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良品】SONIC SPEEDUP 2017款超轻38mm碳刀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国产手机都要向苹果三星大举反击的当今,国产轮组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车友的关注。公众号上个月分享了博士轮(【逼格小物】“博士轮”Vortex 38mm全碳纤维轮组)之后,不少朋友问我几个国内自主研发的轮组品牌哪个好,也有要我出横评的。被提名最多的,正是本文要介绍的SONIC以及即将要登场的Farsports Ventoux。

一不做二不休,横评一定是要搞哒!而且我会拉上某些国际大品牌来一起搞。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个只面市5年,却已经迭代多次的品牌。


方方正正的箱子送到我眼前时,我确信里面的轮组完好无损,现在厂商都做足功课来对付暴力快递小哥了。


SONIC给轮组标配了2个轮组袋、一车份刹车皮以及一对快拆。下面进入正题,看看前后轮都长什么样子。


后轮



这是2017款SONIC SPEEDUP S系列 38mm框高的管胎版碳刀。

根据SONIC的定义:采用弯头辐条的J系列是入门级;采用直拉辐条的S系列是次顶级;采取双联孔编法的HYPERSPEED系列才是顶级。考虑到HYPERSPEED是窄框,所以“次顶级”的SPEEDUP系列更符合当今的胖圈潮流。

SPEEDUP后轮采用了2:1编法,总共18根辐条,这几乎也是市面上同框高产品的最小值。


S系列轮组采用协达辐条;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后轮驱动侧的辐条(1423)比非驱动侧的辐条(1420)粗,SONIC以此来增强后轮的驱动力。


27mm宽的轮圈,采取定向铣削技术确保辐条孔与辐条保持平行。


隐藏式辐条帽,优势是外观上非常整洁,劣势是调圈比较麻烦。


2017款的轮组自然用上了2017款的花鼓,这款花鼓采用7075 T6热处理铝合金打造,相比6061 T6铝合金有更好的硬度以及强度-重量比。这款花鼓以大法兰距和特殊的内部结构为卖点,后文会有该花鼓的剖面图。


虽然都是2:1编法,不过SONIC的编法还是和其他品牌略有区别。它在驱动侧采用2X编法的同时,非驱动侧同样是1X,而非传统的非驱动侧放射。


前轮



前轮方面,SPEEDUP采取了最传统的放射式编法,16根辐条。


这款前花鼓有85.5mm的法兰距,同样是业界最高值之一。


前轮轴心能徒手拔出来,在不考虑防污的情况下,能很便利的拆培林维护。


TTN培林,没有信仰加成;最近几家大厂也在针对陶瓷培林能起多大作用争论不休,这对轮组恐怕不是陶瓷培林党的菜了。留意到辐条根部用铝环来防掉落,个人认为花鼓上的辐条卡槽可以做得更精密。


培林盖中间的胶圈有点崩坏,虽然不影响使用,不过个人建议改善这一细节。


称重



后轮裸重622g;作为对比,ZIPP 303管胎版(2016款)后轮标称690g。


前轮472g,前后轮合计1094g,比标称的1100g轻了6g;在同框高的碳纤胖圈中,这个重量已经逼近顶尖。


随轮组搭配的快拆81g,重量和设计上没有太多亮点。


附赠的复合材料刹车皮。


花鼓



2017款SONIC花鼓的重量仅有210g/对(你没看错),这也是SPEEDUP轮组能做到这么轻的关键原因;从轻量化到结构上,新款花鼓都相对老款有长足的进步。

先来看后花鼓,从外观上最显著的变化就是:1,法兰距变大了,非驱动侧法兰距增加了14.95mm;2,编法改了,非驱动侧由12辐条改成了6辐条。这些改变使得后轮辐条数减少6根——进一步轻量化——的同时,避免侧向刚性血崩。


从剖面可以看出,两款花鼓的内部结构完全不一样。

上面的老款采取传统的4培林结构,两枚驱动培林与两枚承重培林都直接安装于主轴上,鼓壳不承担负载。这种设计的优点是驱动刚性好,但是由于驱动侧的承重培林过于靠近轴心中心点,使得该处的受力过于集中,所以需要将轴心加粗来对抗承重冲击。

下面的新款采取“5培林结构”——3枚承重培林+2枚驱动培林。由于驱动侧有2枚承重培林,而且位置处于驱动侧末端,所以轴心的两侧受力更加均衡,能更好的承受纵向冲击,同时也可以设计得更细。塔基则通过2枚大口径驱动培林安装在鼓壳(SONIC称之为虚拟主轴)上,不直接作用于轴心;这种设计需要极高的精度来确保驱动刚性不受两层培林框量的影响。

得益于结构上的改进,新款花鼓在纵向强度大大提升的同时,重量还比老款轻了40g。


驱动侧培林特写,里面有2枚承重培林,外侧还有一个驱动培林。


非驱动侧对比,可以明显感觉到法兰距和重量的差距。


前花鼓方面,对照组是DT 350。可以看出下方的SONIC花鼓有大得多的法兰距,而且造型更加纤细。不过DT 350的外观和辐条开孔还是值得SONIC学习的。


内部结构方面,SONIC不仅法兰距更大,轴承的间距也更大,这能带来更好的承重强度;轻量化方面,SONIC花鼓每一个部分都比DT 350的轻。


试骑



搭配了马牌Gatorskin 25mm管胎后,装车效果如图所示。淡出式LOGO贴纸相比老款更有“动态模糊”感,但是品牌标志变得不易辨认了——不过个人觉得这种设计值得肯定,至少没有打全标那么俗套。


大法兰距让辐条几乎贴着前叉走,非常夸张的视觉感受。


后轮除了塔基的相对位置与另外两对自用轮组有一点差异(1mm左右)之外,没有其他毛病。

这里不得不吐槽下后快拆杆,目测是山地车的135mm开档?


试用感受:

脚感轻盈,静止加速快,但高速再加速慢,在慢速长坡环境使用极具优势。

侧向刚性好,过弯以及大幅度摇车表现稳定,考虑到其极少的辐条数,大法兰距功不可没。

配合马牌的25mm胖胎,路感优秀,过石头路的感觉比手上所有轮组都好。

刹车性能无槽点,期待日后在长下坡继续测试。

缺点:

轮组的整体完成度有待改善,达不到极致的程度。

花鼓长得像Prototype,从观感到细节上都需要进一步雕琢。

巡航感觉一般,不适合坐踩。

标配的快拆杆扣分——太重、长度不对、有夹紧力释放的通病,建议用ZIPP同款。

对了,这款轮组售价5300元,这么看来缺点又好像不那么显眼了。


PS: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横评就会启动。除了Vortex和SONIC之外,还会有更多重量级产品登场亮相,敬请关注哦!



关注【陈主任带你看穿一切】,让我们共尝美味毒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