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联话 ▎半径雨余香稻熟;丰湖波暖鲫鱼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康熙)惠州西湖志》里的“半径樵归”,宋代的惠阳古八景之一。


现今在惠州宾馆小岛悬挂的楹联,除了江逢辰“不深不浅湖水;半村半郭人家”那副外,还有一副郑板桥书写的摘宋人诗句联:

 

半径雨余香稻熟;

丰湖波暖鲫鱼肥。

 

此联见载于苏东坡在惠州写的一篇短文中,作者不详,既然为东坡称引,写作时间至少应早于北宋绍圣年间,是迄今所能见到有关惠州的最早一副联语。东坡此文不长,兹录如下:

 

惠州西南五里所,地名半径,皆美田,宜粳稻,自丰湖泛舟可至焉。前辈有诗云:“半径雨余香稻熟,丰湖波暖鲫鱼肥。”吾至惠州一年,欲游而未果也。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是位苏粉 曾将此文书写为条幅,因为未注明出处,以致有人据此而认定郑板桥曾经到过惠州,其实这不过是一个美丽的误会而已。


郑板桥行书《录东坡文》,过去曾让人误以为他曾寓惠一年。


此文所载的那这两句诗,应该是律诗中的一联。当然,诗的联句并不等同楹联,即使是在律诗中被严格要求对仗的颔联和颈联,终究只是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未必可以单独地抽取出来作为楹联使用。要作楹联,除了要符合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等项基本要求外,还必须契合悬挂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因素,是独立成篇、意义完整的审美主体,如东坡寓惠诗《江月五首》的“冰轮横海阔,香雾入楼寒 ;明代邑人姚子蓉《题准提阁》诗的“阁静山为梦,湖空水得禅  清代邑人江逢辰《题白鹤峰东坡祠》的“槎江水抱城阴曲,象岭云涵塔影重 ;民国东莞邓寄芳《题荔晴园》的“春月春花初入座,湖山湖水正当门 等等就是。半径雨余香稻熟,丰湖波暖鲫鱼肥 一联,应该说也是符合上述基本要求的。


早两年,有人从郑板桥书写的条幅中摘出这两句制成木刻楹联,悬挂在惠州宾馆浮碧洲(俗称小岛)的回廊廊柱上,名人手笔,自然能为湖山增色。不过笔者以为,如果把它放置在菱湖小隐公园的亭台或者大门上,或许地点更为适宜,更能彰显横槎溪及菱湖一带深厚的人文底蕴。


横槎溪俗称半径沥,是西湖三大湖源之一,从红花嶂出黄峒、榜山间,经半径、都田,于犹龙山下(今惠州市第二医院附近)注入菱湖。十里长溪,中有澄潭碧湾,萦回曲折,不殊杭湖九溪十八涧,舟游尤便。(张友仁《惠州西湖志》)在宋代已有名,入明之后,更是文人骚客泛舟访胜、诗酒流连的去处,而其中的半径樵归,更是著名的西湖八景之一。明代宣德年间惠州进士吴高曾有诗云:

 

惠阳十万家,薪皆此处。

荷叶盖头归,知是前溪雨。

好鸟如有情,对人相慰语。

明日仍复来,山灵不厌汝。

 

诗中所说的“前溪”,就是横槎溪。及至明嘉靖年间,薛侃、叶春芳、谢宪、叶萼、叶梦熊、杨起元等学者名流,先后在那一带营构精舎园林,读书课徒,是晚明理学在岭南的重要传播地,对惠州乃至于岭南的思想和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现在悬挂在新建横槎小隐公园内的两副五字联:

 

按琴看鹤舞;

把酒对鸥尝。

 

遇鹤当成石;

归樵疑是仙。

 

作者是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名士,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叶梦熊的父亲。上录联语摘自他在半径横槎精舍所写的五言诗,是当时西湖文化活动在那里留下的雪泥鸿爪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