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吃苦别总拿“当农民”说事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组织了一次活动,让37名大学生远赴安徽淮北农村,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干活”。活动的组织者高宝龙老师说,半个月的“当农民”经历,让同学们一个个变化相当大。一位同学表示,这15天“像过了一年似的”,自己回来后没睡过懒觉,没倒过饭菜,看书学习也不那么眼高手低了。


毋庸置疑,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不但有意义而且有必要。现在大学生多娇生惯养,对生活不懂得珍惜和感恩,让他们吃些苦头也无可厚非。然而,笔者对这次活动有个疑问,扬州大学的这37名学生,真的当了半个月“农民”吗?


从报道中看,37名大学生吃住都在农村,且下地干了不止一种农活。从表面看,他们的确当了一回“农民”。然而我们看看他们的生活状况,却又与农民几乎完全两样。25个男生住一处平房,12个女生住一处平房,男生全部打地铺,蚊帐也没办法挂。请问,你见过农民家里连床都没有,全家人在一起打地铺的吗?


当然,这毕竟是大学生搞社会实践,不可能完全按农民的家庭实际,为他们安排一模一样的条件。只是,既然“享受”的并非农民待遇,为何要说是在当“农民”呢?笔者爱人就是安徽淮北农村的,那里虽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可绝不会有人像这些大学生,步行十几里路去集镇买菜,因为家家都是有自行车的,农民也没必要无谓瞎吃苦。



笔者不知这37名大学生中,有没有农民家庭出身的。即使都是城市里的孩子,既然是去体验农民生活,到农民的家里实际看一下,品尝一下真正的农家饭,总是应该的吧?如果只是想吃点苦,在学校搞次军训就可以,何必如此舍近求远?大学生到农村社会实践,没作任何农村社会调查,没给农民任何知识援助,这样的实践有多大意义?难道安徽淮北的农民,就缺人帮除豆草,挖地沟?很显然,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反思。


在笔者看来,这些大学生当的是“伪农民”,他们的“收获”也是扭曲的。与真正的农民生活严重隔离,以为当农民就等于吃苦受罪,甚至晚上睡觉要被蚊虫咬,白天做饭也要被柴火熏,这只能让他们厌恶农村生活,把“当农民”当成一次“历险”。这些大学生回来之后,开始“珍惜”眼前的生活,甚至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何尝不是出于对“当农民”的畏惧?他们经过这样的一次“农民”经历,怕只会让精英心态更强,与农民、农村的距离更远,这不能不让人深深为之担忧。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