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开启文博人才教育培养新航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近年来,我国文物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一方面,各级政府用于文物保护的经费投入逐年大幅增加,文物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文物价值得到社会广泛认同与珍视。如何把握这难得的发展机遇,培养高素质的文博人才,为推动文物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笔者发现,经过不断探索,、职业院校、文博单位以及相关部委合作,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的文博教育培养之路,全面推进各类文博人才培养。“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120个培训班,培训文物系统人员超过1.5万人。其中,综合管理类人才培训方面,如“全国县级文物行政部门负责人培训”,培训学员2716人,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县级文物行政部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以故宫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西北大学等文博单位和高等教育院校为依托,发挥专业优势培养行业技能型人才,促进文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与文物事业需求相结合。


2015年,、北京建筑大学达成“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协议,面向文博行业在职工作人员,培养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建筑遗产保护三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该计划旨在借助培养院校完备的教学体系,聘请行业专家为客座导师,增加行业专业课程和行业实践教学,旨在为文博行业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养的实践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据悉,2017年招生工作已于近日启动。


2015年,,,共有考古专业人员、文物藏品专业人员、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业人员、讲解员、考古探掘工、文物修复师、古建琉璃工、古建筑工等9个文博行业职业成功列入《大典》。这为今后文博相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对进一步完善文博职业资格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2015年,完成《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文博相关专业修订工作,考古探掘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文物博物馆服务与管理三个专业纳入目录,为大力发展文博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2014年,,提出“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文博人才队伍”的目标。并启动文博人才培养“金鼎工程”,提出“高层次领军人才、科技型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复合型管理人才”四种类型人才的培养措施,构建起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博人才培养体系。为下一个五年的文博人才教育培养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事实上,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老一辈的文物工作者便意识到人才的教育培养问题是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而基本建设与地下文物的保护产生了很大矛盾,要配合基建搞考古发掘,而突出的问题是专业人员严重短缺。、科学院、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短期考古人员训练班。最基础的工作让训练班学员学会,最基本的常识要知道,最基本的要求要知道,最基本的技术要掌握。之后,连续举办了四期训练班,三个月一班,一共培养了341人。这就是人们后来说的所谓“文物队伍的黄埔四期”。这些人后来都成为文物行业的骨干人员。那时候动员了最高级的专家为培养人才服务。训练班主任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裴文中,授课老师也由郭沫若、夏鼐等名流担任。训练班的学员结束学习,马上到发现地下文物的地方实践,夏鼐还到工地上现场指导。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有的地方结合农田水利建设,举办了亦工亦农考古短期培训班,逐步培养了一些当地贫下中农业余考古队员。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四川、扬州等地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配备工作人员和培训经费,也培养了一批当时文物工作急需的专业人员。


在未来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些优秀传统不应被“遗忘”。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考古人员训练班到现在的“金鼎工程”,从“短平快”的培训班到立足长远的学历教育,从人员培训到人才培养,、全面。


未来,我们要继续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壮大文博队伍,全面提升人才整体素质;建立完善能够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人才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注重赋予人才更大可能的上升空间;逐步建成梯次合理、知识结构多元、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与文物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文博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