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款公路弯把对对碰——基于测试的弯把剁手指南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笔者最近刚把Giant Contact Slr Aero弯把换成了Zipp Sl 70 Aero,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多功课并查阅了很多的资料,这篇测试文章便是其中之一。虽然测试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有些弯把已经停产并被新款所替代,但是一些分析和通用的结论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测试作者分3次一共27款弯把进行了测试,截止更新时间为2016年5月。


 写在测试之前

测试由很牛逼的机械工程师Jason Krantz进行,这家伙专注于复合材料和有限元分析的交叉研究,曾为好多家自行车行业的公司工作过,他在自行车上的知识深度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未知天地(反正炒鸡屌就对了→这么牛逼的工程师,测出来的结果么反正我是信了)。

 为啥要搞这个测试嘞

 我们不认为更硬的弯把可以获得更高的效率。。(结论乍一看是不是很颠覆)

 

 


 那TM为啥要测试?我们认为,可能相对效率的损失来说,更硬的车把可以让键盘车手感觉多巴胺分泌更多,尤其是3000w站起来摇车的时候。很多键盘党和牛腿喜欢这种邦邦硬的快感,这能让他们在冲刺的时候比别人射的更快更远,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而不同类型的车手和地形,所遇到的问题是不同的。比如在路况好的平路,使用AeroFly,Kwing,Metron或者Enve SES这些气动弯把将会带来非常大的优势(虽然同时也会破坏舒适度,但带来的气动优势是值得的)。

 


如果你组装了一辆偏向轻量的公路车,那你可能注意到操控性会比较差(软了吧唧的咋骑?)。如果你在车上使用了非常硬的某个部件,则会让人觉得整体舒适感不够。而理想情况是:根据车手的用途应该选择不同的性能弯把。这篇测试并不是为了告诉键盘党们哪个弯把炒鸡全面无敌屌,而是帮助真正理性的车手去识别哪个弯把最适合他们的需求。

 

关于测试方法

我们将每个车把都安装在夹具上,测试共进行3次取平均值。注意,所有的弯把都尽可能接近44cm(原文并未交代是C-C 44cm还是外对外,异或是上把位44还是下把位44……)。每根弯把都按照标注的扭力固定,并预加载20磅的力并归零。此时再施加50磅的力并记录形变结果,测量是在负载点进行的。

关于测试负载的说明:实际负载并不重要,因为结构相应是线性的。也就是说,在25磅负荷下偏转2.5mm的车把在75磅负荷下挠曲7.5mm,在100磅负载下挠曲10mm等等。我们取50磅是因为这个数字比较取整而且贴近真实使用。(冲刺手:???)


如果一个在冲刺的车手以200磅的力量踩下左脚,他必须通过车把产生一个相等且相反的力矩。脚踏距离车架中心线大约为车把下落位置的一半,所以在弯把右侧需要100磅的反作用力来抵消脚下的力量。这与在弯把一侧施加50磅力而在另一侧施加50磅力相同。

 

定义刚性重量比(STW:Stiffness to Weightness)=


这个数值意味着……我们待会再说

 

关于Reach,Drop以及外伸量的注意事项

有一件事令我们非常棘手:没有一个标准系统来测量Reach和Drop。因为厂家宣称的和实际上的值可能会差别非常非常大。吃瓜群众:

 


在这次测试中,不同的弯把Reach值可能相差3cm之多,而这3cm足以决定你使用9cm还是12cm的把立。然而很多人选择弯把时可能并不在意Reach这种重要的数据。因此我们决定采用这样一个标准来测量:将弯把末端和地面保持平行,测量把立安装位置的中心到弯把最前沿中心垂直地面这一段的水平距离为Reach。测量中心对中心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Drop。我们的测量结果对于某些公司的标注可能相符(其他公司:呵呵)



 

我们将外伸量做了单独的列表。外伸量是指下把位中对中比上把位中对中宽一些(相当于下把位外撇,比如enve和zipp的气动型号)。对于某些把来说上下是一样宽的,但对于某些弯把来说下把位可能比上把位外撇出多达4cm。

 

 多说无益,上干货吧!

从左至右分别是品牌,型号,外伸量,实称重量,平均形变量,刚性重量比,Drop,Reach,材料种类

刚性,数值越低越硬

重量,数值越低越轻

刚性重量比,数值越高……

好像不能说明太多问题




 下面是弯把面对面时间:



型号:3T Aeronova

外伸量:1cm

形变:5.28mm

重量:213.3g

刚性重量比:0.89

Reach:94mm

Drop:138mm

材质:碳

点评:6款气动把中最轻的一款,同时也是Reach最长的一款

  



型号:3T Ergonova

外伸量:1.5cm

形变:4.37mm

重量:223.2g

刚性重量比:1.03

Reach:90mm

Drop:119mm

材质:碳

点评:-




型号:3T Ergosum

外伸量:1.5cm

形变:4.62mm

重量:205.1g

刚性重量比:1.05

Reach:103mm

Drop:126mm

材质:碳

点评:所测试中第二长的Reach



 


型号:ControlTech Formidable

外伸量:0cm

形变:4.22mm

重量:320.8g

刚性重量比:0.74

Reach:93mm

Drop:152mm

材质:铝

点评:测试中最重的一款,同时刚性重量比最低 




型号:ControlTech Ti Mania

外伸量:0cm

形变:4mm

重量:238.3g

刚性重量比:1.05

Reach:85mm

Drop:130mm

材质:碳/钛

点评:测试中唯一的钛弯把,上把位钛,下把位碳,刚性排名第6,Reach第3短.

 

型号:ControlTech Tux

外伸量:0cm

形变:5.83mm

重量:185.7g

刚性重量比:0.93

Reach:92mm

Drop:142mm

材质:碳

点评:测试中最便宜但刚性最弱的弯把

 


 

型号:Deda Newton Deep

外伸量:0cm

形变:3.9mm

重量:274.4g

刚性重量比:3.9

Reach:106mm

Drop:137mm

材质:铝

点评:铝弯把中第2硬,所有弯把中拥有最长的Reach



 

型号:Easton EA70

外伸量:1cm

形变:4.22mm

重量:284.6g

刚性重量比:0.83

Reach:90mm

Drop:125mm

材质:铝

点评:所有测试弯把中第二重,同时也是第二便宜的



  

型号:Easton EC70 SL

外伸量:1cm

形变:4.06mm

重量:221.2g

刚性重量比:1.11

Reach:90mm

Drop:125mm

材质:碳

点评:所测试中碳弯把中第二便宜的

  



型号:Easton EC90 SLX

外伸量:1cm

形变:4.27mm

重量:198.6g

刚性重量比:1.18

Reach:90mm

Drop:125mm

材质:碳

点评:-

 


 

型号:Easton E100

外伸量:1cm

形变:4.13mm

重量:180.6g

刚性重量比:1.34

Reach:86mm

Drop:120mm

材质:碳

点评:27款弯把中刚性第4,同时轻量排在第五名

 



型号:ENVE SES AERO

外伸量:4cm

形变:4.64mm

重量:239g

刚性重量比:0.9

Reach:85mm

Drop:121mm

材质:碳

点评:6款气动弯把中重量和刚性重量比均居第二位,Reach最短



 

型号:ENVE Compact

外伸量:1.5cm

形变:4.52mm

重量:202.1g

刚性重量比:1.09

Reach:88mm

Drop:121mm

材质:碳

点评:-



 

型号:Enve Standard

外伸量:2cm

形变:4.55mm

重量:197.4g

刚性重量比:1.11

Reach:96mm

Drop:147mm

材质:碳

点评:Drop在所有弯把中排第二名

 


 

型号:FSA K-Wing

外伸量:1cm

形变:5.44mm

重量:240.4g

刚性重量比:0.77

Reach:89mm

Drop:125mm

材质:碳

点评:气动弯把最软的一只,刚性重量比倒数第二,第二短的Reach



  

型号:MCFK

外伸量:1.5cm

形变:4.56mm

重量:171.8g

刚性重量比:1.28

Reach:77mm

Drop:112mm

材质:碳

点评:限重100kg,刚性重量比整体排行第五,轻量排名第三,最短的Reach



 

型号:New Ultimate EVO

外伸量:0cm

形变:4.92mm

重量:182.4g

刚性重量比:1.12

Reach:85mm

Drop:126mm

材质:碳

点评:限重88kg(好吉利的数字),整体第二短的Reach



 

型号:Pro PLT

外伸量:0cm

形变:3.88mm

重量:272.9g

刚性重量比:0.94

Reach:89mm

Drop:146mm

材质:铝

点评:测试中最便宜的弯把之一,刚性排名第三,铝弯把中最短的Reach



  

型号:Shimano Pro Vibe Carbon

外伸量:0cm

形变:2.99mm

重量:236.5g

刚性重量比:1.41

Reach:91mm

Drop:127mm

材质:碳

点评:测试中最硬的弯把,刚性重量比整体第三,碳弯把中最重的



  

型号:Ritchey WCS Carbon Logic 2

外伸量:1cm

形变:4.57mm

重量:202.2g

刚性重量比:1.08

Reach:94mm

Drop:139mm

材质:碳

点评:-




型号:Ritchey WCS Classic

外伸量:0cm

重量:239g

形变:4.25mm

刚性重量比:0.99

Reach:90mm

Drop:133mm

材质:铝

点评:铝弯把中最轻的,也是最软的,刚性重量比在铝把中排第二



  

型号:Ritchey WCS Logic2

外伸量:0cm

形变:3.94mm

重量:254.2g

刚性重量比:0.99

Reach:93mm

Drop:135mm

材质:铝

点评:铝弯把中刚性重量比的最优者


型号:Schmolke Full Over

外伸量:0cm

形变:3.11mm

重量:158.1g

刚性重量比:2.03

Reach:86mm

Drop:133mm

材质:碳

点评:限重75kg,27.5mm碳手变夹环,虽然轻量排在第二位但同时刚性也高居第二位,刚性重量比位忝所有测试弯把榜首。



  

型号:Schmolke TLO

外伸量:0cm

形变:4.43mm

重量:148.4g

刚性重量比:1.52

Reach:102mm

Drop:134mm

材质:碳

点评:限重80kg,最轻的弯把,刚性重量比整体第二名,价格仅次于同品牌更变态的Full Over



  

型号:Specialized Aerofly

外伸量:0cm

形变:4.61mm

重量:268.1g

刚性重量比:0.81

Reach:93mm

Drop:128mm

材质:碳

点评:气动弯把中第二硬,但却是最沉的



  

型号:Vision Metron 4D

外伸量:2.5cm

形变:4.57mm

重量:239.8g

刚性重量比:0.91

Reach:89mm

Drop:125mm

材质:碳

点评:气动把中最硬,刚性重量比也雄踞第一把交椅



  

型号:Zipp SL

外伸量:0cm

形变:5.45mm

重量:178.4g

刚性重量比:1.03

Reach:102mm

Drop:148mm

材质:碳

点评:测试中第四轻的弯把,Reach第三长,Drop最长。

 

分析与结论

1、一些测试分析

(1)一份重量一份刚性?

纵观全表,最重的几个弯把在刚性上反而都有中上游的表现,这很容易理解——货实料足。而几个轻量的弯把,尤其是铝弯把,刚性普遍处于中下游。现阶段对于金属的加工与处理已接近瓶颈状态,结构也有所很难突破(或有突破但因材质重量等原因被厂家舍弃),因此对于铝弯把,可大致估计其刚性基本与重量直接挂钩。而眼下碳纤维发展迅猛,科学的编织方法与高级的材料让高端和低端的产品有天壤之别。同样是碳弯把,重的却不一定比轻的刚性优秀,技术非常重要。

 

(2)气动把性能到底如何?

很遗憾,这篇测评中气动把几乎没有好的表现。为了追求气动而采用的极致打扁的造型结构,但同时要求较高的刚性,使得其不得不使用多层碳布和材料,导致重量飙升,换来的却仅仅是一些键盘党“能省几w”的戏谑与嘲笑。那么气动把真的是如此不堪吗?但别忘了这是2016上半年之前的测试而已,那时候气动弯把起步不久,很多产品是2015甚至之前所制造,性能仍不成熟,pro也少有用到。而瞩目2018年当今,绝大多数冲刺车手都使用了气动弯把,而传统的圆形弯把,厂家也纷纷加进了上把位打扁设计。本人在试用过几款气动弯把后(enve,zipp,vision,Giant等),认为新款气动弯把的性能已经远远不是2015年代产品所能比拟的了,曾经被嘲笑为“面条一样软”的弯把大部分都已脱胎换骨,重量也没有超出传统圆弯把许多。无论是从气动的功率节省还是手握上扁把优秀的人体工学,气动把都能胜任你的需求。

 

(3)测试的局限与不足

“到底会差多少?”图标上的1mm刚性差异在现实骑行中到底会多硬,异或多软?毕竟,实验室的测试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只能作为参考而已,而且所施加的扭矩和现实中有很大的出入。例如一个60公斤 Max Power只有1000w的选手可能认为某个把已经很硬,恰巧他又是一名登山高手,P20 5.x w/kg什么的,而你却是一名185cm 80公斤  P10s 高达1000w的强力冲刺手。那么问题来了,登山高手所谓的“硬”在你看来可能软的像面条。实验毕竟是理想条件,仅供参考。而且本次测试仅考虑了特定扭力下的形变和实测重量,至于气动性等等没有考虑到,所采用的测试样品大多为2015款,和现今最新款区别很大。

 2、碳还是铝?

常常有人发图惊叹“你看有的pro也用铝把,那一定是铝把好,碳的不结实”这种言论在各种聊天记录中经常出现。那么到底是碳的好还是铝好呢? 


西蒙·耶茨所使用的铝把

  


酋长使用的canyon铝把


“和大多数把立不同(超轻量件不计),最轻的弯把往往是由碳层压技术制成的。碳纤维在0度角度排布和45度角度排布时抗拉伸强度是不同的,你需要在弯把拐弯处添加很多材料以保证其刚性,但这依然比铝把要轻,更重要的是碳把能够吸收过滤来着路面传递的振动,使车手的舒适性大大提升。”


这段话大致讲了两点:1、碳把在相同强度下会比铝把轻一些,但是不会轻非常多;2、碳把在舒适性上比铝把有优势。


“铝把在收到破坏性冲击时会扭转弯曲(韧性失效),而碳把则会直接断裂(脆性失效),这是材料所决定的。”


结合这两点,我们似乎可以明白为什么Pro会在某些赛段选择铝弯把:

1、使用铝弯把可以某些程度上避免摔车带来的危险

2、相同强度下铝把会稍重,对小个子车手满足6.8kg的要求有所贡献

3、在某些路况较好的赛段,使用铝把舒适性也可以接受(大不了多缠几圈把带呗)

4、某些车手对路感要求高,别忘了减震同时路感也会模糊

5、某些车手对铝的特殊爱好及信赖

 

3、刚性重量比说明什么?

拿铝把举例,其刚性往往和重量相挂钩。那么问题来了,我如何在保持高刚性的同时,尽量减轻重量呢?要么运用最先进的技术,要么运用很流弊的材料。顶级产品往往是刚性和重量的最优化妥协,代表着厂家最优最先进的技术投放和展示。而至于又轻又硬舒适度还高气动还不错的。。呵呵,基本不存在的。

 

4、如何挑选一只符合自己需求的弯把?


(1)明确你的需求

公路车每个部件的性能都会有侧重,在弯把上体现也是如此。弯把可以按功能分为:气动型,冲刺型,综合型和入门型。例如用Pro系列的弯把进行举例:

 入门型:自不必多讲,多以铝弯把为主,强调性价比。型号如Pro plt



 

 

 

 

冲刺型:弯把造型往往非常夸张,口径也并非等径,通过在关键受力点堆砌非常多的材料,并进行加强处理,以满足冲刺手对刚性变态的需求,重量也往往非常感人。型号如经典的卡文迪什冲刺弯把。

 

 

气动把:近两年逐渐流行的弯把,受益于材料和科技的迅速进步,性能与刚出世时的气动把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上把位至把中心打扁设计,以最大程度提升空气动力学效益,而且有和把立融合成一体设计的大趋势。型号如Pro Vibe Aero




综合把:刚性重量比比较均衡,上把位有一些空气动力学设计,性能没有短板,可在各种路况上良好使用。型号如 Pro Vibe

 

 

(2)明确你的预算

一般厂家都会将产品分为三级:

顶级——最贵,最有技术含量,能在刚性重量比和气动,舒适等达到最高平衡

次顶级——甚至只有顶级一般的价格,却拥有和顶级类似的技术或稍微阉割,主打性价比

入门级——价格友好,品质耐用,针对低需求和低预算用户

顶级价格往往不菲,次顶级产品主打性价比,入门级则适合强度低


(3)明确测试得出的结论

不要被商家或车友盲目营销而购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产品——常见如“弊嗝”等,通过以上测试,你应该已经明确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如刚性和重量有必然的关系,顶级产品是刚重比最优平衡的妥协,碳把并不一定比铝把刚性好等等。有些时候商家很擅长使用误导性导购,加上一些模棱两可的措辞,很容易提高消费者的心理价位,无意中将自己的预算提高了很多(“三千预算进公吧,10w皮纳抱回家”),最后造成非理性的消费。保持对自己清醒地认知,明辨商家商家的措辞,对普遍缺乏独立思考的消费者非常重要。

 

 尾声:

  第一次比较认真的去写一篇基于测试得到的导购文章。耗费时间很长,但并没有令自己十分满意。


时间占用比来说查阅信息占了大头,支离破碎散散落落的文献和资料搜集很令人恼火。而码字的过程则相当轻松愉快,敲击樱桃黑轴的键盘骑车快感比在台子上累成狗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和我的键盘谈笑风生,格式处理和排版相对也简单。


  原文测试中其实很多弯把早就过时了,比如zipp那根,想当年zipp可是和3t一样被当成“软软的面条”(国外有个词好像叫noodly)一样评价的,而如今zipp sl 70兼具刚性气动和人体工学,重量也蛮ok,只能说时代日新月异,技术的进步真的是飞跃式发展。


  弯把说简单好像只是一根把而已,但是细究的话除了以上提到的刚性,重量,气动性,舒适度,还有把型(小弯把,古典把,冲刺工学把等),Reach(影响整个骑行姿态和把立长度选择等),包括走线的设计,和码表架的兼容友好度,对电变的支持度等等X因素。这篇测试其实远不够完美,只有特定情况下的型变量和重量,而且最重要的是很多器材已经下架或者过时。         


  其实很想追求完美,想把自己过手的弯把都写写,但是精力有限,以后的器材测评系列(带你剁手),每个部件我尽量以网上相对客观科学的测试数据为基础,结合自己小小的经验写一篇相对理论的文章,再写一篇结合自己真实的体验,写一遍偏向于实物的文章,将两篇文章合二为一确实占篇幅太长,就算笔者写的了,读者未必有耐心阅读。 


 和弯把相关的文章短时间内可能还有2期……一个是我自己所使用弯把的心得和骗人教学,另一个是气动弯把的测试,也就是到底能省多少瓦。

 

 

 


 

 

撰文:佳小胖Pedaling

校对:美美的妍

---转发自:佳佳的公路车视界

延伸阅读

嗨~我是渣渣辉,这是你从来都没有玩过的船新版本!

环宇体育与迈金科技达成重大战略合作,打造“骑行+电竞+直播”新平台

致那个风里雨里骑行的自己!

天呐,这居然是李宁!简直有毒!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