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以来状元中的第一人,孙伏伽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文/历史崔


上一集历史崔讲了,李隆基时期的宰相宋璟,因为正直的性格,被武则天赏识,经历改朝换代后,由姚崇推荐,进入政事堂,他是十事要说中很好的一个补充,最突出的政绩,是反腐。


因为环境的特殊性,在武则天下台后,几个重要人物,包括太平公主、韦后在内,疯狂地吸收人才,导致底层上来的读书人,出头的机会变少,行贿走后门,成为做官的常态,于是宋璟提出“唯才是举”。


老宋不仅杜绝走后门,连每年官员进京,正常的社交活动,也被禁止,在京城当官的年终奖没了,引起抗议,宋璟被赶出京城。


最后还是姚崇,,继续在李隆基的眼皮底下当差,不过人事部长的位置没了,走到了幕后,这样的安排,让宋璟过了几年清静日子,在安静中度过晚年。


宋璟是通过正经的科举考试,进入的官场,十七岁就考中了进士,但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是站在读书人顶点的人物,他的身份是状元,但这个状元很特别,因为在史书记载的状元中,他是第一人,名字叫孙伏伽。


聊下面的话题前,先熟悉下前面的章节:


1、宋璟,唐朝的纪检干部


2、马周,唐初寒门士子的第一任代表


3、李世民为什么能打败窦建德和王世充


孙伏伽出生在山东的德州,成年后,经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当时还是杨广当皇帝的隋朝,具体考的怎么样,没记载下来,知道的,只是去地方,做了一名小公务员,养家糊口而已。


他当状元的年代,属于复读后的第二次机会,时间已经是唐朝的武德年间。


科举制度是隋朝时期,杨坚为了对抗世家大族,制定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开始于隋朝,为什么第一个状元却诞生在唐朝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隋朝时出现的第一名,史书上没有记载,有记录的书,不见了,或许烧了,或许根本没有引起史学家的注意,总之,孙伏伽的第一人身份,就这样被保存了下来。


隋唐时期的考试,分两种,一种叫进士,考的是写作,内容就是写诗词歌赋,另一种叫明经,考的是记忆力,内容包括礼记、周易、孝经什么的,考试的方式是随机抽签,抽到什么,背什么。


因为明经的发挥空间太小,正经的读书人,都比较不屑,而且录取的人也多,毕竟技术含量不高,所以到了后面,都往进士那边去了。


在唐朝,状元还有个称呼,叫状头,什么意思呢?


那时要参加考试,必须得到地方上的推荐,地方负责人如果觉得你这人还不错,就会给发一张证明,类似于准考证之类的。


到了考试当天,凭证进入考场,考完以后,要排名次了,就把准考证都收起来,按照名次,排列准考证,第一名的就排在最前面,叫状头。


孙伏伽的状元,有一丝幸运的因素,为什么这么说呢?


公元617年,,随后进军长安,并在当年的11月,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新皇帝,几个月后,宇文化及在扬州,杀死老板杨广,随后李渊踢掉杨侑,宣布建国,,就是唐国。


杨广死了,宇文化及带着精锐的骁果军,计划回到洛阳,却在外围,遇到了李密,瓦岗军双线作战,打败宇文化及之后,遭遇王世充偷袭,全军覆没,李密逃往长安。




李密走了,瓦岗军解散了,王世充开始接收整个河南,同一年,李渊派遣儿子李世民,进攻河南,收复大片瓦岗地盘后,将王世充困在了洛阳。


当时在中原,仅剩的三个超级势力,只有窦建德置身事外,眼看王世充快不行了,也想去洛阳,凑个热闹,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李世民,却在虎牢关栽了跟头,被打败了。


窦建德被抓后,王世充也投降了李渊,随后李靖平定江南,萧铣投降,天下初步统一,李家的唐国,取代隋朝,成了这边土地上,唯一的超级势力。


这一年,是公元621年,武德四年。


新朝建立了,百废待兴,第一件要做的,就是收拢天下民心,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社会精英的士子,成了李唐王朝争取的对象,第二年,也就是武德五年,大唐王朝的第一届科举考试,开幕。


参加进士科考试的,总共有三十人,孙伏伽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说孙伏伽幸运?


第一就是参加考试的人少;第二呢,战乱年代,还能安心坐下来,读书写字的人,更少。


孙伏伽当公务员的地方,就在西安下面的一个小县城,工作环境稳定,职务是法曹,审理官司的。


杀人放火、强奸犯科、贪污行贿,甚至小偷小摸,邻里矛盾,都归他管。


法曹管的再多,毕竟地方不大,势力有限,孙伏伽真正进入唐朝的高级干部行列,是在武德九年之后。


李世民打败窦建德,受降王世充后,在洛阳,接受父亲李渊的册封,被赐为天策上将,拥有组建私立武装的权力。


,很灵敏,当时的几大武装集团,已经全部投降,国家的重点,从攻城略地,转向了治国安邦,于是李世民先一步,组建文学馆,有名的,就是包括房玄龄、杜如晦、许敬宗在内的十八学士。


孙伏伽也是文学馆一员,虽然资历上,比十八学士差的有点大,,作为李世民的积极拥护者,孙伏伽被提拔为大理寺少卿。




大理寺是唐朝的最高法院,汇聚了全国的重大案件,工作强度大,之后的狄仁杰,因为在一年内,审理了超过一万人的案件,而且无一错漏,被誉为神探,孙伏伽的运气,就差了一点。


在他的主管范围内,有一个案件出现了失误,苦主找上门来,要求重审,事后孙伏伽写了检讨,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


工作上出现疏漏,似乎对他的职业生涯,影响不大,在家待了一段时间后,出现在刑部郎中的岗位上,此后当过民部侍郎,又回去做过大理寺少卿,在贞观十四年,成为大理寺卿。


孙伏伽能够官运亨通,除了读书好,文化程度高,还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喜欢进谏,而且还都是死谏,批评皇帝,随时准备,好像扛了一个炸药包,皇帝都怕他。


第一次有机会,可以和领导人说上话,是在孙伏伽考上状元,面见李渊的时候,他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条,纳谏,到底是读书人,聪明,第一条就把对自己有利的,先说出来,下面如果说得不对,也不好对自己怎么样;


第二条呢,禁止享乐,隋朝会覆灭,杨广远走江都,孙伏伽的观点是,贪图享乐引起的,吃要吃好的,玩要玩好的,又是通大河,又是造宫殿,劳民伤财,王朝会覆灭,是理所当然;


第三条,远离小人,皇帝是老板,组建的团队,成员很重要,如果核心成员的价值观有问题,唐朝迟早玩完。


李渊刚成为天下的主宰,人在兴头上,什么事都好说话,看着下面跪着的孙伏伽,李老爷子觉得这家伙有前途,给他安排了侍御史的职位,多提意见,多批评,说错了没关系,说好了,升他官。


这个任命,为孙伏伽在工作之外,重新找到了一条,升官发财的新捷径。




玄武门事件,李世民从李渊手里,接过了大唐的指挥权,他立志要做一个前无古人的好皇帝。


招募人才,改革,休养生息,让老百姓从战争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生产,保证能吃饱肚子。


事情都按照计划,一步步的实施,唯一让李世民不高兴的,是他没机会上战场了。


隋朝后期,因为连年战争,老百姓饿肚子的越来越多,为了能活下去,在全国各地,,抢劫粮仓,随后大批部队,从高句丽的前线撤回,。


李世民作为李家的三公子,十七岁时,就跟着父亲,进入战场,是一位相当出色的军事指挥家。


现在不打仗了,只能选择骑骑马,找找当年的感觉。


一次闲来无事,准备给自己放个假,带着几个保镖,就打算进入皇家园林,去打猎。


刚到门口,就被孙伏伽拉住了。


李世民的修养还是不错滴,耐着性子,对孙伏伽说:最近工作太累了,想去园林打打猎,放松一下,孙大人,有没有兴趣,可以一起去。




孙伏伽倒是实诚:现在是百废待兴,作为皇帝,还有心情散心,不准去,赶紧回去加班。


这么说,皇帝的面子,就过不去了:现在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放个假,有这么多意见,你放不放开,不放,我就叫人把你拉出去,砍了。


李世民也是生气了,想吓唬吓唬他,没想到,这么一说,孙伏伽更来劲了。


要杀我?好啊,来杀啊。


当皇帝,大家看着威风,老婆孩子一大堆,看中哪个,娶哪个,但是也有不如意的时候,比如类似这样的,休个假都不行。


孙伏伽能杀吗,不能杀。


杀了,李世民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明君的形象,垮了,孙伏伽呢,如果真死了,这名气,绝对就大了。


所以李世民不能动他,不仅不能动,还要表扬孙伏伽,给他赏赐,金银珠宝肯定少不了,官也要变,成了谏议大夫。


孙伏伽得到了,他想要的,心满意足的走了,走之前,还要由衷的夸一句:陛下真是千古明君。


李世民呢?


郊游,没了,打猎,也没了,收拾收拾,回去,继续加班吧。


-------------完---------------


谢谢转载、分享


我的私人微信:289950983


关注“中国历史名人”公众号:lishi_cui


【中国历史名人】系头条号签约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