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 唐代 作者:柳宗元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每日一语:时间就是这个样子,徜徉其中尚觉得慢,一旦定睛回望,弹指之间。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 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全石底以出;以,而。

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与韩愈、刘禹锡为同朝为官,,贬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呆了整整十年,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心情抑郁,所以就借山水,欣赏大自然来排遣心中的愁闷. 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有名的《永州八记》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柳宗元,贞元初年进士,官监察御史。顺宗时,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不久,王叔文失败,他也被贬为永州司马,迁柳州刺史。在南方凡十四年,死于柳州。

  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中年以后的处境更加悲苦,但这却使得柳宗元有机会深入生活、接近百姓、反思历史,从而使他成为一个卓越的散文家和诗人。

  柳宗元的诗,数量较多的是抒写个人抑郁的心情和离乡去国的悲哀。

题解:《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评论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着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鋂潭记》《钴鋂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

 这些作品,画廊式地展现了湘桂之交一幅幅山水胜景,继承了郦道元《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水经注》是地理书,对景物多客观描写,少主观感情的流露。而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则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投入作者本人的身影,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风物,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摹细致。肖其貌,传其神。

 文章先写所见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此外,作者还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只寥寥几句,却极其准确地写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都各尽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绝。《小石潭记》赏析(成曾)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

 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形”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小石潭记》鉴赏(范培松)《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则。

 这篇散文写的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小石潭。这个小石潭称不上是美景,更不是什么胜景,只是一个无名小丘边的小水潭。作者写这小石潭的本身,就最好地证明了他没有沾染上展览美景的唯美主义的恶习。从这一选材的价值来看,对于我们当今游记写作也颇有借鉴意义。小石潭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见到它还是费了一点小周折:先见竹丛,耳闻水声,却不见小石潭的身影。小石潭的显现,虽称不上千呼万唤,也可称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妙。待到“伐竹取道”,才见到小石潭。真乃是曲径通幽确实景象不凡。这“不凡”是以“怪”的面目出现的,怪就怪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再加上古树翠蔓的覆盖,使小石潭的全景富有清静感,仿佛不是人间的一个小天地,而是传说的佛国中的一块净土。

 接着,笔锋随转,由静写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也极为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自若地“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多么富有人情味,这倒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为何能“乐”?乃是因为离开了纷陈烦恼的官场这一是非之地,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这位破碎了心的散文家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现实是严峻的。在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环境中,作者感到“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乐毕竟是暂时的,而凄怆是永恒的。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竿见影,觉得此地不可久居而赶快离开,倍感凄寒逼人,毛骨悚然。这篇散文历来被人们誉为精品。它所以能成为精品,归纳起来有这样两条:一是作者敢于选择乱石堆中的无名小石潭作为游记的表现对象,可见作者有过人的艺术胆量;二是作者在写小石潭的景物时能驾驭自如地融进自己的感情,景随情迁,自然地形成一种凄情的艺术境界,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智慧和艺术技能的表现。诚然,归根结底还是一条,作者这样一个人,巧遇这么一块净土,一拍即合,融为一体,真是天助之也,景助之也。

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潭中水声悦耳动听,引起作者好奇于是“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发现了小石潭。(所用方法: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的“移步换景”的写法)

3、作者依次描写了那些景物?用的是哪些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石奇→树美→ 鱼乐(动静结合) → 水清(侧面描写)→溪身曲折→ 岸势参差(比喻) → 四周幽寂        移步换景:小丘西→石潭边→潭西南

4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小石潭的美景的?请举例说明。

A: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相结合:

动态描写: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静态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B: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水尤清冽

侧面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5作者游小石潭时情感有何变化?请找出文中相关句子说说你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明确:A:愉悦:心乐之→小石潭美丽的景色

B:忧伤: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用的是“寓情于景“的写法

6作者借小石潭的美景来抒发怎样的情感呢?

明确: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和抑郁忧伤之情。

7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到底是“乐”还是“忧”?

   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结:,一贬就是十年,,使他不得不寄情山水,但眼前的景色,即使再美,也不能真正解他心中的忧愁,因为他是一个有强烈责任感的忧国忧民的伟大的人,他时刻牵挂着天下的黎民百姓,他怎能有心情来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呢?

总结全文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文章写景的方法有:移步换景、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运用修辞、寓情于景

    《小石潭记》是一幅寂静清幽的水彩画(寓情于景的写法);也是一首抑郁哀怨的古典乐曲(抑郁寡欢的情感);更是一篇难以忘怀的优美篇章(山水游记的名篇)。

 

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下见小潭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4、日光下澈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5、俶尔远逝

【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

6、潭西南而望。

【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7、斗折蛇行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8、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9、凄神寒骨

【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

10、如鸣佩环

【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11、心乐之

【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

12、近岸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13、隶而从者

【隶】名词作动词,跟着。

14、似与游者相乐

【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重点虚词

1.谭西南而望(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

2.乃记之而去(表承接,连词)

乃记之而去(“于是,就”的意思,副词)

1.卷石底以出(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

2.以其境过清(因为)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特殊句式

倒装句

1、如鸣佩环

(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全石以为底

(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3、卷石底以出

(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

(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

(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

(省略主语“我”)

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修辞手法

1、闻水声,如鸣佩环。

(比喻)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拟人)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比喻)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赏析


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拓展:

柳宗元的诗句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早梅》

宁为有闻而死,不为无闻而生。《上扬州李吉甫相公献所著文启》

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

雪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近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别舍弟宗一》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重别梦得》


小石潭记练习题及答案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     ) 然不动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   ,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
他            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7、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
C  不可久居   (居住)            D    影布石上   (  映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新课 标第 一网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
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略
3.①抒情议论  散文   ②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4、(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5、C
6、B
7、
  1.略    2.C  3、略 4、略
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9.略
10、D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