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王李秀成死后,是如何被再度“发现”的?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一切都是文本”,是后现代史学的标杆性话语,虽有导出历史虚无主义之嫌,但其主要内涵是:后人可能无法还原客观历史真相,却能厘清历史传播的脉络。换句话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永远处于不断被重新“发现”的状态,而整个人类历史,也就永远处于不断被重写的状态。

因为:书写历史的人,变了!

众所周知,,无论从传统还是西化视角观察,都显得十分另类。但是,遗留下来的诸多史料都充斥着清廷的恶意抹黑,也是不争的事实。毕竟,大多数时候,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假如清朝的统治从此顺风顺水,永远延续下去,那么曾经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或许会渐次被淹没在历史尘埃里,即便偶尔被人提起,也是如妖魔一般可恶可憎。不过,历史不能假设。真实的情况是,清廷终于小心翼翼地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却走得太慢太慢,结果先是输给“蕞尔小国”日本,接着遭到八国联军的蹂躏。那些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终于等不及了,批判清廷甚至是推翻清廷的声音渐渐高涨起来,于是原本被“妖魔化”的太平天国再度被发现,以“英雄”的形象重新进入人们视野。

忠王李秀成的遭遇,就很典型。

考察现存史料,最早为李秀成公开翻案的,当是发明“时务体”、笔锋常带情感的天才梁启超。,却是第一流的史学家,率先采用西方长篇传记形式来记载当代史,于1901年写成《中国四十年大事记》,其实就是为李鸿章做传。在这篇名文里,他不仅客观论述了李鸿章的是非功过,而且对李秀成给予了很高评价。诸如:

“最聪慧明敏,富于谋略,胆气绝伦。”

“智勇绝人,且有大度,仁爱驭下,能得士心。”

“秀成知人善任,恩威并行,人心服之,若子于父。”

“李秀成真豪杰哉!”

在读过《李秀成自述》后,梁启超称“犹凛凛有生气焉”,并发出感慨:

“呜呼!刘兴骂项,成败论人,今日复谁肯为李秀成发幽光者,百年而后,自有定论,后之良史,岂有所私。”

梁启超的文字极富感染力,当年胡适就曾说过:“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有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而且,梁氏文章的传布范围相当广泛,每篇出来,几乎都阅者无数。于是,,焕发出新的光芒。

至革命风潮涌起,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几乎都将太平天国视作榜样,孙中山更以“洪秀全第二”自居,多方探寻天国史事,后在欧洲读到呤唎《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大加称赞,说这位西方上校“夙具侠骨,有义风”,又称:

“有读其所著之太平天国革命史,而不泪下者乎!洪秀全、李秀成学诸豪杰,幸有此书,为之表白,得脱逆贼污名,而为轰烈之革命的殉国者,得受后世识者之追悼。”

在诸多太平天国中,孙中山偏爱李秀成,说他是“屡立大功”、“又受牵掣”而功业未就的上上人物。曾在李秀成幕府效力的日本人曾根俊虎,是孙中山的好朋友,经常对他讲述忠王智勇事迹,令其神往不已。

1905年,在孙中山授意下,同盟会会员刘成禺以曾根俊虎的《粤军志》为蓝本撰成《太平天国战史》,着意塑造李秀成的正面形象。第二年,韩孔厂编辑中学参考读物《近世中国秘史》时,将《李秀成自述》编入,并称赞他有“大将器度”,进一步扩大了宣传范围。

如果说孙中山等人的宣传尚有史料根据的话,那么1907年由同盟会会员黄小配在香港《少年报》连载的《洪秀全演义》,对李秀成的刻画就包含了太多的虚构成分,模仿罗贯中手法,应划入文学范畴,而非史学范畴。

但是,这种艺术化再创造,符合革命宣传的需要。章太炎就为本书作序,称:“太平天国人才济济……若石达开、林启容、李秀成之徒,方之徐达、常遇春当有过之。”

类似的评价还有:

“吾尝论次太平诸将之人物,其所最崇拜者,二王真能将兵者,在前期唯一翼王,在后期唯一忠王,二王真能将兵者,且能将将者。”

“(李秀成)真卓然为十九世纪中代表中国之一人物。”

当时的反满刊物如《江苏》、《云南》等,不仅虚构出许多关于李秀成的轶事,而且模仿李秀成语气写出了许多诗词和对联。如:

举筋对客且挥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月明青蓑笠,帐中霜冷赫连刀。

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尝惜羽毛。

我欲乘风归去也,卿云横亘斗牛高。

再如:

马上得之,马上治之,造亿万年太平天国于弓刀锋镝之间,斯真健者;

东面而征,西面而征,救廿一省无罪良友于水火倒悬之会,是曰仁人。

当然,辛亥革命时期,被重新发现的尚不止太平天国,还包括南明史等一切可以为革命事业服务的内容(还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悲惨的汉民族记忆)。难怪有学者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因为在“反满”上的一致性,太平天国常常被视作辛亥革命的前奏。其实,二者之间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别。不过,,其合法性均来自于“推翻封建统治(清政府)”的革命,所以大都对太平天国持正面评价,对李秀成的形象刻画也越来越饱满。

其实,1923年出版的《太平天国志》里的这句话,或许透露出更多信息:

“欲表扬汉族武功,又何为而不作太平天国志也。”

祥说: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忠王只有一个,但在他死后的历史时空里,又产生了无数个形态各异的忠王。最有意思的是,不论是阅读第一手史料的史家,还是只欣赏戏剧或小说的普通读者,都认为:他们所看到的忠王,才是真的忠王。

【评论见仁见智,但真相只有一个:还原最劲爆、最有趣的历史细节。】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