览有关:隋炀帝命人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于是乘船南下,赏风光,观美女。船至江南,河畔两侧多种柳树,树阴斑驳,可供人歇脚遮阳。杨广因柳树为君遮阳有功,一时兴起,将自己的姓氏赐予柳树,因而柳树得姓,唤作“杨柳”。以此事为题,唐朝诗人刘禹锡作诗云:“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当然,柳树的姓氏不过是后人附会,早在隋炀帝生前不知多少年,先秦时期就有“杨柳”这一说法了。


公众号ID:hs20160420

请扫码或长按关注本公众号!

温馨提示:长时间注视手机有害健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