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坛点将录 丨 刚健婀娜的皖派元祖邓石如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天衡艺术讲坛”

获取更多资讯


刚健婀娜的皖派元祖邓石如

韩天衡   张炜羽


“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是清代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针对印章篆法、章法布局的疏密虚实关系,所提出的蕴藏着丰富美学思想的至理名言,长期被运用到方寸之间,艺术效果尤为显著。


邓石如篆刻

“灵石山长”

邓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顽伯,号完白、古浣。安徽怀宁人。出生贫寒,年少采樵贩饼之余喜摹习父亲邓一枝的印章与隶书。邓石如性好奇山秀水,一筇一笠,日行百里。尝攀登庐山绝顶,断粮八日,摘野果充饥。他体魄强健,青壮时夜宿僧舍,力搏群匪,颇具游侠之气概。邓石如三十多岁时书印作品得到了安徽寿州循理书院院长梁巘的赏识,便推荐他到南京大收藏家梅鏐家中修学深造。邓石如在梅府纵观历代金石碑帖文字,砥志研思,寒暑不辍,临摹秦汉及李阳冰碑碣篆书各达百本之多,继学《说文》与汉隶,旁涉三代钟鼎铭文及两汉碑额,“以纵其势,博其趣”,使书艺有了“一日千里之效”。在扬州复得名士程瑶田的指授,逐步确立了自己刚健婀娜、刚柔相辅的风格。乾隆末,邓石如策驴北上,在京城其书作深得刘墉、朱珪、陆锡熊等名臣与鉴赏家的赞赏,叹为:“千数百年无此作矣。”户部尚书曹文埴更誉其四体书为“国朝第一”。其弟子包世臣也亟力揄扬,在书学论著《艺舟双楫》“国朝书品”中将当时九十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分为“神、妙、能、逸、佳”五品九等,并将乃师的隶书、篆书推为“神品”,分书和真书列为“妙品上”,可谓无出其右,奠定了邓石如在书法史上的崇高地位。


邓石如大胆地以长锋柔毫作篆,融秦汉石刻、碑额与李阳冰为一炉,并打通了篆、隶之间的壁垒,富有创造性地将古隶笔法糅合其中,使线条婉畅姿纵中有提按、转折、方圆等丰富的变化,风格雄奇郁勃,可谓旷代绝诣,凌轹古今,开启篆书一代新风。康有为推崇其篆书为:“尽收古今之长,能上掩千古,下开百祀。”而他篆刻也得益于书法上的造诣。


邓石如篆刻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邓石如刻印初受何震、梁袠和程邃的影响,随着自己个性化篆书风格的成熟和“印从书出”全新创作审美观的确立,邓石如大智大勇,打破了“白文用汉,朱文用宋”的传统禁忌,尝试着将其娴熟的,极富弹性与张力的小篆笔法融入印作之中,并在章法上“计白当黑”,开合险绝,小中见大,气象雄遒,绚灿堂皇。他在刀法上所施的冲披手段,酣畅洒脱,使作品表现出浓郁且丰厚的笔墨情趣和强烈的虚实对比感,为印坛开创出气局宏阔、刚柔相济全新的面目,被印学界尊为“皖派”篆刻的元祖。


作为清代两大篆刻流派的创始人之一,邓石如的意义在于冲破了丁敬等浙派印人“印内求印”的藩篱,并一反浙派篆求方、尚切刀、重工稳内敛的风格,而突变为篆用圆、施冲刀、求瑰丽外拓的印风特征。他以亲身的探索与实践,开启了崭新的“印从书出”篆刻创作理念,为后世印人表现个人书风、刀法情趣等个性发挥方面作了多方位有益的启示。像晚清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大家均由借鉴邓氏而获得创变和成功。邓石如印作遗存为数不多,且带有开山者特有的生涩感,也为继承者吴熙载等将“皖派”向完善、定型、精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新民晚报》2014年2月22日)


韩天衡美术馆


地址:嘉定区博乐路70号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 停止入馆)周一闭馆!
门票价格:全年免费开放

公共交通:轨交11号线至嘉定西站转公交嘉定11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也可乘坐公交嘉定6路、嘉定4路至博乐路金沙路站下。

长按二维码关注“天衡艺术讲坛”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全景浏览“不逾矩不——韩天衡学艺七十年书画印展”。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