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师说】《参学琐忆》序(上)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雲大师說



【《参学琐忆》序】(上)


我记得在纪念馆落成之后,几乎每一年闽南佛学院的院长则悟法师,都会率领学生前来参学。每次来之前,也都事先邀约我和他们的学生讲话。过去,我曾为一些法务到泉州访问,途经厦门,他也会邀我到闽南佛学院和学生们见面。因此,彼此来往的因缘很深。这样的情况,让我想起七十年前我出家不久,师父们都经常鼓励我们到各大丛林寺院参学,或者到各个长老大德那里请他们开示,名曰「亲近善知识」。

 

我几乎在七、八年中,每一年宝华山传戒时,都去参加它的戒会;镇江金山寺的禅堂,我也去饱尝它的禅味;常州天宁寺的行单行堂,我也做过一段时期,禅堂也曾去坐过。其他像南京毘卢寺、古林寺,扬州高旻寺,夹山竹林寺、超岸寺等,他们的长老、负责人,我都曾向他们顶礼,请他们开示过。

 

我到台湾以后,最初并不希望成立什么教团,有一些青年要跟我出家学佛,比方邹萍,以及明藏法师、慧瑞等出家众,我都叫他们或者去白圣法师那里,或者去印顺法师那里。甚至于早期净空、圣严这许多优秀的人士想要出家,也曾经找过我,不过那时候我还很年轻,自觉还不可以做他们的师长,就介绍他们去礼拜东初法师、白圣法师等。

 

在我认为,所有的人士学佛,他不是来卖身找一个投靠的,他要学道,你就要给他一个地方。所以我总想找一个适当的道场让他们前去。

 

来去各有因缘 不在人事着意

 

后来我建设佛光山,因为开办佛学院,一些年轻的人就相聚而来。我秉持过去大丛林里所谓「铁打常住流水僧」的观念,来的,就给他来,去的,就给他去,各有因缘,也不在人事这上面着意。

 

,像从智法师、日常法师、曾宝秀、蔡秀月等人,我也乐于成就他们。我觉得学生青年都是的,都不是我们私人的,因此佛光山的徒众、学生散居在各处,我也从来没有问过。像从智法师一直到今天,他把在佛光山我帮助他修学「般舟三昧」的情况,都记录得很详细。学生到哪里去亲近其他的大德、长者,在佛门,这也是一个应有的学习。

 

我自己继承了丛林这个传统,但是后来发觉到台湾,它没有什么参学、没有亲近善知识的风气习惯。一个人,一旦出家入了这一个寺庙后,就非常闭塞,就以自己的门派为重,和别的寺庙就好像分了门、分了派,不欢喜其他的丛林寺院,甚至互相对立,不肯来往了。

 

还有的人,拜了这个大德做师父后,其他的大德一概就不敢亲近了。甚至也有的师父一收了徒弟,就不准他出外参学,很怕自己的弟子等于像鸽子一样给人掳去了。或者这许多青年还要互相商量:「我们要让某某寺孤立」、「我们要让某某山边缘化,我们不和他们来往」……,完全失去了参学的意义,实在可惜。

 

(未完待续)




星雲大师
微信号:masterhsingyun
做好事 · 说好话 · 存好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