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礼堂书目答问】《抚本礼记郑注考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书 目 答 问

《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二卷,清张敦仁撰,实出自顾广圻之手。初刻本为清嘉庆十一年(1806)张敦仁刻本,北京图书馆、山西祁县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皆有收藏。又有清阮元辑刻《清经解》本,民国十三年吴江施肇曾醒园本。

张敦仁(1754—1834)字古余、古愚,清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进士,官扬州知府、云南盐法道。家富藏书,筑“六一堂”,奉欧阳公象,储书其中,设一小史掌之。藏书处曰“六一堂”“与古楼”“省训堂”,藏书印有“张敦仁读过”“文章太守”“古余珍藏子孙永保”“阳城张氏省训堂经籍记”。好刻书,多善本,主持刊刻《仪礼注疏》、抚州本《礼记注》等,著有《资治通鉴刊本识误》《盐铁论考证》等书。

顾广圻(1770—1839),字千里,号涧苹、涧薲,别号思适斋居士、一云散人、无闷子。清元和(今江苏苏州)人,嘉庆间诸生。其受业于吴县江艮庭,学问渊深,辨证精博,其学精于考订校雠,曾为黄丕烈校《周礼》《仪礼》《战国策》《易林》,为孙星衍校《唐律疏义》《抱朴子》《古文苑》,为吴鼒校《韩非子》《列子》,为胡克家校《通鉴》《文选》,并作《文选考异》十卷附于书后。

顾广圻《与古楼记》说:“阳城张观察古余,早年成进士,仕宦五十载。其居官也,不激不随,进未有不难,退未有不易,阶级方转,而悬车蹈礼。其立身之古也,百行备修,恂恂讷讷,不买名声于天下,而闇然日章。其为学之古也,高明广大,无所不通,老而不肯废书自佚。《儒行》之篇不云乎,‘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先生有焉,斯楼之所以名也。楼在先生侨居秣陵之中正街宅东北隅云。”


嘉庆十年(1805),顾广圻经过扬州,时张敦仁任扬州知府,得见顾广圻,向其询问群经转刻源流,顾广圻遂历举先后所见之书以对,言及其从兄顾之逵所藏抚本《礼记注》一书。张敦仁得知后借而抄校刻印,嘱托顾广圻覆校,并作《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二卷。


顾广圻于《礼记考异跋》称校书之弊有二,一为“性庸识闇,强预此事,本未窥述作大意,道听而涂说,下笔不休,徒增芜累”;二则“才高意广,易言此事,凡遇其所未通,必更张以从我,时时有失,遂成疮疻”。此二者虽殊途,但于诬古人、惑来者可谓同归,故顾氏思救其弊,以不校校之,言曰:“毋改易其本来,不校之谓也;能知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校之之谓也。”评价《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举例也简,持论也平,断决也精,引类也富,大抵有发疑正读之功,无茧丝牛毛之苦,去凿空腾说之损,收实事求是之益,岂但有功于此书也哉?夫故使弊于校者,箴其膏肓而起其废疾矣。”

《抚本礼记郑注考异》以《礼记》四十九篇篇次为序,始“曲礼上”,终“丧服四制”,其以从兄抱冲所藏宋淳熙四年抚州公使库刻《礼记》为底本,或考之唐石本,或取岳本、明嘉靖本、南雍本(即元刻明修十行本)各本,校雠出入,为之考异。此外,顾氏还吸取了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毛居正《六经正误》、山井鼎《七经孟子考文》等书的校勘成果。《考异》校语,只录出校文字,不录经注全文。其校勘文字,尤善于梳理版本源流,对版本间异文,明辨是非,探究致误之由,多有发凡起例之处。他不迷信善本、古本,不曲徇旧本,慎取诸家之说,实事求是而为之,故乔秀岩《学抚本考异记》说:“盖乾嘉以来礼学家莫不标榜郑学,其实在探求符合人情之礼制,意在创立,非在学古。其沈潜三礼经注,体味注文语气,深知郑玄真意者,顾千里一人而已。”


微刊主编:子璋

文字编辑:越之

版式设计:比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