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庆名人】魏源与魏公稻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 1822年)举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始成进士。官东台、兴化知县及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


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著有《魏源全集》,论学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开启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学习的新潮流,这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魏源是邵阳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曾入选湖湘十大历史文化名人。在邵阳市爱莲文化广场、魏源广场、资江南路均有他的铜像,供后人景仰。

魏源一生熟读经书,却绝非腐儒,一俟从政,其表现也是可圈可点。这有其父亲魏邦鲁的影响,但主要应归功于他自青年时起便游历全国各地、长期为陶澍、贺长龄、裕谦、杨芳等能臣当参谋的历炼,归功于他经世致用人生哲学的指导。

魏公稻便是一个明证。魏公稻不是一个稻谷的品种,却是魏源一段为政历程的缩影。

1849年夏天,已经50多岁的魏源出任江苏扬州兴化知县,看上去是个美差,其实是一个烂摊子。兴化与邻近的高邮、宝应、江都和东台一带合称为里下河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最易雨涝成灾。而数地中,兴化地势最低,宛如大锅锅底,洪水一来,首当其冲。这几县人民全靠高邮城西京杭大运河的百里大堤,拦着高邮湖和洪泽湖的洪水。当时长堤上设有五个大坝,遇上水情紧急,河官害怕长堤决口,掉了自己的乌纱帽,就会下令开坝泄洪。一旦泄洪,则当年所种庄稼全部淹没,“虽黄穗连云弗顾也”。

眼看秋汛将至,淫雨霏霏,湖水猛涨,河官催促着要启坝,魏源面临一场“大考”。魏源上任后直奔大堤察看水势,组织百姓筑护河堤,并阻止河官启坝。他担心自己位卑力单不能胜河督,又亲赴总督陆建瀛处击鼓撞钟,请求陆建瀛坐镇救灾。魏源自己则在风雨中奔走呼号,指挥七县农民挑土护堤。

当魏源紧锣密鼓地组织农民加固堤时,谁知一场罕见的暴雨突然袭来了。一时间,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汹涌的洪水时刻冲击着大堤。暴雨持续下了一天一夜后仍没见停歇迹象,河督发急了,当着总督的面再次强令启坝泄洪。眼看万亩良田稻谷即将淹没,魏源便顶着风雨,扑倒在河堤上痛哭,要启坝就先让水把他冲走。魏源带头站在河堤上,不肯离去,当地群众见此,纷纷涌上河堤,场面十分壮观感人。据史书记载:“自辰至未,屡为巨涛所漂,士民从者十余万”。

第二天傍晚,洪水终于退去。魏源浑身泥水,双眼被暴雨和风浪激打得赤肿如桃,总督陆建瀛见此,百感交集,忙从堤坝上扶起这位56岁的老人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岂不信然。”这一年秋后,兴化县获得了特大丰收,士民有感魏源救稻之恩,都称其稻为“魏公稻”。自此,兴化人民对魏源奉若神明,魏源逝世后,当地人民又将魏源附祀于兴化之范文正公祠堂,教育子孙后代与范仲淹一同缅怀。

与之相应的是,在魏源的传世诗文中,也不乏表现他亲民爱民、重视农耕的佳作。如:

       传舍官如住寺僧,

       半年暂主此荒城。

       湖边无处看山色,

       但爱千家带雨耕。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