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沉船珍宝展”看博物馆的开放与严谨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1998年,几位渔民在新加坡东南方约600公里处的勿里洞岛附近爪哇海域捕捞海参时,发现海底有一个埋藏了大批瓷碗的土堆。随后,印尼政府授权一家德国打捞公司经两次作业将总共约6万余件文物打捞出水面。



展厅入口及中文导览讲解


  2005年,新加坡政府在邱德拔遗产基金的捐助下购藏了这艘满载着中国文物的唐代沉船“黑石号”


  2016年1月,中国媒体普遍报道了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推出“唐代沉船珍宝展”的消息。在出水近20年后,这个被称为20世纪最重要、年代最久远的海洋考古发现终于公开展示于世人的眼前。


  为了表达对这个重要文物收藏的珍惜,“唐代沉船珍宝展”被安排在亚洲文明博物馆的一号展厅,据称,这个展厅也正是以捐赠者姓名命名的“邱德拔厅”。展览的引导牌上选用了中国唐代银器的一个生动细节:一只瞪圆了双眼的瑞兽在一片缠枝纹中侧望着远方。



展厅一隅 


  从玻璃屋顶上洒落的阳光,照射在一览无余的展厅中,这艘唐代沉船1100余年来在浅海中安睡时,也应该是这样天天迎接着穿过海水而来的阳光。为了最大限度地吸引参观者,“邱德拔厅”的西、北墙面几乎都是落地玻璃长窗,从博物馆外经过的行人、游客可以看到展厅,“唐代沉船珍宝展”更是开放了一个背面也是玻璃的透明展柜,来自海底的数件大个儿陶瓷器置身其中,从西入口走进博物馆的观众可以第一时间看到这个展览的部分展品。



精美的长沙窑执壶


  这艘全长仅18米的木船装载了近6万件瓷器,绝大部分来自长沙窑,作为普通商品出口的碗、盘、执壶数量十分惊人,展陈时挑选了其中较有代表性、品种密集的陈列于玻璃展柜中:在碗内写有文字的、绘制了飞鸟和云气纹的、造型有趣的,观众既可以想象其规模之巨大,也能较为全面地观赏到这批长沙窑产品的概貌。——如此大量的相类文物展示,在国内博物馆中并不多见。



居左三件为唐青花盘,右上为风格青花盘


  最令中国陶瓷界轰动的唐青花瓷器展柜中,一共有四件展品,三件来自“黑石号”,一件来自相近时代的伊朗。这是为了让观众可以看到在钴蓝釉的使用上,中国唐代与伊朗王朝的相近之处,而且在美术设计上,唐代窑工们也向万里之外的伊朗手艺者学习借鉴。多件有强烈王朝艺术风格的陶瓷与金器,也表明了中国人的“高定”在唐代就很风行。


  在努力寻找这艘唐代沉船历史信息的过程中,博物馆方面也不无遗憾地认为:“为了避免沉船遗迹遭受盗劫,印尼政府雇用行事捷速的打捞公司进行作业。沉船的货物大部分保存完整,有价值的信息都被记录下来。至于这是否为最恰当的处理方式,至今仍未有定论。水下考古是另一种常见的打捞方式,尽管价格昂贵、相当耗时,却能够提供更多的文献记录。”



伎乐纹八棱金杯



有清晰铭文的扬子江江心镜


  对活跃于中国唐代的海上陶瓷之路,博物馆的研究也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9世纪时,中国瓷器在外国相当流行;当时的中国有能力批量生产成千上万几近相同的瓷器;当时的中国拥有一个能够将全国各地的货物集中到一个港口(‘黑石号’出发地扬州)的国内航运网络;当时的中国具有一个货物投资以及利润共享的金融系统。”——笔者在展厅中与博物馆的中文导览人士交流时,也非常清晰地感觉到了在“黑石号”的研究方面,新加坡专业人士的严谨与客观。




  据传,在新加坡购藏这艘唐代沉船之前,我国也同样面对此一机会,但当时的专家和主事者们认为要价过高不能接受,遂与“黑石号”缘尽而过。


  展厅里的金银器、江心镜、唐青花是唐代沉船里的艺术瑰宝,大批没有展出的陶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的重要佐证。永远抵达不了目的地的“黑石号”非常偶然地从时光的沙漏之中“遗留”到今天,成为一个不朽的传奇。


本文原创,请勿转载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号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