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不问出处——五胡十六国的牛人们 NO.146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NO.146

 

据说有一次谢安与一帮朋友一起泛舟大海,没想到天气突然由晴转阴,风浪大起,船只晃得如同游乐场的海盗船一样。

众人都十分害怕,心像此时的船一样晃荡不已,脸色像此时的天气一样阴沉不定。

只有谢安依然毫不在意,谈笑自若。

船夫看他这样镇定,也放了心,便继续驾船前行。

过了一段时间,见风浪越来越大,谢安又笑着对船夫说:如此我们怎么能安全返回呢?

船夫按照他的指示,立即掉转方向返航,最终安全回到了码头。

这就是谢安。

这就是大将风度。

他这个人似乎天生是为大场面而生的。

无论多么危急,他都不会失去冷静,无论多么困难,他都不会失去信心。

在汹涌的大海里,他就是定海的神针。

在恐慌的乱世中,他就是天然的领袖。

于是,在桓温去世后,谢安自然而然地成了东晋朝中众望所归的人选,先是升任尚书右仆射、后将军,不久又被加封为中书监、录尚书事、司徒、侍中、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顺理成章地掌握了朝廷的最高军政大权。

不过,此时桓氏家族的势力依然很大。

如今桓家的掌门人是桓温的弟弟桓冲。

和桓温相比,桓冲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却多了点对朝廷的忠心。

当时前秦已夺取了益州,国势危急,深明大义的他深知自己的名望不如谢安,觉得必须以大局为重,加强谢安的权威,便不顾族人的反对,主动把扬州刺史这个掌握京畿的要职让给了谢安,自愿外任,先后出镇徐州(治所今江苏镇江)、豫州(治所今安徽当涂)。

公元377年,桓冲又回到了桓家的老根据地荆州(治所今湖北江陵),出任都督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此后,桓冲长期坐镇荆州,代表桓氏家族把控长江上游各州郡(江荆梁益宁交广七州);谢安则居于建康,带领谢氏家族执掌长江下游诸地区(扬豫徐兖青五州)。

桓住长江头,谢住长江尾,携手同心抗前秦,共饮长江水。

桓、谢两家的通力合作,使之前危机重重的东晋朝局一下子得到了缓和,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

解除了内忧的谢安开始着手应付外患。

为了应对前秦的巨大威胁,谢安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为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负责北方防务。

在谢安的授意下,谢玄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广陵等地招募了大量北方来避难的流民,组建了一支新军。

由于京口位于京城建康之北,当时号称北府,故这支部队被称为北府兵。

谢玄知人善任,从这些应招的流民中选拔了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孙无终等一大批名将,其中尤以刘牢之最为出色。

刘牢之相貌魁伟,深沉刚毅,且又足智多谋,深受谢玄器重,作战时他经常率领精锐担任前锋,所向披靡。

在刘牢之等人的带领下,北府兵的战斗力极强,很快就成了东晋政府手中的一张王牌。

就在东晋上下紧锣密鼓地加强战备的时候,前秦主苻坚也开始动手了。

公元378年,前秦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对东晋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攻势。

西路的主帅是苻坚的庶长子长乐公苻丕,这年2月,他被委任为征南大将军,督率苟苌、杨安、慕容垂、姚苌、石越、毛当等名将,分四路南下,总兵力达十七万人,会攻东晋重镇襄阳(今湖北襄阳)。

同年为了策应西路秦军的行动,苻坚又派大将彭超、俱难等人率军七万,攻打彭城(今江苏徐州)、盱眙(今江苏盱眙)等地,开辟东线战场。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