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财经骑行生意:自行车的第二春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在北京长安街的建国门上班的白羽,最近喜欢上了骑行,家住望京的他此前是个开车族,从家到单位地图导航显示距离16公里、27分钟,不过由于北京经常堵车,27分往往变成72分。没有堵车等不确定因素,骑车只需45分钟。

慢慢地,白羽从出于节省时间而骑自行车,变成了自己的一项新运动爱好。

“打卡,一周最少三次骑车,锁鞋(骑行用专业鞋)还需要适应些日子”白羽在朋友圈说。

跟白羽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骑行队伍,公开报道显示,中国的骑行人口已达500万。

在有着自行车王国之称的中国,自行车会是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平民商品。但当下的骑行市场,一辆入门级的自行就要2000元左右,更多的是上万元的山地车和城市公路车,有些甚至高达20万元。

自行车的材质也从最早的铝合金到现在的钛合金甚至碳纤维,我从圈内听到的说法是,目前最轻的碳纤维自行车仅重4.8kg,也就是约十斤。

自行车是如何变成土豪产品的?骑行市场又是一个怎样的生意场?

时髦的舶来运动

骑行运动是舶来的生活方式。国外的城市经常能看到穿着西服领带的人骑着一辆非常漂亮的城市休闲车作为代步工具。德国约有40%的骑行人口,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爱好骑行的人。而在几乎人人有车的纽约,有大约1/3的市民拥有自行车,并将骑车作为健身方式。

最早把骑行运动介绍到中国的也是这些国外的骑行爱好者。

1976年出生的德国姑娘伊泉,不仅是一个集艺术体操、跳水于一身的艺术杂家,还在德国国家室内自行车队效劳了12年,并赢得过德国自行车比赛第一名。2007年,伊泉和她的一个朋友在北京五道营胡同开了一家组装自行车的商店,这里不仅可以组装死飞自行车,而且还免费教授骑车技巧。

“死飞”(FixedGear)指的是固定齿轮自行车,最早源于美国纽约邮递员所骑的固定齿轮组单车,在日本流行后,迅速在全世界蔓延。死飞自行车跟普通自行车的区别在于,死飞车的链条与后轮是固定的,轮子转链条必须转,所以在死飞骑行过程中,人必须一直不停地踩。不过骑车的人可以很好地控车,比如反踩可向后行驶,从而玩出多种花样,成为街头流行文化的一种。

很快,死飞自行车便在中国遍地开花,在北京、上海的街头,一群年轻人骑着色彩绚丽的自行车做出马球、跳高、自由花式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引来众人围观。

不过死飞车并不是谁都会玩,更多人选择更为简单的山地车或者城市公路车。在大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都教授的座驾便是一辆奔驰牌城市公路车,售价约合人民币17000元。

山地车和公路车的出现降低了骑行运动的门槛,大大小小的骑行俱乐部纷纷涌现。在中国大部分城市,如果你愿意,都能轻松找到一家骑行俱乐部,绝大多数俱乐部都不收费。这些挂靠在自行车车行下面的俱乐部还会给会员一些礼品作为福利。大多数俱乐部非常开放,不管你骑的是什么品牌的车,也不会要求你的车必须是从某个专卖店里购买。

目前骑行的门槛很低,从十几岁的青少年到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只要有辆车就可以变成骑
行客。

虽然入门简单,但是一般车友出去骑行都在100公里以上,想进行长途的骑行,对车的装备以及人的体质便有了要求。如果体质不好或者自行车提速不够肯定会出现掉队的情况,一般的自行车队都不会丢下任何人,于是当有人速度很慢时,整个车队都会慢下来陪你。

一位骑行爱好者对我说,真正喜欢骑行的人都不好意思拉整个车队的后腿,有的离开去其他车队,有的为了提速换了车或者对车进行改装,这让自行车行的生意也火爆起来。

台湾和西藏是骑行旅行热地

2011年,以骑行为主题的电影《转山》上映,引发了一场骑车去西藏的热潮。《转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原著记录了作者谢旺霖骑行2000多公里到达西藏的旅程,这个崇尚自由的流浪故事令无数年轻人向往。

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节,白羽跟几个车友相约在一起组队去西藏骑行,亲自领略了雄伟的雪山,白雪覆盖的草原,倒映着蓝天白云的湖泊。白羽说,西藏之旅让他对骑行更加热爱。

《骑行风尚》运营总监刘忠波策划过一系列骑行旅游的图书。比如《骑车游西藏》现在还是去西藏线骑行的驴友们人手一本的指南。他告诉我,中国人需要知道如何在骑行过程中减少伤害,如何科学合理的骑行以及更好的去旅行。

骑车去旅行成了骑行圈里的一股风潮。在各大自行车论坛上,骑车去西藏的攻略遍地开花,在著名的318国道上,密集的路段甚至每隔几十米便能见到一位骑行者。

除了西藏,台湾也是骑行爱好者的首选。上海的骑行爱好者杨睿在去年春节跟5个朋友一起去台湾骑行,一共骑了900多公里,大概骑行了9天,在台湾待了13天。

杨睿说,与之前快节奏的旅行完全不同,骑行让旅行的节奏慢了下来,有很多机会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台湾人的热情以及良好的社会治安都让他很难忘,十几万元的车子放在路边不用担心被偷。

刘忠波则告诉我,很多车友都喜欢去台湾骑行,因为台湾自行车设施非常健全,每隔一段路就有警察署可以洗澡吃饭,如果有汽车在后面也很少鸣笛催促。而在北京等地,机动车很少有避让自行车的意识。在城市里,辅路上自行车和汽车都有,频繁的交叉路口和车型混杂的行车道,都不太适合骑行。

环境也是阻挡人们选择骑行的一大障碍。现在车友都喜欢去延庆骑行,因为那里空气清洁度最高,雾霾合格天气在80%以上,森林覆盖率74%。所以在北京的雾霾天气里,大家要么就关在房间里,要么就在车里不敢开窗,更别提是户外骑行了。

不过刘忠波说,越是雾霾天越应该骑行。有一次北京雾霾严重,城市PM2.5高达200(AQI)多,他骑行到门头沟发现还不到100(AQI)。他认为,PM2.5属于细小颗粒,室内并不比室外少,而且骑行更偏重腿部肌肉锻炼,不需要很大肺活量。

车店开得太多但骑行人还较少

骑行的人多了,买车的人自然也就多了起来。一位车行的老板告诉我,从2010年开始,明显感觉到骑行的人多了起来,有组织的比赛和嘉年华活动也越来越多,骑行队伍的规模极速扩大。

按理说,玩骑行的人多了,车店生意应该越来越红火,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北京,不断传出知名品牌车店关门倒闭的消息。

比如德国自行车品牌GHOST更换了北京总代理,曾经在北京各项比赛中表现优异的ZGL也宣布撤销北京门店。在ZGL的撤店公告上写道: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预计的两年时间内没有执行好ZGL的平民化市场路线,曲高和寡,即使倾尽全力也无济于事,现宣告即日起放弃ZGL北京市场代理权,撤消北京专卖店。

一位车店老板告诉我,这两年自行车品牌的开店速度远远超过了自行车人口的增长速度,车行开得越来越多,但玩骑行的人增长没那么快。这直接导致了激烈的恶性竞争和行业泡沫。

比如,房租的压力逐年增加,这在北京表现得尤其明显,新加入者引起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压缩了毛利空间。

上述车店老板给我算了这样一笔账:北京最大的一家车店大概780平米,一年租金200万元,年营业额在300万元到500万元,行业平均30%的毛利,推算下来毛利润不到200万元,如此计算盈利连租金都不够付,更别提人工和运营开支。

此外,从去年开始,雾霾天气对行业影响也很大

现在一些人在网上做攒车生意,算下来比到线下车店购买整车要便宜近两成,这造成线下车店销售受到巨大影响。

特别是一些台湾品牌受到了影响。比如自行车品牌美利达北京分公司的一位高管告诉我,目前台湾的自行车品牌占据了大陆市场的大半江山,其中捷安特和美利达占到了约60到70%的市场份额。不过随着国外高端品牌的入驻,以及国产品牌的复苏,台湾品牌的市场蛋糕在萎缩。

美利达在大陆一直走的是高性价比路线,在高端自行车市场,由于消费者对单车了解有限,所以对品牌的依赖非常强,高端市场一直被那些售价高昂的国外品牌占据。

上述美利达高管说,消费者在首次选择自行车时主要以入门级山地车为主,骑行一段时间后逐渐更换为中高端或转变为公路、越野自行车。为了留着这部分消费者,美利达也推出了15、6万元的高端车型,今年还会将美利达的欧版车适当引入到中国市场,售价大概在一两万元左右。

高端消费群体大部分是比较专业的车友。上述美利达高管告诉我,他们会针对这部分群体多做一些俱乐部活动,做好骑行文化的推广,提升服务附加值,培养忠实车友,从而带动高端车的销售。

但不管怎样,骑行运动还是给了自行车一次新生,尤其是让自行车在中国,找回到了它应有的尊严。而像白羽这样的城市白领,也通过自行车让自己在北京这样拥堵的城市,赢得了出行时的某种“尊严”。

---------------

特约撰稿/谢小核


来源/《睿RAY》2014年11月刊·财经


一本面对城市核心人群的杂志。

订阅《睿RAY》,请在右上角"..."或"↗"菜单中查看公众号关注即可。欢迎查看历史信息,加入《睿RAY》的智慧人生!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