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岳阳楼记》”征文 | 谢晓梦:生命的意义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副刊岳阳日报 2016年9月24日  


生命的意义

文/ 谢晓梦


刚参加工作时借住亲戚家,上下班时从市委大院外经过,院墙上“弘扬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醒目的大字便会映入眼帘,路上没事便在心中琢磨:世上真有人能做到“先忧后乐”?范公自己能否?


挣扎在仅止于满足生存需要的人们心里总是想当然地有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狭隘。那时的自己一直忧虑的是如何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满眼看到的是那些高高矮矮的楼房,期望的就是能有一间属于自己。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便浅薄地认为“先忧后乐”不过是当权者的应景话,不会有人用心践行。


殊不知,在衣食住行的背后真的有着更深邃高远的天空和更辽阔无垠的大海。


二0一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到苏州小差,让我感受了天空的深邃高远和大海的辽阔无垠。


出差在外,远离了周围的俗务,人的心灵会变得空灵起来,这样的心境最容易敞开胸怀亲近人事。就这样,在苏州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在静穆的展馆里,一千多年前的范公向我缓缓走来,将自己的经历娓娓道来,从幼年丧父随母改嫁他乡,到少年苦读断齑画粥,再到他科举及第后泰州治堰、秉公直言、执教兴学、戍边西北……跟着老人一步一步由狭小的书斋走向广阔的天地,我的心灵也一点点地得到拓展和洗礼,老人身上散发的光芒照进我的心灵,我的狭隘与自私在老人光芒的映照下一点点地褪去,心灵一下子变得豁亮起来,体会着一种人格升华的快乐。特别是看到老人秉公直言的内容,心中有种莫名的感动,如果没有心忧天下情系苍生的悲悯,一个寒门入仕的弟子哪来的力量与勇气?敢指责皇上率百官为太后祝寿是混淆家礼与国礼;敢在皇帝成年后奏请太后还政皇上;敢在朝廷修太一宫和洪福院时指责朝廷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奏请停工;敢将官员晋升情况绘成《百官图》上呈仁宗,直言宰相吕夷简用人不当,以权谋私;敢在仁宗漠视灾情时质问他“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体现范公心忧天下以民为先的赤子情怀。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新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公每遇国家大事,总是以国以民为先,置个人荣辱于后,慷慨直言,虽屡遭贬谪依然百折不挠,这种敢于站在社稷民生的角度说话,敢于终生选择在风口浪尖上为官的勇气和气魄留给后人无尽的精神滋养,也正因为此,范公才名芳千古,气传万世。


离开老人,重读《岳阳楼记》,那开阔的气势恢宏的思绪便一齐涌过来。老人情系天下苍生的底蕴和情怀、三谏三贬、跌宕起伏的官宦生涯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随着老人的一声叹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更让人体会到了一种开阔悠远的人生境界。


以往,觉得“腰缠万贯,骑鹤下扬州”有种说不出的自由与恣意,可谓人生至境。但天平山偶遇使我对人生至境有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一个人如果将生命永远置于无限的物质追求和个人利益上,那么他的人格必然会走向贪婪和疯狂。古有李斯,多么才情并茂屌丝逆袭的成功案例,名流千古的《谏逐客书》又是多么才华横溢开阔包容,可是后来为一己之利,与奸人狼狈,丢弃初心,怂恿秦二世焚书坑儒,祸害天下,最终落得腰斩灭族的可悲结局。近者,面对下马贪官那些满地的黄金,让人不得不思考书中所谓的颜如玉书中所谓的黄金屋是否真的能满足人生的需求?在此,每个人,特别是那些在物质财富上取得成功的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变得尤为重要。


放眼巴陵大地,在这块热土上从来不缺乏舍己为人的先贤圣辈:玉笥山上“上下求索”的屈子,岳阳楼上“先忧后乐”的范公,汨罗“鞠躬尽瘁”的,平江起义旧址前“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他们无不是将个体的生命置于社会需求的洪流中,他们的生命才得以延伸和拓展,他们的人生也因此灿烂辉煌。那么,平凡的人们作不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是不是就可以放任自己的生命独靡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生活中,如果行车的人能礼让行人,上班的人能努力工作,富裕的人能帮扶弱小……让“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点亮平凡人的心灵,世界又何尝不清澈亮丽呢?


想通了这些,顿觉一股洪荒之力淬炼了心胸,让人倍感清澈高远。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告知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