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窑砖瓦文化的守护者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戴窑镇是一个砖瓦文化繁荣的集镇,文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底蕴深厚。唐代名为“灶产”,宋时名为“东村”,因戴氏人口居多,故取名“大戴庄”,后改名为“戴家窑”。这里的土壤烧熟以后,颜色深青,质地坚硬,很适合制作高品质的砖瓦。据考证,戴窑地区砖瓦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宋元时期,因砖瓦产量和质量闻名遐迩。远在南京的明代城墙和扬州、泰州、南通等市的古民居都可以找到戴窑烧制的砖瓦。

徜徉于戴窑老街深处,一幢幢青砖砌就瓦当封檐的民房,依稀可见往昔的繁华,一条条苔痕斑驳的砖巷叙说着岁月的沧桑……砖瓦凝结着戴窑镇弥足珍贵的记忆,为了守护好这些“记忆”,戴窑镇有这样一位老人,他20多年如一日,走街窜巷,四处收集古砖瓦,整理、保护砖瓦历史文化。这位老人就是韩德粹。


兴趣让他踏上收藏古砖瓦之路


唐代时,戴家窑一带属堰西镇,它东连盐场、西通诸镇,河内船只来往不断,庄上行人甚多,集市兴起,市景俨然,买卖兴旺。由于窑业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大街小巷设有各种商店,河滨开了很多粮行,建了庙宇、祠堂。到了宋代,灶产一带百姓为支援范仲淹修筑拦海大堤,纷纷挖土造窑,烧制砖瓦。戴家窑、韩家窑、景家窑、季家窑一带土窑林立,据市志记载:“明以前,境内即出现一批以‘窑’命名的村镇,戴家窑72座,北窑头24座,韩家窑26座。”制砖瓦烧窑人员达数千人之多,年产砖瓦数以万计。

今年85岁的韩德粹,出生于戴窑镇韩窑村,少年时也曾制作过砖瓦。正由于这段经历,让他对古砖瓦的制作过程——取土、制坯、烧窑等工序有着深深的了解,对本地生产的古砖瓦怀有浓烈的感情。

韩德粹向记者介绍,砖瓦品种很多,砖包括小青砖、旺砖、罗底砖、弯砖、特种砖等,瓦有小青瓦、筒瓦、天沟瓦、虎头瓦、滴水瓦、脊瓦、屋面瓦等。“每一块砖瓦都有它的故事,比如在制作屋檐滴水的虎头瓦上一般有福禄寿喜财等字样,屋脊上有鸡头对、虎头对、狮头对,还有为庙宇专制龙头,各种艺术高超的砖雕也精美绝伦。”韩德粹感叹道。

1992年,韩德粹离休后,适逢戴窑镇大规模城镇改造,他看到了不少从古桥、老房、旧墙上拆下的古砖古瓦,样式精美,这让他对古砖瓦的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古砖瓦上有文字有画意,特别是有的门楣砖上还雕刻着山水、戏剧人物和吉祥如意的画文,非常精彩。”韩德粹说道。兴奋的同时,他感觉到自己有责任将这些文明留住。从此,他开始留意古砖瓦的收藏。

在韩德粹的收藏中,最早的要数“工成”“工料”两块古大砖了。1996年,戴窑镇修建乐吾路的时候,有人从地下约一米处翻出两块刻字的大砖头。韩德粹听说后,立即赶到现场,只见两块砖上分别刻着“工成”“工料”两个字。经考证,“工成”“工料”两块古大砖是元朝的。这也更加坚定了韩德粹收藏古砖瓦的决心,并且开始走出戴窑,到周边地区收集砖瓦。

2016年6月份,年过八旬的韩德粹还到东台收购了5块清朝的砖瓦。当天,韩德粹向记者展示了这5块新宝贝,只见那5块砖上分别雕刻着“狮子”“龙”“凤”“牡丹”“花草”,每一块砖上的图案都栩栩如生。


20多年共收藏古砖瓦1200多块


自从开始收藏古砖瓦后,韩德粹总是喜欢徜徉在大街小巷或河沟岸边,有时从地上捡,有时从废弃的砖堆里找,有时下水去捞,有时还会向古砖瓦收藏的主人求取或收购……

戴窑有一处老窑址,名叫高窑基,30余亩,四面环水,有八条河沟直通高窑基。“传说有九处窑、九条龙。过去经常挖到砖瓦,但挖到地下砖瓦是不能拿回去的,哪家拿回去高窑基的砖瓦,就会遭横事(不好的事情),所以知道地下有窑有砖瓦却无人敢去挖,直到1957年戴窑砖瓦厂在高窑基兴建石灰窑时,挖出了不少大小不等的砖瓦。”韩德粹说,这些挖出的砖瓦进一步丰富了我的收藏,它们和戴窑古庄竹园挖出土的古砖瓦相近,都是唐宋时期烧制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南京,建设明城墙就选用了戴窑大砖。” 韩德粹自豪地介绍道。至今戴窑还传诵着一首民谣:“戴家窑,戴家窑,南北三座桥,七十二座窑,朱洪武南京筑城墙,一道圣旨到戴窑。”在韩德粹的收藏中,就有一块明城墙大砖,此砖长44厘米,宽21厘米,厚21厘米,重18公斤。“经查它是南京市中华门北门向南的第三层第二十一块城砖,在南城墙藏兵洞对面也有两块,它与戴窑出土的城砖一模一样。”韩德粹说。

除了明城墙大砖外,韩德粹还收藏了四块兴化古城墙大砖,砖长32厘米,宽14厘米,厚9厘米,两块砖上有印字“咸丰九年知县张鹏展重修”。韩德粹表示,经查证县志记载,南宋1225年(理宗宝庆元年)知县陈垓筑土城,周长约6里半,明代1372年(洪武五年)守御千户郭德、蔡得和刘仁杰,在土城基础上更建砖城,高1丈8,内外环水为壕。,严密布防,寇不敢犯。同年8月,知县胡顺华,请准重修城墙,次年竣工。新城墙周6里,高2丈8,厚4丈。先后均选用了戴窑大城砖。

据了解,从开始收藏古砖瓦至今20多年,韩德粹已经收藏古砖瓦1200多块,其中珍品600多种,同时他还收藏了古砖瓦的磨具、农耕用具等。


创办古砖瓦展览馆展示窑文化


“一方砖、一片瓦平淡无奇,它需要窑工一揪泥、一桶水和成,虽说制作过程只有取泥、制坯、烧窑三大程序,但前后72道工序,道道不得马虎,不能疏忽,要出力、要流汗、更需要具备相当的艺术本领。”韩德粹说,每块砖、每片瓦都是窑业工人的名片,它质朴而有分量。

在戴窑镇古砖瓦展览馆,韩德粹多年收藏的砖雕、瓦当等都被细心地摆放在展台上。,记者才真正领略到古砖瓦的艺术魅力。天马画像砖、瑞狮画像砖、魁星画像砖、白鹤画像砖、五佛画像砖、莲花纹砖、卷云纹砖、火焰宝珠纹砖、宝相纹砖、绳结纹砖……件件生动活泼。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砖雕则是这一凝固音乐中最美妙、最动人、最充满意境与情感的旋律和乐章。灰色的、冰冷的建筑材料,在砖雕师傅们精雕细琢中丰富了题材内容,传递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愿望理想、期盼追求。这在戴窑砖瓦雕刻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戴窑砖瓦雕刻内涵很丰富,就比如画像类分历史传说、辟邪祥瑞、神话题材、动物题材、题材等,花纹类又分植物纹、云气纹、火焰纹、宝相花纹、几何纹。”韩德粹介绍道,可是如今这些历史、文化、艺术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韩德粹担忧地告诉记者,如今戴窑地区精通砖雕手艺的人越来越少,镇上数一数二的砖雕师傅李德银老人,今年已经90多岁了,可是他的手艺却还没有传人。“古窑青烟不复存在,这些精湛的古砖瓦艺术也渐行渐远,我们必须要行动起来,守护好这些文化财富,唱响我们的《窑工号子》。”韩德粹说道。



二维码关注我们

投稿热线:0523-80259332

投稿信箱:xh.xwzx@163.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