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海狗鞭,壮了宰相的阳,也成就了他700年的不世功业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一个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鞑靼的将军,他们的暗度秋波,成就的是一个时代里的大国姿态



万历十年6月20日,北京城的张府紧掩的门缝中传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叫。那一刻整个大明帝国仿佛剧震了一下,所有人都觉得脚下猛地踩了个空。

张居正死了,卒年57岁,而远在宣府的一个人在几天后听到这个传闻,手中的笔滑落到地上也没有觉察,感觉到自己平生所愿再无机会完成。

几十年后,有个文人沈德符,写了笔记《万历野获编》,认定张居正确因滥服壮阳药耗竭元气而亡,还指出张居正所服之药为戚继光所赠海狗鞭。

一个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一个威震东南、西北边疆的最高将领,因为一根海狗鞭而命运相连,他们同时成就了不世功业,。

这个安徽定远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再也完成不了他的“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梦想。


会搞“上下级”关系的戚继光

张居正还不是权臣的时候,只是内阁里不起眼的小人物,除了时时为徐阶出主意,便是给万历皇帝上课。

而此时的戚继光已经威震东海了,,便舍命逃亡。

戚继光的抗倭功业彪炳千秋,闽浙绵延千里的海岸线上,至今随处可见纪念他的碑刻雕像庙宇,海潮升时,似乎还能听到四百多年前那群亡命武士绝望的惊呼:“戚老虎来了!”很多地方甚至把他与关羽、岳飞合祀。

当然,戚继光丝毫无愧于这些崇拜,但感恩的人们却不自觉地冷落了当年与戚继光并肩抗倭的另一位英雄,俞大猷。

嘉靖四十一年,,攻占兴化。明廷急委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任副职,前往围剿。两人联手谁能一挡,。但论功时,戚继光功居首位,取代俞大猷为总兵,大猷却只得了些赏银。

报功奏章怎么写,很大程度决定于上司的一支笔,如此看来戚继光与领导处得比俞大猷好多了。

细究戚继光一生,在所有位上与同僚上司下属都相处甚好。他的上级胡宗宪、谭纶、刘应节、梁梦龙,监军汪道昆、赵大河等人,大都与他有深厚的交情,至少不会掣肘,如此情形,俞大猷自不能与之争功。

与上司套交情,奥妙无穷,少不了铜臭龌龊见不得人之事,但俞大猷从未因此鄙夷戚继光,更没有嫉恨过他,一生始终是戚继光的知己至交。

因为他明白,无论戚继光用什么手段来争取上司同僚的支持,目的与他一样,都是为了大明江山,为了天下苍生。


(戚继光书法)

他由衷地为戚继光能在如此融洽的环境下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感到高兴。凭他历经沧桑的老眼,他定能发现自己与戚继光肝胆相照。

戚继光少年时写的诗句,便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但若想四海波涛真正平息,仅仅拥有谭纶等一级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戚继光对大明王朝的弊病洞若观火,他曾言:“(边防)其机不在边鄙,而在朝廷;不在文武疆吏,而在议论掣肘。”

他极其渴望能放开手脚报效国家。但是他每次要和更多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这让他非常苦恼。

他讨厌将一切精力都放在讨好、迎合的这些事情上。

一直到他认识一个和张居正一样有才华的内阁侍郎张四维,他对戚继光说:“宁伺千人,莫如一穷。”宁可巴结顶头上司,不如干脆巴结在将来最有权势的那个人,烧冷灶的最后都能吃上热米饭。

张四维其实想说的这个冷灶是自己,但是戚继光却看中了张居正,那个还在内阁里面小心翼翼的中年男人。

于是,顺理成章,戚继光家乡出产的海狗鞭送到了张居正府上。

(戚继光的抗倭阵)

被人评“节操不如”的民族英雄

于是,戚继光的背后有了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强硬靠山。

之后的戚继光主持东南沿海的“剿倭大业”,此后随着织田信长在日本的崛起,。

南方倭患大致已平,戚继光北上镇守蓟州,防备鞑靼。

张居正尽可能为戚继光创造条件统筹全局,把他辖区内职位相当的高级将领全部调往别镇。

戚继光还获得了张居正批的特权,令该区文官不得干预军务。谁为难戚继光,张居正便不动声色地将其人迁调至别处。至于财政后勤,更不须戚继光操心。

戚继光也不负张居正信任,“节制精明,器械犀利,蓟门军容遂为诸边冠”, “在镇十六年,边备修饬,蓟门宴然。”

张居正在世时,戚继光得到了大明朝允许武将所能得到的最高职务与荣誉。

张居正恃才傲物,面对这位军事奇才却虚怀若谷,“一切用兵兴建,惟继光之言是听”。只要是戚继光门下,不需要通报即可入府。

将才戚继光在相才张居正的坚持和斡旋下,在北方再展雄风,建功立业。他编练的军队,无论在火器的编制训练还是单位战斗力而言,都堪称同时代全世界装备最精良、科技最先进、训练最扎实、战斗力最旺盛的劲旅。

他写的兵书、所创武器,军队训练的方式在几百年之后仍然沿用。

同时张居正在无外患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一系列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

同时他们的“将相和”,也将创造了一个武将的奇迹:国库充盈,,西北鞑靼再也不敢侵扰中华。

万历年的大国姿态,都是那些海狗鞭之功吗?

明末清初史家谈迁在《国榷》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非戚将军附江陵(张居正)也,江陵自重将军耳。”

张居正在书信中也说:“戚帅才略,在今诸将中,诚为希有。”海狗肾虽然珍奇,但若要比礼物贵重,一个不扰民、不刻兵的武将怎能是他人对手?张居正为何独独如此厚待于他呢?

原因也很简单,张居正也同样“但愿海波平”。因为感激,戚继光送上了扬州瘦马和海狗肾。

如何评价戚继光、张居正,几百年来便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可谁也不能否认他对于天下大治的殷切愿望。

为了这个效果,戚继光顾不上自身小小的名节了。

  但对于一个自幼熟读圣贤书的儒家学子,张居正迈出与宦官交接的第一步定是需要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正如戚继光送出海狗肾一样。

  戚继光家教极严,其父戚景通为官严正清廉,从不奉承权贵,有次甚至因拒绝遵循官场陋规送点小礼而丢了官。可以想象,以孝闻名的戚继光在采购礼品时心情的痛苦。

  最终,高傲的张居正在宦官面前谦逊地弯下了腰,戚继光则恭恭敬敬用火漆封好了一份份礼盒。

但无论是戚附张,还是张重戚,在世人眼里,戚继光此举终是有亏,反正如此结为一体,便是私党,绝不是光明正大的路数!

所以《明史》将其与俞大猷相比时便下了个“操行不如”的结论。

在大明朝有两个奇怪的现象:文高武低和贪腐成风。

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达成自己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的愿望,一个正直不屈的人是做不到的,所以俞大猷只能郁郁而终。

即使七品的文官有时候也可以对三品的武官颐指气使,比如当年的王本固和胡宗宪。

戚继光怕老婆,一个指挥数万人的将军单单怕自己家里的女人,这在七百年间无数次的当作笑谈。

据说他的老婆实在太凶,闹得他实在受不了,一气之下从家里搬出来,住进了军营里。

部下觉得他又窝囊,又可怜,纷纷煽动他:你老婆竟然如此嚣张,还敢欺负你,我们大家穿好盔甲,备齐刀剑 ,在营里等着,让小女人见大官人的威风。

约定的日子到了,手下全副武装,埋伏在营内,戚继光则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婆进营。老婆大人如约前来,她进入营房,看着周围手持刀剑的士兵,毫不畏惧,还大声喝问戚继光:“找我来有什么事?”

在位凶悍的老婆面前,戚继光没有示弱,他霍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刚刚整队完毕,特请夫人前来阅兵!”

能够这样的人,知道委曲求全,知道讨人欢心才能让家庭和睦,放在官场的张居正身上也就不足为怪了。

问题是他找到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张居正。

如果他没有找到这样一个人,是不是永远像俞大猷一样,一生都在遗憾中,感叹世间呢?

所以,他们问心无愧。


(戚继光墓)

因为他们已经发现,若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天下之大,只有此路还可一试。

如此危机四伏的时代,绝不是靠夫子寻常的教诲便可救得的,张居正有言:“非得磊落奇伟之士,大破常格,不足以弭天下之患。”

张居正、戚继光都是能大破常格的磊落奇伟之士,所以他们成就了一番事业。

戚继光算是幸运的,如此险恶风波袭来,不过是罢职归田养老。

对于万历皇帝的宽宏,戚继光无比感激,认为是“圣明独鉴孤臣,眷未衰也。”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时时购千金姬、岁献海狗肾的大帅,回乡后居然穷得连给自己买药治病的钱都没有!

无钱买药病死了,是不是钱财都用来送礼了,自己没留几分。

一个英雄的的身上顿时有了“悲情”的色彩,或许上面文章更多的是对一个人物在非常体制下的无奈之举。

但他的死让他的一生如此明了,英雄,果然不是一般人!致敬!!!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