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元宵节有关的十大名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朱元璋有一年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


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北宋时,贾似道镇守淮阴(今扬州),有一年上元灯节张灯,门客中有人摘唐诗诗句作门灯联:“天下三分明月夜,扬州十里小红楼。”


据说,此联为我国最早的灯联。此后人们争相效仿,在大门或显眼的柱子镶挂壁灯联、门灯联,为元宵佳节增添了节日情趣,也为赏灯的人们增加了欣赏内容。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


袁世凯当皇帝时,曾对元宵两易其名。因“元宵”与“袁消”谐音,袁世凯感到很不吉利,于是下令全国,庆贺元宵节,民间吃“元宵”改为吃“汤圆”。转而一想,“汤圆”---“汤袁”,不成了“汤煮袁世凯”吗?于是再次下旨,全国将“汤圆”改称“汤团”。


当时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大总统,洪宪年,“元宵”改名称“汤圆”;明年元宵后,谁还叫“汤团”。失道者寡助,袁世凯只当了81天短命皇帝,就真的“袁消”了。后来有人就此事作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使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