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之王——烈风马丁T+ 评测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相 信关注车坛资讯的车友肯定知道9月22号烈风在北京发布会发布的新车价格所带来的震撼,过后无论媒体还是网上论坛都议论纷纷,而过后不久,烈风就寄了两款 山地车过来骑盟网做测评和体验,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以著名车手兼品牌设计者米格马丁命名的主打产品——马丁T+(MartinezT+) ,一款极具性价比的碳纤山地车。

Tropix烈风


Tropix烈风品牌源自法国,寓意是要成为中国运动自行车市场的一股强劲的烈风!烈风自行车从2013年开始在中国市场推广品牌,TROPIX品牌专注于越野、竞技、极速型的山地车、公路车设计、生产及销售。


作 为五次世界杯山地车赛冠军及悉尼奥运会的山地车赛的冠军,烈风自行车的设计者米格.马丁与意大利顶尖设计团队一起,为单车爱好者打造极致的运动自行车产 品。丰富的竞赛经历及骑行经验让米格马丁能够更好地了解骑行者的需求,将实用竞技与高性能合理搭配,为骑行爱好者提供最纯粹的骑行感受。

整车是传统的26寸设计,车架采用日本东丽T700超轻碳纤维打造。无论造型线条还是涂装配色,都十分大胆。漆面采用了流行而有质感的磨砂漆,婴儿蓝(天蓝色,偏粉)和鲜橙色搭配让人眼前一亮。

粗壮的锥形短头管设计,台湾VP品牌的培林碗组,极大限度提高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变速内走线设计,根据官网介绍,多次试验表明,这种设计能减少泥沙污染线管从而提供更顺畅的变速和时间更长的保养间隙。

相当有“范”的头管线条,棱角分明。

五次世界杯山地车赛冠军及悉尼奥运会的山地车赛的冠军——米格马丁的签名。

忍不住多拍几张头管,现场看层次感十足,每一个角度都会呈现出不同的造型。而实际骑行中这种短而粗的头管提供非常好的刚性,角度也是很进攻。

特别设计的上管弯折造型和偏薄的管型的舒适的保证,而全车高刚性的管材设计则提供了一流的操控体验和踩踏力度。总而言之就是典型高强度碳架那种发力直接,路感清晰的感受。

取消后桥设计的后叉,用更宽的面积跟竖管连接来保证强度。

后叉与上管连接位也是点睛之作,相当顺滑流线。

这台马丁+定位入门竞赛车,所以采用了绷直的后上叉设计来换取超强的踩踏力度传输,骑行过程中随意摇车,都能感觉加速迅猛。

评测的这款马丁+是17.5寸的车架,另有15.5寸的选择。如果身材高度一般而经常激烈越野骑行的车友建议选择15.5寸的,这样能提供更灵活的操控已经整车重量进一步降低。

粗壮的五通则采用传统的外挂式培林,虽然相对压入式培林防尘防水性稍逊,但通用性更广,后期维护也更简单。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出口做工很顺滑,不毛躁。走线位置和角度都很恰当,而且更容易安装和维护(相对其他品牌不合理的车架走线孔)。


零件篇


前叉选用了台湾三托的经典款式——XCR,众所周知这是中低端油簧前叉的极品,非常顺滑,滤震细腻,但是重量却不敢恭维,拖累了整车优秀的加速性和轻量化,如果配上低端气叉(如三托EPICON或者RST)则使其配置更均匀。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超高性价比的一款车,车友们大可以豪爽购置后用预算剩下的钱来更换前叉。毕竟这款车价格是响应了发布会口号“干它一半”的,所以跟相仿配置的其他品牌整车相比,足足打了五折呢。


传动方面,则选用中规中矩的禧马诺M610大套件,这里说的中规中矩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这套传动各方面都很平衡,无论是价格,重量,性能,稳定性等方面,都很完美了诠释了性价比这个词。因为整车定位于入门竞技,但还是要兼顾越野骑行的所有状况的,所以牙盘采用了传统的三盘片。


后拨在剧烈骑行中表现正常,升降挡都很顺畅,而多天骑行下来并不需要调节限位螺丝。


采用了德国玛古拉MT2的入门油压碟刹,非常轻量化。前后均搭配160mm制动碟片,刹车手感偏软,但是非常顺滑,力度也足够。十多公里长距离下坡连续急刹也没发现刹车过热,相对于这个定位的整车来说是很够用的,无需升级。如果想获取更大制动力只需更换摩擦力更大的来另片即可。

后刹车夹器采用时下流行的隐藏设计,竞赛过程中可以保护“鲍鱼”不受因摔车发生移位的影响。

台湾九裕品牌的培林花鼓,重量一般,但是胜在耐操,润度和防水性非常好,这对于业余的车友来说免除了经常维护保养的繁琐。


车圈则采用法国著名品牌马维克(Mavic)的319,这款车圈在重量和强度中取得一个平衡,是一款非常均衡的山地车圈,很多大品牌整车都乐意选用,自然性能也不在话下。


一看这种花纹就知道是效率非常高的干地胎,在林中骑行,阻力很小,遇到一些碎石和干土也能游刃有余,但是遇上雨雪天气或者极端恶劣的赛道还是乖乖地换胎吧。


原厂的把横把立和座管。先说把横吧,在现在趋势越来越宽的情况下,这台车还是配的600mm左右的把横,更窄无疑意味着更灵活,通过茂密的树林也更有信心,但是遇到剧烈下坡就更考验车手技术了。而+-7度 100mm长的把立则是整车厂的“标配”。个人觉得角度可以更大,例如10度17度左右,能提供更进攻的骑行角度。而长度则相当合理,可以令上半身很舒展,无论是上下坡都更有信心。


0角度后飘,31.8mm大口径的座管相当结实,双钉锁止结构,令车手在越野过程中更放心更换各种姿势。而座包则选用意大利著名品牌 圣.马可(san marco),弧形设计,很贴合臀部,长时间骑行也没有压迫感,但是长度稍短,在爬坡调整重心需要“压车”时候提供范围不够广。


总结

当小编在发布会现场看到这款车公布价格的时候简直惊呆了!跟相仿配置的其他牌子整车相比,价格活生生砍了一半。但心中不免有个疑问,如此便宜的售价(零售3299人民币),会不会存在什么配置或者工艺问题呢,所以小编也是很希望尽快拿到这款车一试究竟。终于,如图所示,从车架工艺设计和配置来看是相当超值的,而经过近一周的各种路况骑行,对其性能以及耐用性也是很满意,这款定位竞技入门碳纤维整车再一次毫不保留地拉低了运动竞技器材价格的门槛。购买指数?还用说?小编已经准备入手了!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