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赵科:我的老师“吴大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扬州文艺创作研究”可订阅哦!


             匕

我的老师“吴大家”

赵  科 | 文

           阝               

                              廴              匚



       老师姓吴,我们私下里叫他“吴大家”。88年上高邮师范时,教了我们三年的《文选与习作》。老师不怎么“教书”,却是我们的文学启蒙老师。

       一天上他课,吴老师夹着几本杂志走上讲台。只见他肩膀一抬,杂志便落在讲台上。然后说:“大家看书,爱意看啥是啥”。然后独自坐在讲台,看他的书。什么《收获》、《散文》、《十月》……收获的“获“繁体就是从那时认识。

       有时,他看到精彩之处,便会读一段,或几句,让我们谈感受。我们这些从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的乡下孩子,一下子蒙住了。习惯了老师给答案,我们记下就是了。一下子反客为主,顿时哑口无言。此时的他会笑着说:“算了,到图书室借点书看,我刚才读的文章在本月的《小说选刊》上。下课铃一响,他大手一挥“自由了”。

      下午二节课后,班上的同学陆续去图书室。校图书室很大,陈奂生上城般的我都不知道如何借阅。从那以后我们才知道钱锺书、沈从文、泰戈尔、欧亨利……中外名家。

       第一次听到汪曾祺先生的名字,是在一节课上,吴老师读着一篇《轻松》的文章。是在《小说选刊》上发表的。读完后,畅谈感受。他说文章有汪味小说的特点,如文章开头有《陈小手》一文的语言风格。课后希望大家去阅览室读一读。

       当我们从《小说选刊》上读到文章作者时,才知是吴老师写的。那时我们肃然起敬,我们的老师是作家。是他告诉我们读什么书,怎么读。每周四节课,都听他评价现当代作家、诗人的文学作品。从此我们班的文艺青年多了起来,以班级名义办起了学校第一期的报刊《红月亮》,刊登班上同学们的优秀作文、诗歌,一下子引起校园轰动。站在今天角度,老师列出书单,学生阅读,自由创作,无可厚非。可三十年前吴老师就这样做了。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鱼放大海,想小也难。

        课堂上他反复强调一个“悟”字,至今想来,悟了多少,没人知晓,也许是培养我们学会思考吧。

       作文课更是令人难忘。如同一场考试,又如开奖前的期待。他只报几篇好的,其余按合格丶不合格打等级。然后评讲作文,下课时布置作文。题目也很随意,似乎没有备课,如《扁豆花开》《银杏树下》、《下雪了》……他看到的想到的就信手掂来。

       一次作文课《下雪了》,有位路姓同学写:下雪回家,看见一穿红衣的少女,在他前面。他在后面不紧不慢地骑车跟着……吴老师激动地评讲:好文!首先是颜色的衬托,白茫茫的雪地,红衣的少女;其次是心情的忐忑,不紧不慢说明心情复杂,想追上前看一看,又怕失望,不追又可惜。搞得那位姓路的“高材生”脸通红,显得十分尴尬。

        在吴老师眼中,我也许就是“差生”了。作文不行,字又不好。一次寒假回家,布置了一篇作文,没命题,随意写。第二年春季开学检查。那天作文课,新春的喜气在他的脸上已荡然不存。只有怒气。

       “我们班有同学,作文自己不写,要人代写。将来怎样为人师表?”

       “校门口的八个字忘了吗?”

       “博学为师,身正为范!”

       ……

       全班都处于静寂状态,如同结冰的湖面任凭北风呼啸……

       也许是长时间地看着我,我也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再加上全班同学的目光。直觉告诉我,说我呢。我举起了手。

       他冷冷地问:“什么事?”

       “老师,你是说我吗?”我轻声地问道。我最怕别人冤枉。

       “你说呢?”

       “是我自己写的!”

       “这是你的字?”

       “你上来写一板字,你作文里的。”

       我走上讲台,拿起粉笔,写下了“雪粉花,舞梨花,再不見烟村四五家……”引用写雪景的文字。

       “停,停!”吴老师叫住我,拿着作文本,对照黑板上的粉笔字。

       “不错,不错!好文,好字!”

       “你作文入门了,字也写好了。下午到我办公室去一下。”

       同学们也愣住了,想不到我一个寒假把字练的大有进步。一个寒假,在家写春联,没春联写就用报纸练字帖。

       下午,我独自去吴老师办公室。吴老师正与班主任林老师开心地聊着。从他们的脸色上似乎说着与我相关的事。

       “赵科,你来了。吴老师对你关心呢!要好好学。”老班笑着对我说。

       “走,跟我去新华书店。”吴老师说。

       一路上吴老师与我聊着练书法的事。我与他不知说了多少心得。转眼书店到了。

      “快拿口袋装书。”两口袋书都是他精心挑选放进去的。我莫名其妙,心想陪你买书。要那么多书干嘛?百十来本呢,又重。

      “哦,我明白了。书用秤称付钱付书券。临走时他还买了二本厚厚的读书卡片。我一言不发,骑着装有两口袋的书,随他来到校园。

      校园里鲜花盛开,银杏树前的假山旁。他叫我停下。对我说:“书给你了!”“记住写好每本书的读书笔记。暑期后完成。”说完塞给我二本厚厚的读书卡片。

       那一刻,我愣住了。

      “什么?”

      “给我的书?”

      “对,算是我对你的道歉。”

      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

       “去宿舍吧!”吴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

       以后的日子里,我感觉充实了起来。他对我的要求也严格起来。文选后面的文言文我必须会背。从《过秦论》、《琵琶行》到《蜀道难》……

       直到毕业后做教师参加中文自考,轻松过关,方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师恩难忘,难忘师恩。“吴大家”就像一座山,父爱如山般矗立在心头,那年那月一直铭记心头,直到永远…


赵科:  中学高级教师。现任教高邮市城南新区小学。工作25年。爱好阅读喜爱作文教学。



征稿

欢迎各艺术门类的

创作作品和研究

成果文章




扬州文艺创作研究


主    管:扬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    办:扬州市文艺创作研究会

邮    箱:yzwyczyjh@163.com

小    编:13328126511(大松)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